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大女教师术后昏迷其夫索赔七百万,后道歉称“措辞不准确”

任珊珊/广州日报
2016-08-21 13:41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曾在中山大学任教的32岁女教师袁文娟陷入深度昏迷,丈夫谢先生先是在网上发文声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诊治不当、延误病情导致妻子“脑死亡”,继而在网上发起筹款,很快筹集到善款30多万元。这件事立即在网络上引发高度关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然而,短短两天之后,剧情便发生“反转”。多位知情医生发帖称,延误其妻病情的恰恰是家属,当医院还在抢救患者时,他却向医院提出700万元的索赔,并以妻子脑死亡为借口,在网上发起“轻松筹”,在网络筹款被喊停之后,又要求医院帮助开具证明以便要回捐款。还有网友质疑谢先生为生二胎而故意拖延不治。

8月20日,谢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痛哭失声,称目前事态的进展出乎他的意料。他承认,最初所发的帖子中有一些“情绪性的措辞不准确的表述”,他愿意就此道歉,并退回包括支付宝账户在内的所有捐款。事发多日,谢先生仍不能接受医院对妻子昏迷原因的解释,将请律师与医院进行交涉。

昨日下午,躺在ICU里的袁文娟依旧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呼吸靠呼吸机控制,血压用小剂量升压药维持在正常水平。她不知道,她的病情已经让救助她的医生和她的家人陷入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暴。

8月16日,天涯博客惊现控诉文——《悲怆控诉中大附属第一医院一针打死袁文娟老师》,作者正是袁文娟的丈夫谢先生。文章直指中山一院神经外科医生诊治不当、延误袁文娟的病情,导致患者深度昏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广东医疗界地位卓然,患者的身份又特殊,文中的遭遇令人扼腕,这篇文章迅速被人转发。随后,家属发起了“轻松筹”,获大量转发,很快筹到三十多万元。

然而,两天之后,袁文娟家属的说法便被网友“打脸”。“知乎”网友称,“袁老师和她的丈夫谢某都是中大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近十年,一个是中山大学的老师,一个是广州某人力测评公司的总监,收入不错,在广州有房,我觉得比大部分捐款给他的人有钱多了……以前生病,先是花光自己的积蓄,再变卖资产,再通过银行或亲朋好友借钱,最后再到募捐,怎么现在都直接跳到最后一步了,真的山穷水尽到如此地步了吗……”这一说法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

接着,陆续有医学生、医生在网上发文称患者家属所述不实。网友指出,当医院还在抢救患者时,家属却以妻子脑死亡为借口,在网上发起“轻松筹”,在网络筹款被喊停之后,又要求医院帮助开具证明要回捐款。还有人称,袁文娟的脑膜瘤非常大,病情应进展了很久,家属不可能没有发现,质疑袁文娟丈夫为了让其生儿子,直到生下二胎才进行救治。

医院治疗不当?

对话家属:

绝非“为了生二胎不顾妻子的病”

“虽然文娟现在被诊断为脑死亡,但医生说过也许有奇迹,我每天下午五点都要去ICU探视她。希望舆论能放过我们,让我们全家平静地度过这段时间。”8月20日,袁文娟丈夫谢某向广州日报记者表示,妻子突生重病,让他不知所措。四岁幼女、嗷嗷待哺的小儿子现在由外公外婆和奶奶照顾。针对网友的质疑,他表示,将退还所有网络捐款以证清白,治疗费用均将自负,“砸锅卖铁也要救她”。

广州日报记者:网传你向医院索赔七百万元,这是真的吗?

谢先生:我向医院医务部门提出了这个要求。生命是无价的。文娟是一个优秀的女性,工作非常出色,我们的家庭生活幸福,如今一切毁于一旦,难道她的生命价值不值这个价吗?当然,我也考虑到了今后抚养两个孩子的支出。我咨询过律师朋友,在赔偿金额上,家属有主张的权利,这不是向医院施加压力,事实上医院当时就拒绝了。我们家属会遵从法律的判决。

广州日报记者:现在很多医生在网上指出你的说法不对,还有很多爆料。你怎么看?

谢先生:一开始我很激动,有一些情绪性的表述,措辞不准确。那篇文章发出后,我们接着就着手筹集医疗费用的事,没有注意到后续的影响。现在事态发展完全超出我写文章时的预料。我事后也向医院医务部门道歉了。但我不懂医,具体是哪些地方错了,现在不太清楚。家属和医院之间一直在协商,接下来我们也会请律师跟进。

至于网上爆料说的“我到医院开脑死亡证明来要回‘轻松筹’的捐款”,没这回事。医院方面一开始就跟我说过“法律不承认‘脑死亡’的概念”,我怎么会去找他们开这种证明呢?

