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然》子刊回复澎湃:报道不应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证据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NgAgo实验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再起波澜。9月6日,有成都媒体刊发了对韩春雨的专访,题为“《自然》已证实实验可重复 但还有不确定因素影响实验结果”。9月6日晚间,曾撰写韩春雨报道的《自然》杂志记者David Cyranoski邮件回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时表示,《自然》杂志的报道,“不应该被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证据。”
图为韩春雨之所以9月2日之后,关于韩春雨NgAgo实验的可重复性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焦点,源于8月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称,“对于外界要求公开原始数据的要求,河北科技大学表示,在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
新华社在8月2日题为《“网红”学者韩春雨:正在持续实验 将适时公开验证》的报道中,也提到了“一个月左右时间”、“权威第三方”。报道称,“对于国际上一些科学家要求公布原始数据的要求,河北科技大学表示,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后,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结果,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
但随着一个月承诺时限已过,9月6日,前述成都媒体刊发了对韩春雨的报道。报道中,韩春雨否认自己曾表态一个月回复,说“《自然》杂志已证实实验可重复,但还有不确定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针对韩春雨是否说过“《自然》杂志已证实实验可重复”,该报操作这一报道的记者向澎湃新闻记者(www.thepaper.cn)表示,“我对自己的原文负责,你看稿子里面有没有这句话,文内有他就说过。不过他(韩春雨)随后表达了之前这句表述有歧义。”前述成都媒体记者表示,采访内容都有录音。
澎湃新闻拨打韩春雨电话,无人应答,也没有回复短信。
在报道中,韩春雨还表示《自然》杂志8月8日刊发的报道《重复、嘲弄和一个隐士:NgAgo基因编辑的争议加剧》是一次“调查访谈”,报道作者、《自然》杂志亚太通讯员David Cyranoski是“调查员”。韩春雨表示,“《自然》的结果就是,这个实验是可以重复的,但有的能够做出来,有的做不出来。”,而“调查访谈结果已经相当于是公开回应了。”
9月6日晚间,David Cyranoski回复澎湃新闻表示:
“我还没有看过那篇中文报道的原文,所以我不能就韩春雨那句话(注:指的是成都媒体报道称,韩春雨表示“《自然》杂志已证实实验可重复”)做出评论。其中可能有些误解。
“我要说的是,我的报道不应该被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证据。我没有进行任何独立的重复实验,因此对于这次调查结果无法增加任何第一手信息。我的报道确实反映的是关于韩春雨的实验可重复性有不同的观点。而且据我所知,这个争议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我的工作是《自然》新闻团队的一部分,和《自然-生物技术》的编辑团队是分开的,所以我无法就杂志层面对该事件的调查作出评论。”
在邮件最后,自然杂志的记者问道:“顺便提一句,你有试过确认韩春雨是否真的这么说过吗?”
9月6日晚上10点多,《自然-生物技术》发言人邮件回复澎湃(www.thepaper.cn),表达了一致观点:
“《自然》在8月8日发表的文章是一篇由《自然》新闻团队所做的新闻报道,不应该被认为是验证该研究的诚实性。《自然》新闻团队独立于《自然-生物技术》的学术编辑团队,当《自然》期刊和其他《自然》旗下的期刊中的任何观点、结论被作为新闻报道时,不应该被认为是来自学术编辑团队的观点。”
同时,《自然-生物技术》发言人表示,“《自然-生物技术》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
事实上,韩春雨和河北科技大学校方的说法类同。在8月3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曾联系上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罗湘南,她一直协助韩春雨处理一些工作事务。当澎湃新闻询问在近期是否会有“一个月内”的进展时,罗湘南否认有这一说法:“不是学校承诺的,他们(媒体)这么写,又到处转。”
在8月2日,罗湘南曾当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一个月内会有进展”,但在8月31日,澎湃新闻记者提及此事时,罗湘南表示不记得这么讲过,并反问说:“《自然》主刊的新闻算不算一个回应?”、“主刊上不都说了吗?有三位科学家为他背书了吗?这就不算回应吗?”、“你要认为那个承诺是真的话,那上回也说了一个完全独立第三方的回应,《Nature》主刊不算完全独立第三方了吗?”随即她说另有事,挂了电话。
在韩春雨和罗湘南提到的这篇《自然》杂志报道中,David Cyranoski提到的是,有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研究人员在几个细胞系中检测了NgAgo系统,结果显示NgAgo能在预期的位点诱导遗传突变。这位匿名的研究人员表示NgAgo系统的效率比CRISPR-Cas9低,但总的来说有效。David Cyranoski还提到,另两位匿名的中国学者表示有初步试压结果显示NgAgo有效,但是仍需要进一步测序确认。
自然杂志记者David Cyranoski邮件原文如下:
I have not read the original article in Chinese so I cannot comment on that quotation from Dr. Han. There might have been some kind of miscommunication.
What I can say is that my news article should not be taken as evidence that Dr Han' experiments are reproducible. I did not carry out any independent replication experiments, and thus cannot add any first-hand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findings. My article does reflect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opinion about the reproducibility of Dr Han's experiments, and as far as I know, that controversy has not yet been resolved.
My work as part of the Nature news team and the Nature Biotechnology editorial team are distinct, so I cannot comment on that journals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atter.
By the way, have you tried to confirm with Dr Han that he actually said that?
《自然-生物技术》发言人邮件原文如下:
The article published in Nature on August 8th is a piece of journalistic reporting by the Nature’s news team and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to be valida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the research. Nature’s news team is editorially independent from the research editorial teams of Nature Biotechnology, the journal Nature and the other Nature-branded journals and any views or conclusions reported in news article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to be the views of the research editorial teams.
Nature Biotechnology is following established process to investigate the issues.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