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物医药“伪创新”糊弄不了证监会,科创板进入焦虑季
创新成果转化愈发成为市场考量的重点
11月1日,华兰生物的疫苗子公司华兰股份上市,直接跌破发行价。
事实上,近期已至少有3家医药公司破发,另两家是10月25日创业板的医疗器械股可孚医疗、10月28日科创板上市的成大生物。医药股接二连三的破发,着实让股民体会到什么是“中签如中刀”。
这不会是终点。近期,A股创新生物医药板块的下跌尤其显著。
港股的“18A”政策和科创板已经实践了两年有余,对于市场而言,单纯追求创新理念已经很难被认可,创新成果的转化愈发成为考量的重点。
科创医药显疲态:放弃上岸
这一轮“破发潮”是有预兆的。
2021年9月,医药市场迎来一波动荡,海和药物与吉凯基因两家生物医药公司的上市申请前后被证监会否决,这在科创板非常少见。
在此之后,科创板上市受理企业数量明显发生了变化。9月份,科创板受理企业有13家;而10月份,科创板受理的企业仅为4家,没有一家是生物医药公司。
如果说“创新”是科创板的天然基因,那么象征着未来的生物医药公司无疑是最佳上市对象。科创板刚开时,大批生物医药企业跃跃欲试。两年后,情况不再乐观。
健识局统计,科创板开板以来,至少有90家公司终止审核、上市被否。其中生物医药类企业占到24家,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从2020年2月以来,上市失败的生物医药类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2020年,生物医药领域在科创板吃闭门羹的企业为10家;而2021年前十个月,就已经有14家企业宣告IPO失败。这还没有算上正处于暂缓审议和中止状态的。
终止IPO的生物药企有一个共通点,即83.33%的公司系主动撤回IPO申请。科创板开板以来,已有超300家公司获批上市,募资金额超3800亿元。阳光之下,还有不少药企在焦虑和忐忑。
健识局注意到,撤回、被否、终止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绝大多数是以“标准一”申请的公司。
科创板上市“标准一”,指的是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不低于1亿元。对创新企业而言,这样的业绩应当说经营已经比较稳健。
天峰资本投资总监汤浩表示:“大批IPO企业回撤大概有三个原因。其中之一是企业自身不符合上市标准,之前的申报只是为了闯关套利而为。也可能是对上市后的走势不乐观,或者其他可能被曝光的问题。”
创新性不足、不符合科创的要求,可能是冲击IPO失败最大的原因。
经不住检查和追问,干脆主动撤回
回撤IPO数量增多,与监管力度的加强难脱干系。
科创板设立早期,如何界定“创新”还在处于探讨阶段,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其创新性很难通过财务表现来判断。随着时间推进,早期抢滩上市企业的问题显露,直接导致监管趋严。
今年1月,证监会发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标准、流程以及后续处理工作进行了规范。但证监会留了一线:对于自认为不具备上市资质的企业,在收到现场检查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撤回IPO申请的,原则上不再现场检查。
就是说,如果不愿意被证监会查,可以自行撤销上市。
新规实施当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一组IPO企业现场检查的抽签情况,这一批被抽到现场检查的共有9家,其中7家随后撤回了IPO申请。
现场检查已然成为资本市场照妖镜。上市“老大难”仁会生物便是在IPO快要跑到终点时被现场检查绊倒,最终撤回了IPO申请。
现场检查之外,证监会的问询也成为多家企业的“渡劫日”。愈发尖锐和细致的问询,愈能看出企业自身的短板。上述主动撤销IPO申请的生物医药公司中,多数在撤销前接受了3次以上的问询,有的不乏回复过六七次,最终还是选择撤销IPO,足以见得证监会追问时的执着。
从问询内容本身来看,股权架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以及产品前景在以上公司的多轮问询中均有出现,代表着“科创属性”的License-in模式、专利、研发费用资本化等方面也成为监管部门追问的主要方面。
被问到“崩溃”的典型是海和药物,在独立研发能力,核心技术的来源、形成、权属,以及管线进展及价值等方面,均被证监会直戳心窝。
新的监管形势下,经得起检查和追问,将成为赴科上市公司的必备素质。
市场偏爱摘得创新果实的企业
科创板对上市企业的把关更严了,可能是因为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2015年药审改革,创新药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6年过去,国内上市的PD-1已有6款,还有一大批“全球领先”的药品躺在各大药企的管线图里。创新药早已不新鲜,创新转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恒瑞医药为例。恒瑞目前手握超50条创新药管线,无疑是国内创新药的冲锋选手。不过在中报公布后,恒瑞医药股价便开启跳水模式,与年初相比近乎腰斩。但恒瑞的研发投入并不算少,甚至算的上是业内的研发标杆。无法创造收益的创新,市场将始终对其塑造价值的能力持疑。
恒瑞医药的遭遇想必君实生物也深有体会。君实是早期登陆科创板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开盘当天最高报价220.4元,市值超过2000亿元。而当下,君实生物的股价已不足50元,市值不到500亿,创新药没能带来好的资本市场表现。
“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话是老话,理是常理。不论仿制药还是创新药,概念上的先进必须要在医保、集采围攻之下创造营收,市场才愿意为其买单。
摘得创新果实的企业会有更广阔的未来,后来者必然要考虑这一点。
文丨烟酰胺
运营丨廿十三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
#生物药企IPO##药企创新发展之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