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承好才能发展好,这个大赛在青少年中培养传统曲艺爱好者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1-11-01 16:18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10月30日,在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优美软糯的曲调中,2021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第六届“唯实杯”长三角地区青少年曲艺大赛展演于嘉定区文化馆“秀舞台”拉开序幕。

“他们对曲艺的理解和呈现较以往更好。”大赛评委、上海市曲协副主席、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认为,相比以往,本次青少年曲艺大赛无论是整体规模、参赛者水平,还是曲艺种类、舞台效果,都有大幅度提升。

拓展参赛人群覆盖面,让青少年爱上曲艺

上海是南方曲艺的发祥地,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青少年曲艺的发展。自2011年起,“唯实杯”青少年曲艺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每一届都反响热烈。

今年的大赛自3月启动以来,上海各区积极响应、纷纷发动,学校踊跃参与。大赛分为幼儿组、中小学组和青年组三个组别,共有来自全市的174个节目进入复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诞生“曲艺之星”50人、“曲艺新苗”50人、“小牡丹奖”30个,展演活动上,“小小曲艺家”们收获了期盼已久的荣誉。

今年,大赛进一步拓展了参赛人群覆盖面,选手年龄延伸至25周岁以下,做到青少年全年龄段覆盖。此外,参赛的曲种也更为多元丰富,除了上海说唱、故事、滑稽戏、独脚戏、相声、快板、评弹、锣鼓书等,还增加了上海绕口令、沪书、数来宝、扬州评话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曲艺形式,充分展示了青少年曲艺的活力与风采,促进了区域优秀曲艺资源的交流共享和融合发展。

第六届“唯实杯”长三角地区青少年曲艺大赛展演活动从所有获奖节目中,精挑细选了十余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于10月30日进行汇报演出。

锣鼓书《新时代的好少年》用传统艺术方式表达了少先队员的自强自信;快板书《我是中国人》抒发了深深的民族自豪感;浦东说书《农家生活乐悠悠》呈现了乡间小道、田园风光的美好意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许多参赛选手年龄尚小,但优秀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他们对于传统曲艺的满腔热爱与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

4岁的卢牧之小朋友是本届大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在金山区就读幼儿园小班的他,一上台就吸引了评委和观众们的目光。上场之前,卢牧之还在跟其他孩子嬉戏打闹,一登台,他立即变成了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小小艺术家”,他带来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绘声绘色,十分有感染力。卢牧之的母亲表示,孩子从小就喜欢表演,爱讲故事,每次都十分投入。本届曲艺大赛是卢牧之第一次登上市级舞台,凭借可爱又出色的表演,他最终获得了“小牡丹奖”和“曲艺之星”的荣誉。

本届曲艺大赛还集聚了一批久经沙场的“二朝元老”“三朝元老”。大赛青年组选手侯睿从第三届青少年曲艺大赛起就踊跃报名,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比赛了。今年,侯睿不仅获得了大赛“曲艺之星”称号,她的作品快板《我是中国人》也摘得了“小牡丹奖”。侯睿表示,这个平台滋养着她,锻炼着她,今后她还将一如既往地参加青少年曲艺大赛,和大赛同呼吸、共成长。

学生群体的参与,对地方曲艺传承意义重大

著名说唱表演艺术家顾竹君、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周红、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获奖名单上,不少孩子的指导老师,都是大名鼎鼎的曲艺名家。

上海说唱传承人,72岁的徐世利老师带领的“红领巾说唱团”有9个节目获奖,令人惊叹。“红领巾说唱团”在市团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五年半,培养了160余人,第一批孩子是徐老师在进校园开兴趣班之后招的,后来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

获得小牡丹奖的《我们是小小红领巾》的演唱者张敏欣是徐老师的第一批学生,她二年级就开始跟着徐老师学上海说唱,是说唱团中学习时间最长的一个。这个作品则是徐世利邀请上海评弹表演艺术家刘敏和他一起为小演员们度身创作的。

如今说唱团里的成员年龄越来越小,最小的还在幼儿园上中班。虽然年龄差距增加了徐老师的教学难度,但孩子们的学唱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让他感动,有时候他会让大孩子与小孩子结对进行帮教,很多家长也全程跟学,有的自己学会了再回去教孩子。

“我们说唱团几乎每个家长都会唱。”说到这里徐世利很骄傲,为此他还另外成立了一个“妈妈说唱团”,9月展演的时候,妈妈们还走上舞台和孩子们同台表演。

上海说唱是上海的本土文化,“如果我们不把它传承下去,上海的根就丢了。”这份责任感是徐世利退休之后还不辞辛劳培养孩子们学上海说唱的原因。让他深感遗憾的是,不少孩子到了初二、初三因为学业的缘故就会退出说唱团。

徐世利正谋划成立“青春说唱团”,想要在孩子们走进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把他们再召集起来继续“说唱”,“无论他们走专业的道路也好,作为一门爱好也好,上海说唱这条路不能丢,可以让他们走一辈子。”

评弹表演艺术家周红在繁忙的演出任务之余,平时还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在四个学校教孩子学评弹,“高中、初中、小学,齐了”。这次大赛,三个学校都有获奖。

评弹发源于苏州,兴盛却在上海,曾一度成为上海最受市民欢迎的曲艺品种。“如今书场关掉很多,演出的票房也不是很好。”周红介绍,教孩子学评弹,就是希望“不仅培养小演员,更要培养观众”。

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也让周红深受感动,每次社团招新的时候,老师会悄悄来找她给她“开后门”:“周老师周老师,这届学生还不错,你快来选掉!”家长们还会跟她说:“周老师,孩子你尽管骂!”让她哭笑不得。

评弹里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不管传统弹词还是新作,都需要了解很多文学、历史相关知识。周红教评弹是唱词和琵琶一起教,每个孩子都需要自弹自唱,不仅文化艺术素养上去了,形体也更美了。

周红强调,学习评弹和学科学习一点也不冲突,学习评弹需要有各方面的文化修养,“我们以前考评弹的都是书读得很好的人”,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舞台上呈现的效果。与徐世利老师相同,她也对不少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之后,初中就没有相应的评弹社团感到惋惜,这种传承和学习都需要持续不断,“不走专业道路没关系,但灵气还会在你的眼睛里。”

“很多上海曲艺都蕴含着上海特有的地域文化,这么多小学生、中学生的参与,对我们地域文化环境是一种很好的保护。”钱程呼吁家长和孩子们要把思想打开享受生活,“艺术是很好的享受生活的方式。”从曲艺专业发展来看,传承好才能发展好,“而这需要社会各方共同的努力。”

据主办方嘉定区文化馆馆长田甜介绍,为了让传统曲艺有持续传承的渠道,决赛当日,主办方录制了所有选手的参赛作品、每位评委对曲艺传承的殷切希望、幕后花絮等视频资料,这些都将成为数据库建设内容之一。大赛成绩公布后,上海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库“有声视界”以及嘉定区文化馆微信,也同步推送了30个获“小牡丹奖”的作品,以供孩子们在线学习、欣赏。

本次青少年曲艺大赛展演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指导,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陈云纪念馆联合主办,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的曲艺家协会对活动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