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心科技,卖药撑起上市梦?

2021-11-03 17: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圆心科技药房营收撑起了半边天,约83%的零售额源自处方药。也就是说,圆心科技的营收目前主要靠“卖药”支撑,即使是以科技为名也难掩其“卖药”事实。

文丨BT财经 一元

疫情的风口上,医疗行业行情高涨是独一份的。

资本纷纷争先入局,催生了医疗企业的上市梦。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为代表的众多互联网企业在资本的助推下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近日,在资本的裹挟下,圆心科技也在上市这条路上迈出了自己的步伐。

近期,中国第一大处方药综合医疗交付平台圆心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招股书。资料显示,自2015年成立以来,圆心科技经历数轮融资,总计融资近60亿,其中不乏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易方达等诸多明星投资机构。截至今年7月,该公司已完成了11轮累计近百亿元的融资,在最新一轮融资时,公司的估值已超过270亿元。

可以说,圆心科技的成立,离不开资本力量的推动。

值得注意的是,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圆心科技累计亏损超11亿元。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三个财政年度和2021年前八个月,圆心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19亿、23.52亿、36.29亿和36.12亿元人民币。尽管圆心科技的营收和业务都在快速发展,但是对应的亏损也在增加,相应年份的净亏损分别为1.18亿、2亿、3.64亿和4.62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2018年至今,圆心科技已经累计亏损了11.42亿元。

在互联网医疗三巨头股价大幅度下滑、微医冲击港交所折戟之时,连年亏损的圆心科技,当下冲击港股,投资者会买账吗?

缺乏“技术含量”被诟病

根据圆心科技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有三条业务线: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以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也就是说,圆心科技从“医-药-险”的逻辑链条出发,正在构建全病程的患者服务网络。

但看似完整互补的三大业务板块,实则是割裂的。

招股书显示,圆心科技2018至2020年营收分别为8.19亿元、23.52亿元、36.29亿元。其中,圆心科技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同期营收分别为8.08亿元、23.02亿元、35.37亿元,营收占总收益比分别为98.8%、97.9%及97.5%。这也说明圆心科技过于依靠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另外两条业务进展缓慢,近三年收益合计占比均未超过3%,三者并未形成良性循环的互补关系。

从业务上看,几乎可以说是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成就了今天的圆心科技,这也正是市场对传统互联网医疗理解的业务,没有差异化的竞争壁垒,圆心科技能否冲突传统桎梏,是突破业务瓶颈的关键。其次,三大业务如何耦合形成1+1+1大于3的效果,也是其迈向更远未来的另一大步。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创业企业实际上都已经将保险作为了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圆心科技也不例外。为讲好“医-药-险”这个故事,圆心科技推出了创新保险技术平台圆心惠保,为新特药设计的创新保险产品、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带病险以及药品福利保险。

但这仅仅是模式的创新,从技术角度来说,并无任何壁垒可言,被取代的风险也高。同时,业务的发展需要不断做大增量用户,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可控性不大,一旦业务发展不顺利,圆心科技的业务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卖保险也很难成为亏损11亿元的圆心科技最终解药,只能说是阶段性的存活方式。

此外,喜欢做生意而不是深入研究的圆心科技,技术和市场壁垒并不坚固。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圆心科技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为1230.9万、2265.1万和4629.4万,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是远远落后于同体量的公司。

招股书显示,在整个开支上,研发开支占比不到2%,而行政开支基本上是其3~5倍,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更是其10倍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在圆心3980名员工中,销售及市场营销人数为1402,占比最高,达35.2%,这里的销售人员就相当于医生经纪人。

这也就意味着,圆心科技的“科技”元素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突出。当然,万事不能以偏概全,毕竟行业趋势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万亿级别的市场蛋糕也已经成为了各路玩家争相蜂拥的理由。

高营收低毛率被诟病

圆心科技营收高占比的业务份额并未带来高利润。

根据其披露的数据,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毛利率不足10%。也是被市场诟病的另一大原因,圆心科技的毛利率一直不高。对此,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产品及服务的组合变动所致。

