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2040|公交出行占40%,全市平均通勤不超40分钟

澎湃新闻记者 李继成
2016-08-22 18:0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到2040年,上海全市平均通勤时间将不超过40分钟。

根据8月22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下称《上海2040》),上海10 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率100%、轨道交通站点600 米覆盖面积比例主城区50%、新城40%、全市平均通勤时间≤40分钟、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 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100%、 公共开放空间(400 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和广场) 的5 分钟步行覆盖率≥90%等。

《上海2040》提出构建“八射八联”轨道交通市域线网络,强化新城与主城区快速联系和对外辐射能力,形成8 条主城区联系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的射线,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80%,枢纽之间的轨道出行时间缩短至40 分钟。强化外围地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形成新城、核心镇、中心镇之间联络线。

上海将基本实现对10 万人以上的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全覆盖,主城区轨道交通站点600 米覆盖面积、人口、岗位比例分别达到50%、60%、65% 以上,新城城区分别达到40%、50%、50% 以上。根据规划,上海将加密北部、东部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中环附近预留城市轨道环线,增强沿黄浦江等主要客运走廊的轨道交通服务功能,确保张江、金桥等城市副中心均有至少2 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服务。通过射线加强新城与主城区、重要交通枢纽之间长距离、大中运量的联系,新城与主城区之间轨道交通出行时间控制在30-40 分钟;联络线加强新城与新城以及新市镇之间的联系。主城区以市区线及局域线、骨干公交为公共交通网络的主要载体;新城、新市镇内部及以中低运量的局域线、常规公交为主要依托,实现30-40 分钟公交可达。

根据《上海2040》,上海将规划建设机场联络线并控制轨道快线,加强浦东枢纽和虹桥枢纽的快速联系。在一定人口规模的城镇圈内部构建以中运量轨道和中运量公交为骨干的局域公共交通网络,并沿主要客流走廊构建跨城镇圈、主城片区和城镇圈之间的骨干线路,提高主城片区、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的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完善常规公交线网,全面构建地面公交专用道系统,建立水上公共交通及旅游观光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管理运营水平,城区干线公交线路平均运营速度不低于20 公里/ 小时,营造安全舒适的运行环境。

为贯彻公交优先战略,《上海2040》提出将增加公交和非机动车专用路权分配,逐步调整优化路权分配,建立公交专用道和非机动车通道网络。逐步恢复禁行道路的非机动车通行权,提高慢行网络的连续性和功能性,完善安全通达的骑行网络和舒适便捷的步行活动区域。通过优化主城区重点更新地区和新城的路网结构,提高基础路网密度,加强利用公共通道空间,提高慢行交通可达性和路网组织的灵活性。同时,通过制定分区静态交通政策,适当满足新城、新市镇的停车供应,严格控制主城区停车供应,继续加强车辆拥有和使用管理,主城区个体机动化交通出行比重降低到18% 以下。

上海市规土局副局长徐毅松表示,上海未来将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通过发展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模式,在既有市域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系统基础上,构建由区域城际铁路、轨道快线、城市轨道、中低运量轨道、中运量及常规公交和多元辅助公交等构成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达到3个1000公里,即市域铁路(干线铁路、城际铁路)1000公里,地铁(轻轨)1000公里以及中运量系统(现代有轨电车、胶轮系统等)。提供因地制宜的公共交通服务,全市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重达到40%,全市平均通勤时间不大于40 分钟。

《上海2040》还提出致力于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枢纽等空间,综合设置社区行政管理、文体教育、康体医疗、福利关怀、商业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以激发社区空间活力。同时,将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做好“最后一公里”慢行接驳通道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可供租赁的自行车,建设更多的“B+R”(自行车加停车)设施,缩短居民出行时间,至2040 年,将生活性平均出行距离控制在2.5 公里以内。对社区内的次干路、支路规划设计将遵循慢行优先的路权分配原则,采取分隔、保护和引导措施,保障慢行交通的安全性。

另外,《上海2040》还提出要从“海陆空”各个方面提升上海对外交通能力,强化亚太航空门户枢纽地位:

提升航空枢纽能级。拓展浦东国际机场的设施规模,着力提升浦东、虹桥机场保障能力,至2040 年上海航空枢纽设计年客运吞吐能力1.6-1.8亿人次,旅客中转率、国际客流比例分别提高至20%-25% 和40% 以上;货邮运量1000 万吨左右。

推动国际海港枢纽功能升级。至2040 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在4500 万TEU 左右;拓展国际邮轮航线,年客运吞吐量达到500 万人次左右。巩固提升国际海港枢纽地位,支撑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高港口国际、国内中转能力,上海港国际货物中转比例达到15% 以上。

优化完善港口功能布局。上海港形成以洋山深水港区、外高桥港区为核心,杭州湾、崇明三岛等港区为补充的格局,其中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区、国际远洋集装箱班轮的主靠港。突出江海联运,加快高等级航道和配套港区建设发展,至2040 年水水中转比例达到60% 以上。

增强铁路枢纽辐射服务能力。强化上海铁路枢纽作为国家铁路网主枢纽的地位,实现铁路占对外客运比重达到65% 左右。优化京沪(沪汉蓉)、沪昆等既有铁路通道服务容量和品质,加快推进沪通铁路、沪乍杭铁路、沪杭城际铁路等规划铁路,规划新增沪苏湖铁路,研究控制北沿江铁路和沪甬铁路。

继续优化完善客货枢纽布局。在保留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的基础上,结合强化浦东国际机场对外衔接的功能需求,新增国家沿海通道上的上海东站,拓展浦东对外交通格局。完善形成“四主多辅”的铁路客运枢纽布局,提高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对外交通服务能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