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仁宗诏升大名府为北京
大名府成为宋北京,是大名辉煌的顶峰。
1022年2月,宋真宗驾崩,仁宗赵祯即帝位,时年13岁,刘皇后垂帘听政,1033年仁宗亲政。他是北宋的第四任皇帝,在位42年,是一位仁德宽厚的皇帝。
————宋北京大名府遗址图
庆历二年(1042年),西夏连续对宋发起猛烈的军事进攻。辽国趁火打劫,在燕云一带集结重兵,声言南征,收复失地。消息传至东京,立即引起一片恐慌。谏议大夫范仲淹主张修建洛阳城,以备急用,不少大臣同意他的建议。宰相吕夷简则认为,如果迁都洛阳,宋军不加抵抗便使辽军渡过黄河,到那时,再坚固的城池也难以阻挡了。辽人是“畏壮侮怯”,即欺软怕硬,若迁都洛阳,就是我朝向敌人示弱,长敌人的气势,灭我大宋的威风。应该建都大名,表现出皇上要亲征的决心,这样才能粉碎辽国南侵的图谋。
范仲淹又道:“建都大名也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难以吓倒敌人。如果不能退修洛阳,那就加固京城开封的城池。”说罢,又有不少人附议。
吕夷简又驳斥道:“此是‘囊瓦城郢’计也,使辽人得以渡河,而固守京师,天下殆矣。”“囊瓦城郢”(yĭng 郢都,楚国国都)的典故是说:楚平王时,囊瓦为楚国令尹。他将郢都扩建为三个城池,分别为纪南城、郢城和麦城(即关羽败走的麦城),三城以“品”字形,互为犄角。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冬,伍子胥、孙武率吴师伐楚,攻入郢都,楚昭王败亡。后人评价囊瓦,说他作为楚国令尹没有想着如何去强国,却去加修郢都城墙,足见其对外患有所畏惧。楚国左司马沈尹戌曰:“子常(即囊瓦)必亡郢!苟不能卫,城无益也。”吕夷简说范仲淹,你这是只想着如何防守,就像囊瓦只知修城一样,害怕敌人的进攻,而不进攻敌人。如果辽军渡过了黄河,再去固守京城,那时大宋的江山就危在旦夕了!还是修大名府,主动进攻的好!”
大名府是当时黄河北面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势。即是说,它掌控着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把守着宋都的北大门。坚守住大名,就堵塞住了敌人南渡黄河的通道。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主张,决定把大名府修建为第四个都城,定名为“北京”。
至此,北宋有首都开封府,名“东京”。陪都有三个:河南府(洛阳)为“西京”;应天府(宋州,今河南商丘,曾是赵匡胤始领之地)称“南京”;大名府为“北京”。
大名府最早建于北方十六国时期,前燕慕容暐建熙元年(360年),分元城县置贵乡郡及贵乡县,因此地是西汉王莽、王政君及九候五大司马的家乡,故将新置的郡县取名为“贵乡”。县治设在孔思集寺(今河北大名县大街镇),这是北京大名府的初始时期。时间不长,贵乡并入了元城县。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贵乡县,后又废。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分馆陶县西部复设贵乡县,县治设于古赵城(今大名县包头村)。公元578年北周时,贵乡县治迁到孔思集寺,579年魏州治所也设在了这里。隋唐时期魏州城规模逐渐扩大。唐中和年间,约883年,魏博节度使乐彦桢依城外河堤筑罗城,周长40千米(即80里)。923年,后唐皇帝李存勖在魏州登基并建都,将府衙改建成宫城,内有兴圣宫。后周时,郭威在罗城中增筑了皇城。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5月16日,升大名府为北京。
诏曰:相邑设都,所以因地形之胜,省方展义;所以考民风之宜,乃眷魏郊实当河麓。席万盈之懿兆,冠千里之上腴。隐然北门,壮我中夏。洪惟圣考,顺驻雕舆,宫馆并存,威灵如在,缅怀凝烈有述于孝思。嘉慰徯来,敢忘于时迈。载恢旧制,崇建别京,懋昭善继之猷,仍奂维新之泽。大名府宜居为北京。先朝驻跸行宫,正殿以班瑞为名,其修葺行宫屋宇,并给官钱,毋得科率。
是说,大名古城设为都城,使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使圣贤的道义得以光大。民风本分,热爱家园,充满万般美好的吉兆,到处是肥沃的土地,好似国之北门,护卫着中华。伟大莫过于先帝,驾车驻跸,宫馆并存,先帝的威灵犹在,怀念先帝的整肃和威武的形象,以表述我们的孝心。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现有明君到来,怎敢忘记时光的流失。恢复建设陪都,重建北京,皇上勉力宣昭,这是对先帝的仁爱的伟大继承,是对众多新生所施的极大恩泽。
