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无需精卵结合就能同性生育? 李银河:存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一种新技术绕开传统意义上的受精过程,直接将实验鼠精子注入一种特殊胚胎细胞中并最终产生可存活的后代。这种技术有望带来全新的不育症治疗方法,也可能让两个男性不借助女性卵子就生育后代。
卵细胞被一些化学物质“哄骗”,无需受精就能发育成一个胚胎细胞。向实验鼠的单性生殖胚胎细胞中注入一个精子细胞,这时的单性生殖胚胎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发育成完整的胚胎,胚胎在植入雌性实验鼠体内后,最终发育成健康小鼠出生。
报告作者之一、英国巴斯大学学者安东尼·佩里说,这是第一次成功证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胚胎细胞也能对精子细胞进行“重编程”。他们接下来将尝试用卵细胞之外类型的细胞,如皮肤细胞,制成胚胎细胞进行实验。
这意味着,在未来,两个男子有望使用自己的精子和皮肤细胞,仅需雇佣代孕母亲就能生育自己的孩子。资助这项研究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认为,这一技术在不育症治疗领域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例如,需要进行癌症放化疗的女性,目前只能通过冷冻卵子,日后才有可能通过人工授精生育孩子。利用这种新技术,女性癌症患者、高龄女性、卵子质量不好的女性都有望能够生育后代。
而在去年,一则关于“两颗卵子产健康幼鼠”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报道称,上海有一群科学家,破天荒地实验将两只雌性老鼠的基因材料组合在一起以制造健康的后代。消息一出,引起舆论哗然,这一实验被质疑是在改写大自然的生殖法则。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组于11月1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研究》上。在实验过程中,卵子中产生了能代替精子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随后这些细胞被证明能高效产生半克隆小鼠,从而简化了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技术,促进了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广泛应用。
从科学角度,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类精子细胞”单倍体细胞系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但这一消息由于牵涉到伦理和社会问题,颇具话题性。研究当事人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生育。
据报道,继建立能稳定支持半克隆小鼠出生的“类精子细胞”单倍体细胞系之后,李劲松研究团队在单倍体细胞技术上又取得新突破,他们修改了卵生胚胎干细胞的基因,让这些细胞具备精子的功能,之后将这些细胞注入卵子,由此产生的一批小老鼠就有两名基因母亲。
李劲松说:“整个过程都无须雄性参与。精子是可以被取代的,这在实验中可以清晰看到。我们所需的只是一对卵子,用这些卵子我们可以制造出健康的幼崽,组成一个家庭,一个集群,甚至一个王国。”
虽然这类技术是全新的突破,但研究人员强烈反对利用这种技术来制造人类后代。李劲松说:“生命开始的最初发生了什么事?自然为什么要让男人和女人一起创造后代?通过什么机制实行性别法则?这些问题仍然吸引着生物学家的兴趣,就像宇宙大爆炸吸引着物理学家一样。我们的研究也许能提供一些线索,有助于解答部分谜团。”
除了基因问题,这类研究还被认为与传统伦理不符,可能产生一些社会效应。
有人认为,这种科技如果能实现,女性将无需借助男性进行生育,这对于女同性恋伴侣可能是个好消息。
对此,中国著名性学家、中国社科院退休教授李银河指出,作为一个纯粹的科学技术,这是一项突破,但是,技术运用到人身上还应该高度谨慎。事实上,即使能够运用,需求量也仅仅存在于2%的女同性恋身上,需求量应该不大,而并非所有女同性恋伴侣都想有自己的亲生孩子。
“在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得到解决之前,这种技术应该长期留在科学实验室里。”李银河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