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阿米塔夫·高希:IS很少能够从印度招募到好战分子

澎湃新闻记者 沈河西
2016-08-22 14:2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座谈会现场。高希(左三)来到上海思南公馆,与印度学者沈丹森(右二)和中东历史学者温爽(右一)探讨了《在古老的土地上》的创作。

阿米塔夫·高希来中国了。这一次,他带来了一部24年前写下的非虚构作品《在古老的土地上:一次抵达12世纪的埃及之旅》。

中国读者知道高希,大多是因为他在中国出版的“朱鹭号三部曲”,那是他研究鸦片战争写下的系列小说。但这本《在古老的土地上》却是一本非虚构作品,这本书是以高希在埃及进行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和中世纪犹太文献《开罗基尼扎》为基础而写成。故事情节围绕两条时空交错的叙事主线展开:一条记述高希1980和1988年两次在埃及农村调研的亲身经历;另一条是根据一份12世纪日常生活的记录构建出来。

《在古老的土地上》展现了连接中东和印度的12世纪的贸易网络,映射出一幅历史图景。在这个历史图景里,欧洲未必是充满“世界系统”的中心。高希也在书中展现了不同文明间早期全球化的图景。

高希是如何进行人类学研究,并且把它变成侦探小说一样好看的非虚构作品的?作为极富想象力的历史学家,他又是如何解释中东、埃及、印度和中国的?8月20日,高希来到上海思南公馆,与印度学者沈丹森和中东历史学者温爽探讨了《在古老的土地上》的创作。

写埃及是为了理解印度

作为一位印度学者、作家,高希为什么会对埃及产生兴趣?这是沈丹森、温爽两位嘉宾以及在场读者关心的问题。

而高希解释道,对埃及感兴趣兴趣,出发点还是因为想要了解印度:我去埃及,其实仍然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印度滋生的,我们认为什么是印度的不是局限在我们今天认为的这个印度的土地之上的,而是在这个之外,更广泛的一个文化和历史,可能都是跟我们所谓理解印度是有关系的。举例子来讲,印度史很大一部分是在亚洲发生的,而如果我们理解印度的话,就不能绕开19世纪中印的贸易,尤其是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贸易。比如像印度的士兵也参与过鸦片战争,也参与镇压义和团的很多战争,我们要把这些都连在一起去看待,最后理解印度。

对埃及的田野改变了我对全球化的认识

沈丹森教授提问道,对埃及的田野怎样影响了高希对全球化的认识。高希认为在12世纪不同文明间存在高度的全球化:“在那个时期的全球化里面,相对很遥远的地方,其实有很紧密的关联,所以我在这本书里,处理到西印度洋的问题,而我在其他的书里面,会处理到东印度洋的问题,关于其他的历史。”

《在古老的土地上》有两条平行的线索,一条是作者高希作为印度学者在埃及的田野,一条是他追寻的13世纪的书信往来,中国的读者应该如何去阅读这本书?

高希希望中国读者可对两点引起重视,第一个是关于不同文明间在过去存在过长期的文化交流:“像中印之间,它们在历史上深层的对话,其实是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哪怕在一个历史上看上去非常不相干、遥远的地缘位置,可能它们之间都有很长时间的深层的对话。”

另外,他也提到,尽管过去这些文明之间存在很深的文化交流,但今天这些文明彼此却处于互相不了解的状态。要克服这种不了解的状态,高希的建议就是通过个人的经验,把它表达出来。

对此,温爽博士深有体会,她提到在埃及做田野调查的时候,经常被问到的三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她的宗教信仰,第二个是中国制造,第三个是她几岁、是否已婚:“你一个女孩子来这里干嘛,你又没有宗教信仰,你多大了,有没有结婚,所以经常是让我啼笑皆非、哭笑不得的。”通过这样的经验,她意识到像中国、埃及、印度这些古老民族的人民,真正了解对方的文化、语言、民族吗?希望读这本书可以勾起中国读者对其它文明产生兴趣。

IS很少能从印度招募到极端的宗教分子

在观众提问阶段,有一位读者问到印度有哪些方面是值得人们去体验的,印度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学习资源。高希先生认为印度非常独特的一点是尽管存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的差异,但是不同族群可以在印度长期、共同地生活。

他举了一个例子,虽然印度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的人口,但IS很少能够从印度招募到极端的宗教好战分子:“宪政上所谓的文化和宗教的多元主义是一回事,而文明上的是另一回事。前者,像英国、法国、美国、比利时的这些国家,它们都有宪政上的、法律上的对多元化的保证,但是恰恰在这种情况下,IS还是能够招到他们所需要的那些极端的人士。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印度的这样一种模式,恰恰是基于历史文明性的多元主义,这个多元主义我认为恰恰是对未来有希望的一种形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