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物 | 艾爱国:“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
人物 | 艾爱国:“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 原创 北大青年 北大青年
全文共491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本报记者
卢思薇 外国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
徐瑾如 法学院2020级硕士生
阚馨仪 新媒体研究院2020级硕士生
连凯丽 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本科生
这位身量不高,穿一身灰蓝工作服的湘钢工人,正是被誉为“钢铁缝纫师”、焊接领域“领军人”的大国工匠艾爱国。他曾多次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为我国冶金、军工、矿山等行业攻克焊接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20多项,并获发明专利1项。
2021年9月8日,在“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同志先进事迹北京大学专题报告会上,艾爱国讲述了他在焊接岗位五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与作为党员的认知、体悟。他谈到,在50多年的奋斗路上,“初心”和“使命”一直与他相伴相随,“一辈子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始终是他坚守的初心。结合自己的奋斗经历,这位大国工匠也为北大学子的成长进行谆谆叮嘱,并勉励广大青年将青春投入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 9月8日,北京大学团委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同志先进事迹北京大学专题报告会,图为艾爱国为北大学子讲述他的传奇故事,图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 “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同志先进事迹北京大学专题报告会现场,图源“北京大学”公众号
“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
黑色的翻毛皮鞋,蓝灰的工作服,再配上一把焊接枪,艾爱国在湘钢厂的焊工车间一线,一呆就是五十三年。五十三年间,艾爱国始终践行的,是十九岁初入湘钢厂时,父亲叮嘱他的一句话:“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
什么是好工人?初入工厂的艾爱国很快找到了榜样。起初,艾爱国是湘钢厂里的一名管道工。入厂同一年,北京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焊工师傅们南下支援湘钢。他们高超的高炉裂缝焊接手艺让艾爱国惊叹。他还注意到,即使手被四溅的火星烫出血泡,师傅们也从不退缩。水平高、肯吃苦,是好工人,值得学习——艾爱国琢磨出师傅们优秀的秘诀。成为一名优秀的焊接工,是他埋入心底的心愿。
艾爱国主动担起了挑水、运氧气罐的工作,只为能在帮忙时得到北京师傅们的提点。下了班,他还借来工具,反复摆弄。半年后湘钢招焊工,艾爱国如愿以偿,转岗成为一名焊工。但对于他,这只是成为一名“好工人”的开始。
焊接是项技术活,为了能摸到窍门,艾爱国无数次拿起焊接枪,对着裂口接缝反复琢磨,纵使皮肤被灼烧蜕皮,他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焊接枪。凭借着努力和积累,艾爱国在1982年以优异成绩考取电焊、气焊合格证,成为当时湘潭市唯一一位持有双证的焊接工人。
单有熟练还远不足够。焊接过程中,工人将直面高温带来的不适与恐惧。勇敢与坚定,是一名优秀的焊接工人必须具备的特质。焊紫铜是艾爱国的拿手绝活。但焊接过程中,他将面对的是“人的身体极限”——紫铜属性特殊,即使是焊接一个部位,仍需将整件铜器加热到七八百摄氏度。艾爱国为食品机械厂焊接设备,3米高的铜锅需要从外面加热到近700度,锅内垫一个石棉,人就这样跳进去焊个几分钟,热到受不住再跳出来。
