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领完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赵东元当天回沪:第二天要上课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通讯员 赵天润
2021-11-05 12:2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11月4日,一张“院士领奖归来”的图片刷屏。

赵东元拎着布袋子,站在复旦大学袁成英楼门前,袋子里装着他的一等奖证书。本文均为 复旦大学 图

照片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刚刚上完课,拎着帆布袋,站在复旦大学袁成英楼门前,袋子里装着的是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还没来得及带到办公室。

就在前一天上午,赵东元还在北京领奖。他和李伟等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作为一位教授,我们不能迟到,一百多个学生等着上课,迟到5分钟就是教学事故了。”赵东元说。因为第二天一早要给本科生上课,他没有坐安排的航班,颁奖结束,当天赶回上海。

11月4日早上8点,第三教学楼3208教室,赵东元的《普通化学》课开始,来上课的是自然科学大类的大一学生。

2021年11月4日早上8点,复旦大学第三教学楼3208教室,赵东元为本科生上《普通化学》。

黑板上红色粉笔写着:“祝贺赵老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室两侧,几位捧着鲜花的学生走来,对他说道:“祝贺赵老师获奖,祝愿赵老师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获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赵东元颇感意外,接过鲜花后连声感谢,“谢谢大家,赵老师还是教书为主,和你们继续一起学习《普通化学》。我们开始上课吧。”

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概念多、内容抽象。从2003年起,18年来,一周两次课,赵东元几乎从未间断。

学生送上鲜花,祝贺赵东元(左三)获奖。

11月3日获奖后,祝福短信纷纷涌来,但赵东元备课到晚上11点,次日早上6:30起床上早课。“我坚持备课,一是巩固知识,二是传授知识,我喜欢化学,也喜欢给孩子们上课。早上孩子们还送我花,我很幸福。”他说。

赵东元鼓励学术上的自由探讨和交流,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他告诉学生:“你们有问题,随时来找我,我办公室的大门是永远向你们敞开的”。

上午10点左右,复旦教师周桂发偶遇下课的赵东元,拍下了那张照片,发在了朋友圈。许多复旦师生转发照片,称院士为“大先生”。

赵东元保留的学生毕业论文。

“他是‘造孔之人’,却不是‘孔方兄’。”周桂发说。他所带的团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赵院士获奖拿到的奖金,有20%-30%用来资助年轻学者发展。

作为功能介孔材料领域的国际顶尖科学家,他培养了近百名高层次材料学科人才。带教的学生中,已有89人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出站博士后13名。他的学生中很多人已成为相关领域前沿的新生代优秀学者代表。

赵东元保留的学生实验记录。

从教多年,赵东元多次被本科生、研究生评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