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20专访|布鲁金斯李成:中国积极倡导国际秩序的集体领导
“中国的理念对全球化、和平、环境都在起作用。中国已经做出积极的姿态,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中国正在积极倡导国际秩序中的集体领导。G20就是最大的体现。”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首位华裔主任李成教授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说,中国对世界的积极作用是 “明显的”。
“任何机制都将经历不断修正与改进的过程。(但)G20本身是一个好的、建设性的机制,它已然成为国际秩序集体领导范本。” 李成说。
约翰桑顿中心首位华裔主任李成。中国理念对全球化、和平、环境都在起作用
澎湃新闻:现在全球发展最大的挑战有哪些?
李成:目前,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大国关系和其他区域型政治地域关系中出现了三个最大挑战。
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全球化的逆流。英国脱欧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在今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也都不主张更多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种趋势还有上升的可能。全球化在发展中国家同样受到批评,认为全球化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拉大。
其次,战争、恐怖袭击也越发严重。国际秩序也面临再度调整,国际政治经济版图的重新划分将使得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应对这些问题时,怎样使和平声音而不是战争声音占上风,怎样共同应对恐怖主题挑战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课题。
第三,我们还应注意到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对于环境的冲击。城市化、工业化、人口广泛移动都会造成生态上的不平衡。这些挑战还都发生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这也是一大特征。
澎湃新闻:以G20召开为背景的当前国际机制框架下,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李成:中国的作用是明显的,中国的理念对全球化、和平、环境都在起作用。中国已经做出积极的姿态,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中国正在积极倡导国际秩序中的集体领导。G20就是最大的体现。
过去几年G7的影响正在下降,南北差距正在减小,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作用正在上升。未来的世界不再是一个强国或者是个别强国左右世界,最终会走向国际秩序的集体领导。在这个框架下,中国在几个具体领域内作用明显。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你去问一位村官,他会告诉你是因为先修了路才富裕起来,而并不是先富裕才修路。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楷模,中国正在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是要将这种基础建设的优势走出去。
其次是脱贫,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让6.6亿人脱贫,这是壮举,这对全球发展意义重大。中国也正在向世界分享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当前建设不能以牺牲未来为代价。中国在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方面的承诺要多于美国。未来中国也会更积极的履行巴黎和会的决议。
此外,中国在互联网和电商领域的作用也很明显。乌镇已经召开了两次全球互联网会议,今年11月还有第三届。每次习主席都会亲临现场,他对互联网以及电商发展的推动超过任何国家领导人。
中国的“答案”必须联系全球化
澎湃新闻:您觉得G20机制是否面临必要的转型升级?
李成:我认为任何机制都在不断修正与转型之中,这没有问题。(但)G20机制本身是好的,是有建设性的。
中美关系也对全球发展有建设性作用。现在中美有90多个领域的对话,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也强调过,正是因为有这些机制,才使得存在分歧的中美两国可以维持合作的趋势,而不是走向冲突。
世界是多变的,而G20已经成为国际秩序中集体领导的范本。各成员国必然共同合作。G20中反复出现的一次词是“治理”,治理不是统治,治理更强调一个机制性。我很庆幸这个词汇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接受,进而促生一种有效的、制度化的、反对极端与腐败的全球治理方式。
澎湃新闻:有观点认为,中国在设置此次G20议题的时候结合了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您对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有何判断?
李成:中国的经济正在放缓,原因是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的变化。由出口拉动变为内需拉动,投资驱动变为消费驱动,从高环境成本的经济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不巧的是,中国经济的放缓还遭遇了全球经济的放缓,这无疑加重了中国的压力。目前,尚不能对未来金融稳定下肯定判断,上一次金融危机并没有完全结束。
而G20正是针对金融危机而举办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把国内经济问题与世界经济问题相结合是必然的。很多国家都在寻找经济发展的答案,这也是他们参加G20的原因。
中国的答案是对的,必须联系全球化,提高全球化的介入质量。中国缺乏资源、中产阶级也正在不断富裕,从大量的境外旅游就可以看出,这就更需要内外结合,参与到G20之中。
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洲基础建设银行都更多是改善而不是取代现有国际秩序。下一步,中国在这些计划上主动出击,定会使中国获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纽带。
澎湃新闻:我们知道奥巴马总统任期即将结束,如何评价他任内重返亚太政策的成果?下届总统是否会延续当前的美国亚太政策?
李成:我直接点说,特朗普如果上台从某种程度来说会是美国的灾难。美国是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多的国家。如果固步自封,反对全球化,错误的药方反而会让美国进一步衰弱。
如果你带着零和游戏的思维看待中美关系,认为美国的不好就会是中国的好处,认为美国实行孤立主义就会减少中国在亚太事务的压力,这都是靠不住的判断。美国经济出现了更多的保护主义,中国会首先遭到伤害。巨额的中美双边贸易就说明了这点。
再就是特朗普如果上台的话将会冲击现有国际秩序,套用中国的流行语,他是“不按常规出牌的人”。他一旦认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降低,可能会做出一些缺乏政治理性的行为。这也就为什么在美国有外交经验的人甚少支持他的原因。而如果现有国际秩序被搞乱,中国必然受损。
对于亚太政策,我的判断是特朗普可能会选择暂时性撤出,但美国的利益集团会迫使他继续回到亚洲。再次归来的美国则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导致中美在一些问题上的冲突。
中美存在基本战略思考的误解
澎湃新闻:近来美国高官就“萨德”问题不断访华,但是中美双方仍然难以达成共识,有人说萨德问题就是中美战略决心的较量,双方都难以妥协,那您认为如何从中寻找平衡?
李成:中美双方在“萨德”问题上遇到的困难应该是暂时的,还存在调整的空间。
不过,中美双方对对方基本战略思考存在误解,缺乏换位思考。
这个问题根源上离不开美国重返亚太的政策,这种重返亚太不是军事上的,而是全方位的重返亚太。结束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后,奥巴马希望重新部署军力,基本原则是大大减少军备,而不是扩大。这在他的第二任期表现明显。亚太是全球经济的引擎,美国重返亚太的初衷并不是遏制中国,把中国视为威胁,美国最担心的是朝鲜。美国人、韩国人对核威慑的恐惧是中国人无法想象的。中国对美国亚太政策的判断有一定道理,但遏制中国确实不是美国设计亚洲政策的指导思想。
相应地,中国扩建南海岛礁、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是针对日本和保护主权领土完整的行为。而美国却认为中国在咄咄逼人,是为将美国赶出亚太,这也不正确。
就是这一连串的误判,导致了现在的“萨德”问题。
总的来说,奥巴马的亚太政策,从美国的利益来说是得分的,但展望未来,中美当前的一些协调机制是否会因为下届总统尤其是特朗普上台而不复存在,令人担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