时北京大名府领12县:元城、大名、内黄、成安、魏、莘、临清、夏津、清丰、冠氏、宗城、馆陶。以尚书左丞程琳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掌管行宫锁钥及京城守卫、修葺、弹压之事,畿内钱粮、兵民之政。
6月,任命枢密副使任中师为修建北京使,入内副都知皇甫继明为副手。文彦博为河北转运使,以司勋员外郎王仪负责河北路修葺城池、器械、堡寨烽火,校阅军阵,市马等事宜,抓紧备战。
8月,宋朝廷内藏库出缗钱10万,用于修葺北京行宫。修建使任中师勘察了原先真宗驻跸过的行宫后,启奏皇上:北京行宫多年失修,大部分毁坏和坍塌,请求追加经费,彻底翻建。仁宗批复:你只将皇帝的寝殿和角楼大修一下,其余的略加修补就行了。
————宋御林军驻地——御营村
内侍皇甫继明主管宫室的修建工作,他想把寝殿和角楼修建得更加华丽一些,超出原先的规格设计,想在皇帝面前邀功请赏。知府程琳劝止说:“边境马上就有战事,这时大兴土木不合时宜,会给百姓增添苦难的,万万不可。”受到阻止后,皇甫便启奏到了仁宗那里,说程琳以百姓为由阻挠行宫的修建工程,延误工期等。皇上派遣御史鱼周询到大名调查此事,最后的结果是:皇甫继明调回朝廷,回本职工作;程琳单独主持北京修建事宜。
另外皇帝昭示:自东京开封到德清军(今河南清丰)的行宫、馆驿、廨舍稍加修葺,量力而行。9月,又通知负责北京大名府的修建人员:凡因修建北京行宫所需建筑材料,经费等,全部由国库承担,不允许胡乱摊派和扰民。
————宋大名府城墙遗址
同时通知:从东京陈桥驿到北京大名府,凡是行旅供给、宴饮所需之物,皆由国家财政安排。——看来仁宗的确是一个不尚豪华,勤俭节约,仁德爱民的好皇帝。
北京城的修建是在郭威所筑皇城的基础上,依东京开封的式样修建的。宫殿“略如都城”,收缩唐城的规模,设置宫城、内城、外城。
宫城周长183千米(即3里198步)。南宫门三:中“顺预”,东“省风”,西“展义”;东宫门一门:“东安”;西宫门一门:“西安”;北宫门一门:“靖武”。南宫门“顺预”门内有二门,分别称为左保城、右保城。、
外城周长24.3千米(即48里206步)。南有三门:正南“南河”,东“南砖”,西“鼓角”;北面二门:正北“北河”,其西“北砖”;东面二门:正东“冠氏”,东南“朝城”;东面二门皆有二重门,该门内有子城的东门。西面二门:正西“魏县”,西南“观音”;正西魏县门又有二重门和子城的西门。另有水关二:上水关“善利”,下水关“永济”。
————宋仁宗
在外城和宫城之间有子城,即内城。子城在宫城之外,罗城之内,即旧时的牙城。子城的东门和西门距离罗城的“冠氏”门、魏县门较近,故有记载;子城的南门和北门可能距罗城较远,未见记述。城门的名字曾有过多次变更。
再说宋辽边境,辽国皇帝辽兴宗得知北宋朝廷没有退守东京开封,反而修建北京大名府,知道大宋已经下定了抵抗的决心,即使南下,也难取胜,所以他就暂时放弃了南侵的计划。他一面继续重兵压境;另一面遣使者持国书到大宋交涉,强词夺理,以周世宗时所攻取的关南之地,本是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土地为由,要求宋朝归还关南十城,否则辽国不再继续维持澶渊盟约,并要以武力夺回失地。实际上他是以武力进行威胁,本意是想要勒索更多的财物。
————辽兵
宋仁宗虽然同意妥协求和,但是,他考虑到割地太伤体面,决不能答应,遂提出了“增币”、“和亲”两个方案,任辽国选择其一,并派遣大臣富弼等赴辽面见辽兴宗和谈。经双方使节往还交涉,最后议定:宋对辽岁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辽放弃索地要求,并设法使西夏罢兵。这件事史称“庆历增币”。赵匡胤以武力征服了天下,最后他的子孙反被武力而被征服。
此后,北宋朝廷在西夏、辽国的边境上,虽然获取了暂时的安定,但因为北宋的软弱怯战,引起了外敌更大贪欲。不久,辽国又在河东、河北挑起了更大的边界争端。(完)
转自: 百里图传媒
作者:郭为民
作者简介:郭为民,大名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西行考察朝觐记),(卫水情缘),(西营镇村志),(大名历史故事)等。
原标题:《宋仁宗诏升大名府为北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