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水北调中线累计调水50亿立方米,北京城区超70%用南水

中国环境宣传教育 微信公众号
2016-08-29 09:1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图为通水后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城湖明渠。 东方IC 资料

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已经平稳运行623天,输水总量达5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十余座大中城市,4000多万北方居民喝上了南水,其中北京1100万人,天津850万人,河北500万人,河南1600万人。受水省市供水水量有效提升,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环境和城市河湖生态显著优化,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凸显。

南水北调中线为受水区开辟了新水源,改变了供水格局——在北京,城区供水中南水占比超过70%,超过2亿立方米南水储存到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将对北京市水资源调配、实现水源丰枯互济,扩大南水供水范围起到重要作用在天津,今年中线工程供水将达8.56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环城四区、静海区和武清区等城镇居民全部用上南水,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在河北,由于水库蓄水偏少,南水北调作为稳定的水源,为沿线大中城市提供了可靠的饮用水保证。在河南,南水北调供水范围涵盖了郑州、南阳、平顶山等10个市及36个县,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15.4万亩,供水效益逐步扩大。

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一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受水区水质改善明显,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监测显示,使用南水北调水后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20—130毫克每升。

受水区生态效益逐步发挥——北京市坚持“喝”“存”“补”原则,向中心城区河湖补充清水,与现有再生水联合调度,改善了河湖水质;向潮白河、海淀山前等水源地“补”入2.5亿立方米南水,累计压采地下水超过1亿立方米,地下水下降速率减缓。天津市到2015年底,全市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2.1亿立方米以内,一年多来,减少地下水许可水量1010万立方米,回填机井110余眼。在河北,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先后向石家庄市滹沱河、邢台市七里河生态补水7000万立方米,河道重现波光粼粼,提升了生态景观效果。在河南许昌市,向北海、石梁河、清潩河生态补水615万立方米,郑州市利用置换出来的黄河水,用于生态水系建设,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水系重现生机,截至目前,河南有15座水厂水源,已由开采地下水置换为南水北调水,14座城市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本文原标题为《南水北调中线累计调水五十亿立方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