广州日报记者:你最初发的网帖标题是“一针打成脑死亡”,引发了网友的质疑。是你的误解吗?

谢先生: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我亲眼看到的是,我妻子打了一针镇静剂,半个小时后就呼吸心跳停止,现在还是深度昏迷状态。

广州日报记者:有些医生解释说,脑肿瘤手术前要先用镇静剂控制症状,再进行脑部CT检查,以排除脑疝等突发情况。这种做法是常规。

谢先生:但依我妻子的情况来看,镇静剂也会掩盖脑疝的症状。我不能接受医院的解释。

广州日报记者:目前网络上对你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拖延治疗上,认为脑膜瘤生长缓慢,为什么要拖到长得那么大才到医院?为了生二胎?

谢先生:绝对不是“为了生二胎不顾妻子的病”,这个一定要澄清。我们全家是到今年7月份才知道文娟得了这种病。她生完孩子有头痛的症状,但我们都疏忽了,包括她在内,都以为是产后头痛。

广州日报记者:也有网友质疑你们夫妻都是中大毕业,有车有房,为什么还要发起“轻松筹”?

谢先生:我有房,无车,现在没有工作,经济方面确实有压力。这是听了文娟同事和朋友的建议。有个医生朋友跟我们说,深度昏迷状态下,有可能在ICU治疗持续三个月,ICU每天的花费很高。我是希望治疗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刻,所以把筹款目标定在50万。我们想在朋友圈里转发,方便亲友捐赠。后来捐了三十多万,争议起来后,这笔钱就退回了。

广州日报记者:当时你也公布了支付宝账号。

谢先生:这笔钱很少,我也会退回的。

医院合理治疗?

记者求证:

医生称曾充分告知风险

中山一院神经外科一位医生表示,袁文娟因“反复头痛头晕4月余,视力下降1月余”,于7月中旬在该院神经外科门诊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经初步诊断为脑膜瘤,肿瘤位于大脑左顶部,大小为 6.08cm×6.67cm×8.06cm,存在较大风险。患者及家属通过中山医学院的教师出面向医院及神经外科联系,希望帮助解决住院问题。考虑到肿瘤较大,对患者存在较大风险,神经外科克服床位紧张等问题于7月21日下午收入病房,袁文娟的治疗过程如下:

7月21日(周四)下午

患者袁文娟收入中山一院神经外科住院,并予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情况相对稳定;

7月22日(周五)

完善术前常规、胸片、心电图、头部CT等相关检查,病人间中仍有头痛,给予甘露醇脱水等治疗后头痛症状缓解;

7月26日(周二)

全科举行病例大讨论,认为该患者肿瘤巨大、手术风险大,术前需了解肿瘤血供情况,再确定手术方案;

7月27日(周三)

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康复顺利,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常规予增加脱水药物甘露醇用量;

7月28日(周四)晚

患者头痛加重,突然出现右侧肢体强直,肌张力升高,予镇静、抗癫痫处理,不排除肿瘤出血或其他新发病变等情况,故安排行颅脑CT检查,回病房后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突发脑疝,与家属交代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告知进一步应急抢救措施,家属表示理解,签字同意手术,也强烈要求急诊手术,为尽快降低颅内压,紧急行肿瘤切除和去骨瓣减压手术。术程顺利,术后未恢复自主呼吸,深度昏迷,转入ICU治疗至今。

中山一院神经外科专家表示,袁文娟收治入院后,医生已向病人家属说明了她情况的凶险。“病情变化前,我已和病人老公和父亲进行手术前谈话。我说过,我们科每年都有(病人)手术还没做,(人)就不行的,你们到时候不要反过来说我们没做好怎么怎么的。” 这位教授表示,患者丈夫当时显得通情达理,表示“不会的,我们都是中大毕业的”。

专家介绍,袁文娟的临床表现隐蔽,但病情进展迅猛。医院方面认为,“病情突变的原因是就诊过晚、肿瘤极其巨大、突发意外变化具有不可预知性,医院已尽最大努力救治,全部治疗、抢救过程符合相关操作规范。”

对于家属称“患者病情属于良性”,多家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在接受记者求证时均表示,袁文娟的家属可能对此有误解,“脑膜瘤通常属于良性脑瘤,生长缓慢,但如果脑膜瘤个体较大、生长位置特别,压迫脑组织,会引起脑疝,一样可以致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