- +1
【文化】揭秘南京明城墙瓮城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
……
这首童谣
对于城墙脚下长大的南京人来说
可是太熟悉不过了
南京明城墙已走过600多年的风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虽饱经沧桑,却仍然保存下20多公里的墙体和城门,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城垣。也正是它的存在,让南京城有了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地方。
方飞 摄
说起城墙
南京明城墙瓮城
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
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信很多人也和小布有一样的疑问
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城门中
为什么七座没有瓮城,六座有瓮城?
这几座瓮城的规制又有何不同呢?
……
中华门 方飞 摄
今天
让我们一一揭开谜底
⇩ ⇩ ⇩
何为“瓮城”?
瓮城,又叫月城、曲池,它是古代在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在城门外(也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
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很有意思,来源成语“瓮中捉鳖”,当敌军攻入瓮城时,守军只要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同时关闭,即可使敌军成为瓮中之鳖。
顾树荣 摄
瓮城的出现非常早,《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闉阇”指的便是瓮城。可见早在春秋时期,城池的城防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不过具体源于何时,还没有确切的定论。
瓮城分为
内瓮城和外瓮城
区别就是在城门内还是外
外瓮城居多,一般为半圆形和方形的附郭,门道一般在侧面,和主城门曲折相通,这样能更好的保护城门,缺点就是平时通过城门的时间加长,而且不利于车马通行。内瓮城则是明代独创的。
毛劲松 摄
内瓮城建造历史
明代初年,朱元璋在下令建造长达35.267公里的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依据地理形势和城市整体布局,在东西南北四面共辟有十三座城门。
其中,朝阳门(今中山门南)、太平门、金川门、钟阜门、仪凤门(今兴中门)、定淮门和清凉门七座城门没有瓮城,石城门(即旱西门,在今汉中门广场中央)、三山门(今水西门一带)、聚宝门(今中华门)、通济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和正阳门(今光华门一带)六座城门建有瓮城。
陈烨 摄
在明代之前,我国城墙的瓮城一律建在城外,俗称为外瓮城或月城。明朝建立后,别创新格,在南京城墙的建设过程中,首次将石城门、三山门、聚宝门、通济门四座城门的瓮城建在城内,由此开创了我国城墙建造内瓮城的历史。
● 就规制而言,石城门、三山门、聚宝门、通济门四座城门的瓮城设在城内,属于内瓮城;神策门的瓮城设在城外,属于外瓮城;正阳门既有内瓮城又有外瓮城,内外瓮城融为一体。
● 就平面形状而言,正阳门、石城门、聚宝门呈长方形,三山门、通济门呈船形,神策门呈不规则的瓦刀形。
● 就体量而言,神策门有一层瓮城,正阳门、石城门有两层瓮城,三山门、聚宝门、通济门有三层瓮城。
石城门又名旱西门(清代王翚《康熙南巡图》第十一卷局部)。
天下第一内瓮城
聚宝门,俗称南门,又称中华门、中华门城堡、中华门瓮城。它地处南京城南交通咽喉,前临外秦淮河,后依内秦淮河,南北两侧以长干桥和镇淮桥贯通,是南京城的南大门。
中华门瓮城的城台高21.45米,如果加上最上面的三层镝楼整体高度不低于40米,是世界所有瓮城中最有气势的。
张健 摄
中华门城门共设三道瓮城,由四道城门贯通,呈“目”字形结构,每一道门都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些闸槽。
瓮城上下设有13个藏兵洞,左右马道下设藏兵洞14个,据说,在没有任何外来粮草的情况下,藏兵洞可藏兵3000人,守城可达1月之久。
