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为国励志献身航空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投入航空事业70年,他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领导设计了歼-8和歼-8Ⅱ等系列高空高速歼击机,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顾诵芬与飞机的缘分,开始于他的少年时代。1935年,5岁的顾诵芬随父母迁居北京。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当时的日本飞机轰炸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顾诵芬:日本飞机排得很整齐往西边去,紧接着就是炸弹响。所以这个印象很深刻,没有航空的话,你将来还得受人欺负。
日本飞机的轰炸,让顾诵芬的内心燃烧起航空救国梦。1951年,顾诵芬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学专业毕业,当时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从零开始艰难起步,从那时起他就憋着一股劲,立志一定要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顾诵芬:虽然苏联给我们飞机,但都是快淘汰的。如果这样,人家捏住你要害的话,你就前进不了。我们要发展新的飞机、好的飞机,只能靠自己。
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成立,飞机设计室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自主设计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顾诵芬负责气动布局设计任务,但对于这个新领域他一无所知。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顾诵芬:第一关,这飞机必须两侧进气。喷气飞机进气道怎么设计,我们在学校也没学过,他们也不太清楚。
歼教-1飞机要采用两侧进气。当时,他们最担心的是两侧进气道。采用两侧进气的方案,有可能出现一侧进气、一侧出气的情况,这样势必造成发动机喘振。为了验证这个现象,顾诵芬和同事费尽了脑筋。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顾诵芬:厂办医院每天打针的针管不少,把那个东西给搜罗来,然后把针头给铰下来,焊在铜管上,这样我就有一个测气流的装置。
第一代中国航空人靠着一股信念,靠着自创的土方法,尽心竭力要设计出自己的飞机。1958年7月26日,歼教-1飞机首飞成功,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由飞机修理、仿制进入自行设计喷气式飞机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航空科研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顾诵芬:第一天试飞的时候大家是又紧张又高兴,在起飞的时候,大家是提心吊胆;等下来的时候,大家是欢欣鼓舞,把飞行员都抛起来了。
作为中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在歼教-1完成之后,顾诵芬接到一个新的挑战,他和团队需要设计一架比肩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歼击机,这就是歼-8。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顾诵芬:那时候美国苏联都有超声速飞机,甚至轰炸机,所以必须要有新的飞机,速度高度上都要比这个好。
飞得高、飞行时间长、火力强成了歼-8研制的目标。正在大家奋力拼搏时,意外发生了,当时的歼-8总设计师黄志千在执行出国任务时因飞机失事遇难。临危受命,顾诵芬和同事们接过了总设计师的重担。
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顾诵芬和同事们攻克了无数压力和难关。1969年7月5日,歼-8首飞成功,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它成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歼-8虽然首飞成功,但在跨音速和以后的超音速飞行试验中,几次出现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用飞行员的话说,就好比一辆破公共汽车开到了不平坦的马路上。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顾诵芬:到底后机身哪里气流分离?我就想个办法,只有贴毛条,一包红线,剪成这么长,一段段,用胶纸贴在整个垂直尾翼和后机身上。
为了观察毛线条的振动情况,从来没有接受过飞行训练、已年过半百的顾诵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乘歼教-6飞机上天,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观察流动情况。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两架飞机必须保持近距离等速飞行,间距在10米左右甚至更近,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顾诵芬:(飞行员)鹿鸣东同志说了一句话,我到现在一直都不忘。他说,生死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早已解决,当飞行员的时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样没有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心里。
航空工业沈阳所型号总设计师 赵霞:50多岁,战斗机一拐弯做一个盘旋就4个G(重力加速度)很正常,不是谁都能当飞行员。但是顾老爷子当时就顾不上那么多了,然后就坐了3次,实际对他身体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挑战,真的是拿命在那儿干这个事业。
经过三次上天观察,顾诵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后期的技术研发和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1979年底,歼-8定型成功。此后的30多年,歼-8系列飞机成为我国国土防空作战的主力战斗机种,有力地捍卫了我国的领空安全。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顾诵芬:希望国家强盛,这是我的愿望。不受人家欺负,怎么办?必须技术上要和人家对抗。
自古忠孝难两全。在从事航空事业的70年中,顾诵芬和父母聚少离多,基本每年只见一两次,母亲因为思念成疾还得了抑郁症,直到母亲去世,顾诵芬也没见到最后一面。
如今,已经91岁高龄的顾诵芬依然忙碌,他每天坚持到办公室上班,他希望年轻一代航空人能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作出贡献。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顾诵芬:很惭愧,没有做很多事。我也希望年轻的同志,按照习主席的要求,奋发图强,为我们国家的国防建设和航空工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