“焊紫铜的时候头发紧贴头皮、皮肤绷紧,手也会因为高温出现一片片的红色水泡,”艾爱国的徒弟欧勇曾这样形容焊紫铜的场景:“面对这样的身体极限,人的本能是逃避,而师父是勇于面对。”欧勇感叹。艾爱国在接受采访时,翻着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如果不这样坚持,那焊铜就很难。”
这是在场同学们从未经历过的身体磨砺与苦痛,聆听着艾爱国的讲述,一幕幕技术攻坚画面跃然眼前,深感焊接工作不易,无愧于“七一勋章”。系列报道中将他称作是 “老黄牛精神”的象征。“奋斗路上从没有诀窍”,“老黄牛精神”于艾爱国,是舍得吃苦,勇于拼搏的品质:“靠的就是日积月累的经验”,他用亲身经历诠释了大国工匠精神。
△ 工作中的艾爱国,图源新华网
“从实践中提炼出经验,从理论上搞清楚门道”
对于艾爱国而言,对技术的纯熟运用只是成为好工人的第一步。材料特性、手法选取、工艺方案……细节的把握,步骤的落实,仅靠“熟练”的“蛮力”远不足够,掌握焊接技术,还需要专业理论的“巧劲”助力。艾爱国捧起了专业技术书,还成为湘钢图书馆的常客,一摞摞的书搬回家。书桌上,左边摊着本理论书,右边是摘抄的笔记本,笔记本的扉页记着:“刻苦学习、钻研,攻关克难”。
1983年,第一个难关摆在了这位青年人面前。当时冶金工业部组织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其中风口的锻造紫铜与铸造紫铜的焊接成为需重点攻克的难点。艾爱国主动请缨,希望承担紫铜焊接的工程,并提出了当时国内尚未普及的“手工氩弧焊接法”。
攻关并非易事,第一次正式焊接失败了。焊接前,艾爱国带领攻关队伍进行百来次实验,结果都令人振奋,“上正式的!”,艾爱国信心十足。那天,湘钢食堂备好了庆功宴,期待艾工的好消息。庆功宴终究没有开成,艾爱国在高温高炉作业近六小时,锻造铜与铸造铜的接口却始终未能合上,铜件无法成型。攻关主任拍着艾爱国的肩安慰,这本就是大厂要去攻克的:“这碗饭我们吃不成,让别人去搞算了。”艾爱国拖着一身湿漉的工作服回了家,想大睡一觉,可闭上眼,脑子里都是上午在工作间操作的流程与动作。
“为什么不成功?”问句在这位青年的脑中反复响起。索性翻下床,掏出笔记本,艾爱国执起一旁的蓝黑墨笔,复盘上午的工作——新风口比试验的风口大,面积大散热快,应该是温度的原因;焊丝也需再做调整……他连夜给课题攻关组负责人写了一份报告,分析失败原因,请求再给一次机会。
1984年3月23日,冶金工业部再次批准湘钢进行试验。这一次,器物温度升高到850摄氏度,铜液终于驯服地柔软下来。艾爱国以石棉材料隔热,钻入高温高炉,两个多小时后,高炉新型风口的焊接工作顺利完成。新型风口的正式配装,使得高炉的寿命得以延长半年,每年可节能增效近百万元。
庆祝过后,艾爱国再次掏出自己的工作笔记,复盘两次实验过程,对照外国文献,写下论文《钨极手工氩弧焊紫铜风口的焊接》。“从实践中提炼出经验,从理论上搞清楚门道,我的制胜法宝就是不瞎干。”在接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荣誉勋章时,他这样说到。当年的科技进步奖,艾爱国是九名获奖人员中唯一一位工人。
徒弟欧勇始终忘不了师傅的教诲:“当一个好焊工,不但要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把手上的活干好,还要多看书,要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新技术日新月异,活到老,学到老。”
艾爱国“一战成名”,却从未放慢脚步。80年代,他攻克了氢弧铝筷合金的难关,又成功焊接了从德国引进的一台制氧机中近两万道的管道焊缝,90年代,他又先后攻关了多项国家工程技术难点,并将宝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在随着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不断铺开,新型行业不断兴起,各类型技术难关相继出现,冶金、矿山、机械、电力……艾爱国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重点工程——深中通道,艾爱国都参与并完成攻坚难题。400多项难关攻克,120多项工艺改进,多本理论著作,一项专利发明,数据忠实记录下一位焊接领域“领军人”的成长轨迹,也记录下一位大国工匠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过程中,焕发出的魅力。
艾爱国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的事迹让同学们深有感触。将焊接这一件事做到极致,便是工人本色,这也激励着青年学子:“坚持学习、不断总结、寻求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对国家社会有用的‘好钢’。”
“经验不教给大家,不就浪费了吗?”