若是两军交战,将敌军放入城门截为三段,藏兵洞内的军兵倾巢而出,分而歼之,正呼应了“瓮中捉鳖”。
@光影剑客N 摄
1983年,聚宝门以“中华古堡”的美称
跻身新评“金陵新四十景”之列
沉寂经年的古城门
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1988年,聚宝门以中华门城堡的名称
被国务院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阮忠 摄
唯一一座内外瓮城组合
在明朝十三座城门中,正阳门(位于今天大光路与御道街交界处以南的光华门一带)位于南京城南垣的东段,该城门位于御道(洪武大街,今天的御道街)的正南端,与宫城的正南门午门、皇城的正南门洪武门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因位置显赫,其瓮城在构造上与众不同。
正阳门由城墙内侧的瓮城和外侧的瓮城组合而成,外瓮城(史称“月城”)大于内瓮城。外瓮城除了南面正中辟有一门外,在东面还辟有一门。正阳门这种内外瓮城合璧的规制,不仅在南京明城墙中独一无二,在中国城墙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南京明城墙六座瓮城
不同的规制、平面形状、体量
凸显了南京明城墙瓮城的多样性
⇩
(滑动查看全部)
通济门,位于南京城南偏东,即今天城东干道龙蟠中路的最南端,是明朝南京城南的又一座重要交通要道。
通济门由三层瓮城、四道拱门组成,瓮城建在城内。它和中华门、三山门同属明朝南京城墙城门中规格最高的三座城门。通济门不仅规格高,而且平面造型奇特,从空中俯瞰,通济门宛如一艘扬帆远航的船,停泊在外秦淮河畔。
神策门(今和平门)位于南京中央门立交桥东南角,玄武湖的西北角。不远处是幕府山和长江,在军事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神策门外瓮城因形随势而建,它摆脱了传统的外瓮城中规中矩的规制,具有与众不同的三大新特点:一是依山而建,居高临下;二是瓮城门开在东北角,不正对城门;三是瓮城平面呈不规则的瓦刀形。
神策门(德国莫理循1945年左右拍摄)。
三山门又称水西门,位于今天南京城西偏南的水西门大街与城西干道交界处附近,原为南唐都城的龙光门。
三山门外临护城河(今外秦淮河),城门由三层瓮城、四道拱门组成,瓮城建在城内。从空中俯瞰,整个城门的平面形状呈船形。城门南侧设水关一座,内秦淮河水由此出城,汇入城外的护城河(外秦淮河)中。
石城门又名旱西门、汉西门,位于南京城西,在今天汉中门广场中央。明清时期,它是南京城西入城的一个重要孔道。石城门由两层瓮城、三道拱门组成,瓮城建在城内,瓮城的南城墙与京城城墙合而为一,平面呈长方形。
@光影剑客N 摄
南京明城墙的城墙本体、城池和城门构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即便如此,明城墙仍然存在软肋,这就是十三座城门。
如上所述,明朝南京城十三座城门中,神策门、石城门、三山门、聚宝门、通济门五座城门分别位于南京城北、城西、城南的交通要道,人烟稠密,因此也成为最容易被攻破的地方。明朝政府未雨绸缪,从加强防御的角度出发,分别在这些城门内外加筑瓮城一层到三层不等,形成“瓮中捉鳖”的震慑作用。
十三座城门
也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
因地制宜而建
其中六座瓮城
在人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方面
显得尤为突出
如,城北的神策门瓮城和城西的石城门瓮城,皆为依山而建,但规制、形状、体量各不相同:神策门瓮城位于城外,呈瓦刀形,只有一层;石城门瓮城建于城内,呈长方形,有两层,瓮城的南城墙直接利用了明城墙。城南的通济门和城西的三山门地处平旷之地,分别临近秦淮河的入城处东水关和出城处西水关,规制、体量相似,形状也高度一致,呈船形,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南京明城墙瓮城的多样性
体现了明王朝
扬国威、重防御、融自然的
设计思想和理念
展示了守正创新的开拓性
和因地制宜的天人合一性
在我国建城史上
写下了绚丽多彩的篇章
城墙之于南京人
不仅仅是活着的历史
更融入了城墙脚下
博爱谦雅、大气包容的城市品质
方飞 摄
原标题:《【文化】揭秘南京明城墙瓮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