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创业书|陈沁:数据的化学反应我们只能看到一点点
【口述者简介】年龄:29岁 行业:大数据
在进入数联铭品之前,我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了两年书。2016年2月,我全职加入数联铭品,做新经济指数方面的工作。
人们都听过“大数据”,但很多人不知要怎么用它。其实,我也不知“大数据”应如何严格定义,但可以拿来用的数据的确越来越多,可以应用的方面也越来越多。我做的这部分是用大数据做宏观经济监测和预测,数联铭品也有同事用大数据来做企业征信、反欺 诈等等。
数联铭品所做的是大数据在经济金融方面的应用。整体而言,大数据应用的行业很有前途。“十三五”规划里也提到,政府数据要开放。现在大部分数据还是在政府手里,没有开放。很多政府向我们表示,虽然上面说要开放,但自己不知怎么开放。我们相对缺少 开放的方法和途径,一些公司在私底下才能拿到数据。而美国已经利用企业数据、金融数据、移动互联网数据做了许多事情。比如,运用手机数据来做失业率的调查——考察写字楼旁边的基站每天有多少固定号码登录,就可以判断失业率的状况。在国外,这些都已 经是成熟的研究,但在中国还完全没有。或者说,数据的化学反应,我们只能看到一点点。
或许有人说,这个行业门槛不高,只要有数据就可以做。一方面,我们的数据收集能力的确很强,能拿到这么多数据,还是很不容易的;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数据分析能力比较强。我们最近去给一些政府层面的客户做汇报,他们的反应之一就是非常震 撼,从我们的分析中,能看到本地经济的一些细节。所以,收集数据只不过是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这背后所做的模型、算法等,也是特别重要的。
比如,对某个省会城市,我画了一个图,看哪些行业招聘的人数最多而工资在上升,哪些行业招聘工资上升而人数没有上升,哪些行业招聘人数下降,等等。从中看到,城市中哪些产业的弹性更大,又有哪些产业走向衰亡,等等。
那么,为什么这类互联网、大数据公司,会在成都、北京产生,而不是在上海?我想,可能是因为成都的劳动力更加便宜,而北京也有能让人才低成本居留的空间。
从我们这个月的新经济指数来看,中国的经济状况非常不好。劳动力的需求在降低,边际产出也在降低。但在新经济方面,上海仍然是城市当中的第一名。这可能与工业衰退有关,也可能与新经济中的消费品类有关。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