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小学“等第制”回归育人本原,中考改革欲破“唯分数论”

微信公众号“上海教育”
2016-08-29 13:41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上师大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教师正认真对学生观察评价。

上海市教委近日发布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这意味着,“等第制”评价将从上海的小学一二年级向中高年段延伸。一时间,“等第制”成为一个热词。

在笔者看来,这一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回归育人本原。

在传统的“百分制”评价体系下,很容易造成“分分计较”,而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基础素养的培育更为重要,实施“等第制”评价有助于呵护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第三方专业机构2015年对上海16余万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采用“等第评价”并进行更多鼓励和表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睡眠时间越充足,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越好。基于科学分析和有效实践,“等第制”从小学低年级延伸至小学全学段,也就水到渠成了。

“零起点”和“等第制”有力地激发了教育教学活力。

这些年,教育家于漪一直鼎力支持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她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实施“等第制”不仅能向全社会传递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导向,而且可以“解放”一大批男孩子。研究表明,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小学时,男孩学业成绩落后于女孩司空见惯。相比于“百分制”,“等第制”有助于改变男孩女孩的“失衡”现象。

也许有人认为,“等第制”评价是“换汤不换药”。这就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上海的“等第制”评价并非简单地把百分制折算成等第,而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进行分项等第评价,而不再是单一的分数维度。并且,传统的分数折算等第,通常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得到A或优秀,而上海的小学推行的等第制评价,只要达到课程标准,每一个孩子都可能得到A,每个孩子都会发现自己的优秀。譬如,一些学生汉语拼音比较薄弱,但在语文阅读理解、语言积累等方面有擅长,在分项式“等第+评语”的评价模式下,更容易发现学生在某一学科中的长处和不足,这远非一个冷冰冰的分数所能涵盖。特别要强调的是,“等第制”评价的横坐标是课程标准,纵坐标是孩子的昨天与今天,更加强调孩子的个性特长与成长变化。

长久以来,“唯分数论”一直为公众诟病。在单一分数的评价体系之下,孩子的个性特长、态度情感等容易被忽视,竭力改变“刷题不读书”、“育分不育人”的倾向,社会早有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的“等第制”评价改革实现了从“重分数”到“重素养”的转向,迈出了可喜一步,也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也许有人担忧,招考“指挥棒”不变,“等第制”有何出路?殊不知,“指挥棒”的内涵和导向正在发生转变。

蓬莱路二小的学生在“巴士教室”的轻松氛围中接受“等第制”评价。

2014年9月,上海推出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实施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多元录取新模式。新政推出近两年,已呈现不少新气象:截至8月15日,今年暑期上海已有44948名高一学生、51553名高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越来越多学生把自主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上海全市高二学生拥有课题12057个,其中9553个已经结题:188所高中的高二年级学生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约占全市高中总数的74%,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校园新风尚。

上海高中阶段招考制度改革也正在酝酿中。可以预见,破除“唯分数论”,考察学生学习、个性特长、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将成为中考改革的重要方向,而这一改革思路不仅与上海高考改革、“零起点”教学、“等第制”评价、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等教育改革一脉相承,也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

曹光彪小学教师用心指导学生书写,彰显“零起点”“等第制”关注学生差异、重视习惯培养的导向。

“等第制”评价“评”的是学生,更考验学校、教师和家长。如果难以摒弃传统应试思维,还是习惯于“刷题练习”“以分取人”,改革实效势必大打折扣。作为学校和教师,尽快更新观念,更好地将多维评价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诊断和改进作用,已是当务之急。作为家长,不妨多些耐心和定力,在关注孩子学业水平的同时,更关注孩子最为宝贵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不要总拿孩子跟别人比成绩,还要多发掘孩子在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闪光点”,多让孩子跟自己比,多跟孩子说:“这次有进步了,你真棒!”

评价是教育改革中的“硬骨头”,也是牵一而发动全身的“牛鼻子”。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理念、有情怀、有坚守。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快乐教育就是作死”等误人口号“大行其道”的当下,一些家长的焦虑其实也是社会转型期的缩影。这就需要社会各方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真抓实干,把好事办好,释放改革红利,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从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信服。

“等第制”评价是改革新事物,一时有些认识不清、理解不一很正常。令人欣慰的是,理性智者大有人在。有网友在“上海发布”微信上这样留言:“希望改革能够给孩子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发展空间就会有想象空间,有了想象就会探索,以至于找到自己的专长”。

多种维度看孩子,多把尺子评素质,唯有如此,才有每一个学生的快乐成长和终身发展。认准了科学的方式,坚持下去,变化就会发生,效果就会显现。

转自《东方教育时报》,记者:洪卫林

(本文原题为《“等第制”评价“换汤又换药”!破除“唯分数论”成招考改革重要方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