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发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系印度籍入境人员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张婧艳 综合报道
2016-09-01 15:4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口岸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毒。网络资料

上海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已于8月30日出院。

2016年8月25日,上海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上海局”)保健中心接上海天坛普华医院来电,请求协助排查一名在该院就诊的印度籍入境人员的传染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旅客8月20日20时20分乘坐AI348航班从德里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境时无不适。入境后,该旅客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并前往该医院就诊。

9月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卫生部门获悉,这名患者已经于8月30日出院。

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网透露,在发现这一病例后,上海局随即对病例相关的入境检疫信息进行追溯,发现AI348航班由印度德里飞往上海,登机检疫时,机组及旅客均未申报有健康状况异常,调阅当天旅检通道影像资料,该旅客于20:43通过旅检通道时,红外测温显示体温低于36.2℃,未超过报警值。

8月26日,上海局保健中心实验室收到病例血样后,经检测和复核,核酸PCR检测结果显示基孔肯雅病毒阳性,其它项目结果阴性。上海局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按《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卫办医发(2008)99号)诊断标准,将病例诊断为口岸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病例。

该病例确诊后,上海局向上海天坛普华医院反馈了相关检测结果,建议转送至上海市联防联控机制指定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一步医治。同时,上海局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报告总局卫生司后,将结果通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控专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已知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蚊子为传染媒介。该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动物宿主和病人。基孔肯雅病毒的动物宿主有绿猴、狒狒、黑猩猩、牛、马、猪、兔等。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吸血传播, 能传播基孔肯雅的蚊虫有埃及伊蚊、非洲曼蚊、非洲伊蚊、棕翅曼蚊等。此外,本病还可经呼吸道传播。经过3-1 2 天的潜伏期,感染者即可发病。

发热病人常突然起病,寒颤、发热39℃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热1 ~7天即可退热,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 天,可在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有瘙痒感,数天后可消退。有些患者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畏光的结膜炎表现,或并发脑膜炎等。关节疼痛与发热同时,患者全身的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且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该病恢复期长达几周至数月,甚至3年以上。

此病没有有效药物可以治疗,灭蚊为最重要的防范工作。疾控专家表示,就目前而言, 本病主要在国外流行,但东南亚各国的疫情对中国的威胁较大,因此我国应提高警惕,加强检疫,消灭蚊子,严防基孔肯雅热在我国蔓延。同时,应做好口岸蚊虫媒介的监测和控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