招股说明书显示,毛利率在2020年更是一度下滑到9.2%。而这一趋势还在延续,2021年前8个月毛利率仅为7.6%,上年同期的毛利率为9.4%。而“腾讯系”思派健康科技披露的招股书显示,目前其仍以卖药为主业,但就毛利率而言,与保险公司关系密切的PPS业务(供应商与支付方解决方案)最高,高达36.5%。

回头再看,圆心科技同样是药房营收撑起了半边天。圆心科技约83%的零售额源自处方药,并且大部分处方药无国家医保覆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0年按收益计,圆心科技是中国第一大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疗交付平台。

也就是说,圆心科技的营收目前主要靠“卖药”支撑,即使是高大上的名字也难掩其“卖药”事实。

但卖药毛利偏低是行业普遍现象,这也是该公司毛利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作为对比,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收入同样主要来自于“卖药”,但两者均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盈利。

我们知道,一直以来处方药销售都受到严格的审查,随着网售药品政策不断放开,网售药品审核形同虚设、秒开处方乱象问题也被曝出。2021年8月20日,人民时评对此现象特别指出:要在互联网上严守处方药到患者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用药安全。

业内人士分析,现阶段,虽然互联网医疗平台都在积极探索进行多业务矩阵布局,但网上卖药依然是目前大多数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除了面对行业共性的盈利难题,随着监管政策趋严,网售处方药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圆心科技也在招股书中表示,这可能使公司面临风险和挑战。

随着毛利率的快速下降,如何保持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盈利水平,成为圆心科技亟需解决的问题。

报告期内,圆心科技的现金流也不明朗。数据显示,在2018、2019、2020、2021前8月分别录得负经营现金流量1.71亿元、1.42亿元、2.04亿元及5.46亿元。

对此,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不断加大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市场推广力度,导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相应增加,以及全国线下药房网络投入大量内部资源发展供给端赋能服务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导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及行政开支相应增加。

当然,圆心科技在冲击IPO的路上,有着首批入局“互联网+医疗”的先发优势,但在后端服务保险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上,圆心科技如何在这个细分领域内作出差异化和多层次的体系,是其突围的关键。

圆心科技的故事不好讲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以及众安在线等已经登陆港交所。不过今年以来,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表现欠佳,市值千亿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年内累计跌幅均超50%。而被称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股价年内也跌超44%。

(数据截至2021.10.19)

事实上还不止于此,多家大健康赛道的创业企业包括医渡科技、微医、水滴、推想医疗、零氪科技等也都已经在2021年上半年成功上市,或发布了招股书。

虽然圆心科技有腾讯站队,但事实上,2021年8月刚递表港交所的思派健康,亦或是新氧、微医、好大夫在线、丁香园等也都有腾讯的身影,这也并未形成圆心科技的独特,何况仅靠腾讯的坐镇去突围是行不通的。

中国医疗数字化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互联网医疗成兵家必争之地。但随着竞争白热化,深耕领域不断细分,将会面临更新新秀公司,但互联网医疗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圆心科技虽被资本追捧,但能否不断扩展业务边界,扩大自身竞争力,打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是持续被看好的关键。

此外,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互联网模式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其中针对患者的慢病管理更是成为行业焦点。如何科技创新为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诊疗路径和病程管理服务也成为许多互联网医疗企业积极探索的重要方向。

在极其相似的运作模式中,圆心科技面临的竞争是巨大的。再加上其他如丁香医生、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平台以及共有医院的分流,增加了圆心科技在模式上推进的压力。

另外,招股书虽显示圆心如今也在拓展普药、医疗器械等相对高毛产品,但这两种药的生意完全大相径庭,需要不断扩展门店持续经营获取用户信任,以目前200多家门店是远远不够的,可能仍需资本再输血才行。

圆心科技上市后将有何种表现,仍有待市场的检验,BT财经将与你一起持续关注。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