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军团奥运成绩突出的秘密
里约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的奖牌数定格为70枚,在美国之后位列第二,金牌数则在美国、英国之后,屈居第三。
自1984年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中国可谓是奖牌榜上进步最神速的参赛国。由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抵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又遭苏联抵制,因此1988年以来的各届奥运会才算较真实地反映世界各国的综合体育竞技水平。从统计数字来看,美国自1988年以来金牌数一直稳定在40枚上下,波动幅度很小(除1996年是东道国外,另5届都在35—40金之间),俄、德在冷战后经历体育衰落,1996年起表现也相对平稳,惟独中国以令人惊愕的表现快速窜升,其金牌数最难预测,因为其表现最不具备连贯性和平稳性。当然,英国在近三届奥运会上也有惊人的上升势头,不过那更多得益于它在自行车、赛艇等传统优势项目上的大投入。
1988-2016年五大体育强国在夏季奥运会上的金牌数变化。备注:苏联解体后,1992年以“独联体”名义参赛。1984年德国金牌仅为西德数字;1988年则包含东德的37枚金牌和西德的11枚金牌。
中国体育的这一成就,是在一个相当低的起点起步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获得的15金大都成色不足。那一届苏联东欧集团有14国抵制奥运会,致使美国所获金牌达到83枚,超过第二名罗马尼亚63枚之多,因此那不过是“半个世界的角逐”。抵制1984年奥运会的诸国到1988年卷土重来,其中苏联、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四国均排入金牌榜前十,获得金牌113枚,并将中国的金牌数压到仅有5枚——这其实更能反映当时中国体育的实际水平,如果有苏联东欧集团同场竞技,李宁、许海峰等在1984年也许没有机会成为英雄。
然而1992年以来,中国从谷底开始向上走,短短二十年,金牌数从5枚增长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这一“中国速度”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国内外对此的解释大多集中于中国体育特殊的“举国体制”、超高的训练强度、通过体育来获得认可的强烈政治意愿……这些当然是原因;但另一鲜有提及的因素也很重要:中国实际上是1984年以来历届夏季奥运会增设项目中获益最大的国家。
1984年以来的历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共夺得163枚金牌,其中举重、体操、跳水、射击、乒乓球、羽毛球等六大传统优势项目就占125金,占总数的77%。本届在51金中这六大项占38金(蹦床也计算在体操内),仍未突破这一基本格局。但值得注意是:中国这些重要的夺金点中,女子举重、双人跳水、乒乓球、羽毛球、蹦床等均是1988年之后增设的项目(且中国均有包揽全部金牌的实力),光这几项就使中国增加了19个夺金点(这次除了羽毛球两金旁落外,其余17金全部拿到手)。2000年悉尼奥运会比上届新增35个单项,中国从中一口气夺得7枚金牌。
备注:“调整后的金牌数”指假定维持1984年比赛项目不变时,中国队得到的金牌数。从上表可以很清楚地看出:1988年后新增项目对中国夺金数量大增贡献良多。如果夏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一直限制在1984年的状况而不加变更,那么中国体育的表现看起来就远没那么突出了。正由于1988年后几乎每届都有中国的优势项目被列入比赛,所以历届的金牌对比实际上并未基于一个恒定不变的共同基础。
从1984年起,奥运会项目的调整大体上是两个方向:将原本边缘的项目纳入比赛(乒乓球、羽毛球、棒球、垒球、跆拳道、双人跳水、蹦床、小轮车、沙滩排球、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原本只有男子项目的比赛增设女子项目(女子射击、女子马拉松、女子举重、女子柔道、女子摔跤等)。这两个方向的调整也正中中国下怀。长期以来为了寻求突破,中国体育致力于这类冷门项目,并大获成功(现在未列入奥运会项目的蹼泳中国也实力极强大),其优势之明显迫使国际体育联合会的官员想方设法通过规则来限制中国。这些不是偶然的巧合,在中国的奥运战略中,项目的重点投入往往倾向于那些易于取得突破的领域。
例如,男子射击10米气手枪自1988年正式列入比赛项目后,中国队每届必有奖牌入账,如今已成传统优势项目。而一度也是中国优势项目的射击移动靶、女子双多向飞碟(合计曾夺得4金),2008年起被踢出奥运会,致使国内这两个项目极为低迷,其效果可说是立竿见影。现在各省除辽宁外都已撤掉移动靶队伍。
可以说,中国的奥运战略带有较强的国家意志。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运动员个人的兴趣和意愿(我们不可能想象,美国橄榄球运动员仅因为这项运动不是奥运会比赛项目就感到“情绪茫然”),而是国家判定的经费划拨。为明确这一点,1997年全运会特地将比赛项目向奥运会看齐,鼓励各省全力在奥运正式比赛项目上冲金。但最近两届奥运会增设项目带来的红利减少,受益者也并非只有中国——例如斐济就是因七人制橄榄球列入里约奥运会比赛项目,而取得金牌零的突破;女子摔跤项目对日本极为有利,里约奥运会上该项目6块金牌中竟有4块被日本队斩获;女子拳击项目则有助于美国和英国夺金。此外,北京奥运会几乎已将中国传统优势项目发挥到极限,中国队之后就很难再保持如此快的上升势头。
实际上,一些曾经冷门的项目在被“扶正”之后,也引发了激烈的角逐,致使中国很快丧失优势——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女足。中国即使想要维持现有的优势,都必须在巩固的同时,扩大夺金面,并进军更难快速见效的高度竞争领域: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事实上国人自己也清楚:不可能仅靠乒乓球、射击这样相对边缘的项目就成为体育大国、体坛霸主。迄今为止中国的优势项目很少与美国重叠,除体操外双方几乎很少正面竞争,因此这场争霸变成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游击战,或一种“差别化竞争”。
完成外围包抄后,中国势必要直捣核心:即在田径、游泳、大球项目上取得突破,因为这些项目犹如基础科学,更能体现实力。此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就提出“119工程”(奥运会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金牌合计119枚,现已变成122枚),针对的正是中国在三大项上的软肋:与金牌总数的高歌猛进相反,中国在这三大项上长期软弱无力,悉尼奥运会上只获得1枚竞走金牌,雅典奥运会4枚(田径2、游泳1、皮划艇1),北京奥运会原定目标是力争在田径、游泳、水上项目分别取得2、3、5金,但实际最终情况是0、1、3(美国则为7、12、2),只完成原计划的40%,其中田径只获得两枚铜牌(女子链球、女子马拉松)。直至今日,这一状况仍未彻底改善,中国在本届奥运会田径只在竞走项目上获得2金,游泳由孙杨揽入唯一一金,水上项目只获1银2铜,而美国的46金中有三分之二来自田径(13金)和游泳(17金)。
虽然中国的奥运战有可议之处,有时被赋予太多符号性意义,不过这也是一个后发国家意图在短时间内赶超时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也许是唯一途径)。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中国运动员和民间舆论都渐渐显示出这样的趋势:即运动员本人能为成败负责,比赛主要是他本人的成败。随着这样一种鼓励、示范作用,中国的体育也许能慢慢走上一个可持续的轨道,国人也可以真正享受运动本身带来的东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