成名的工匠大抵逃不过这样的追问:“会担心徒弟超过自己吗?”。“只要肯学,我就肯教。经验不教给大家,不就浪费了吗?”艾爱国给出了诚恳的答案。
浸湿的蓝灰工装,肩上搭一条滴着汗毛巾,这是徒弟们脑海中对艾师傅最深的印象。每次加完班回来,还没洗上澡,艾爱国就已经扎好马步,举着图纸,给工人们讲解。徒弟们有时动作不得要领,艾爱国会俯身抓着徒弟的手,一个一个地教。“当时说自己分到艾劳模的队里,心里特别忐忑,”徒弟欧勇93年初入湘钢,彼时艾爱国荣获劳模称号,是湘钢厂的一张名片。但艾爱国完全没有架子,凡有疑问,他总会知无不言,即使是工作外的时间,他也乐得给徒弟们解答。
能得到指导的还不止湘钢厂的工人们,这些年,艾爱国无偿为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传授焊接技术,为个体户和民办企业的焊工免费上课。艾爱国的手机微信少有安静的时候,来上课的工人们加上了艾爱国的微信,遇到难题会给艾师傅发消息。只要有消息发来,艾爱国就会眯着眼,对着手机屏幕,开启“在线答疑”模式,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回复。“(他)好像从来没有累的时候。”徒弟欧勇总结。
艾爱国在教学上,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不同于在生产线上的手把手培训,在焊工实验室里,艾爱国常常“退居二线”,让年轻一代的焊接技术研究者们自由发挥,大胆试错,“不能让他们觉得这个老头子管得太宽”。在艾爱国的办公室里,垒着各类专业书籍,关于焊接技术的,关于焊接材料的,关于焊接器械的……徒弟们可以随时到办公室查阅翻看。“焊工是易学难精。”艾爱国常在嘴边叨叨。技术与理论都要过硬,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后生的期待。
五十年来,艾爱国带过600多个徒弟,其中大部分都成为大型企业的骨干。光是湘钢技师中高工以上级别的焊工,80%都跟艾爱国学过艺。作为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艾爱国始终认为党员的使命更在于要有高尚的品质,要在群众中时时刻刻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榜样作用。
“后浪推前浪,把师傅推在沙滩上,我很高兴。”艾爱国在谈到后辈们的成长时,无不欣慰:“代际传承,徒弟的作为比我还大,为企业创造的贡献会更多,也是我们一个老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薪火传承不仅仅是传播,更要带着使命感让下一代的后辈们继续探索,正如一粒火种,在燕园学子心中点燃一片勇于创新、不懈追求的光,将接力棒稳稳传递在学子手中,让青年真正承担起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 教学中的艾爱国,图源新华网
6月29日晚,“七一勋章颁奖仪式”在电视播出。湘钢的工人们守在电视机前,“当时我看习主席和师傅握手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徒弟欧勇在电视前,看着这位平日戴着安全帽,背着汗巾,扎在焊接一线的师傅走上领奖台:“他真的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我这辈子就只做焊接这一件事。”艾爱国如是说道。“七一勋章”颁奖典礼结束后,仍是一身蓝灰工作服,仍踩着一双翻毛的黑色皮鞋,艾爱国推着旧单车,回到了他熟悉的焊接研究室。“不论当工人还是做其他工作,要想有所建树,作点贡献,那么,知识、干劲、奉献精神三者缺一不可。勤于钻研,勇于拼搏,乐于奉献,无私传艺;这就是我毕生的追求。我过去是这样做,将来,我还是会这样做的。”
艾爱国的话语掷地有声,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事情就要做到极致,做工人就要做到最好”。艾爱国的报告令在场北大学子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所获得的荣誉,而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他于我们而言,不仅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一面镜子,时不时地照一下自己。《尚书》有言“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身为学生的我们很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与选择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当太多杂念模糊了前进的道路,更加需要回归本心,戒骄戒躁。
古有庖丁解牛、梓庆削木,今有艾爱国凭借电焊成就“大国工匠”,我们自当以此为勉励。虽然我们尚未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但学习也是我们的任务。想要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对国家社会有用的“好钢”,在燕园这一方天地中,北大青年们大有可为。认真完成课程要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虽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践行工匠精神。
从艾爱国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英雄是甘于平凡,也勇于在平凡中铸就伟大事业的人。北大人的身份于我们不是一张天然的荣誉证书,唯有不辱社会对北大人的期待,承担奋楫争先的责任与使命,才是我们凯旋的奖状。
这要求我们无论处于何种阶段、从事何种工作,都应积极地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赋予独特的价值,秉持着踏实的心境与努力钻研的精神,实现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千千万万的你我他脚踏实地、将平凡事做到极致,这是所有奋斗者的无悔追求,也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
△ “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同志先进事迹北京大学专题报告会现场,图源“北京大学”公众号
原标题:《人物 | 艾爱国:“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