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沃尔沃汽车IPO,吉利为十年并购交上完美答卷
无论吉利还是沃尔沃汽车,这都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文丨华商韬略 张静波
2017年4月,一位刚参加完上海车展的西方记者,在酒店望着上海高耸入云的天际线,陷入了沉思。
几天后,他在福布斯网站发表了一个著名观点:如果有中国的汽车品牌登上世界舞台,一定是吉利!
四年后,他的这一论断,再次得到印证。
【全球汽车并购史上的成功典范】
2021年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
沸扬多时的传言,最终落地。包括路透社、彭博社、华尔街日报在内,全球各大财经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这是20年来,瑞典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上市,也是今年欧洲第二大IPO。
此次IPO,时值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全球车企正加速迈向电动化,对沃尔沃汽车来讲意义非凡。
新的变革时代,呼唤新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商业模式。
在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看来,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不是独自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多方协同。
从这个意义上讲,“IPO提供的不只是资金,也将带来更高的活力。”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也认为:
沃尔沃汽车IPO是智能前瞻性技术活力释放的标志,使得沃尔沃汽车在资金渠道、市场化操作等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
“这表明,沃尔沃汽车向智能化、电气化方向迈出了更加开放的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PO发生在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第11个年头。这标志着,沃尔沃汽车为期十年的转型之路实现了预期目标,开启全新的发展篇章。
正如吉利控股集团CEO、沃尔沃汽车董事李东辉接受采访时所说:
“这对过去十年既是一个很好的成绩单,但同时它又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十年前,吉利还是一家本土企业,年销量不到42万辆。而沃尔沃汽车虽然头顶豪车光环,却陷入巨亏的泥潭。
当时,几乎没人看好这桩实力悬殊的跨国并购。但吉利和沃尔沃汽车经过艰难探索,实现了峰回路转。
10年时间,沃尔沃汽车从一家主要依赖北欧市场的区域性公司,转变为一家在中国、北美和欧洲三大市场生产的全球高端汽车品牌。
汽车年销量从2009年的33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66万辆,实现全球销量翻番。中国市场的销量更是原来的5倍。
高增长的背后,是吉利不遗余力的支持。
“我们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如果没有吉利的支持,这是不可能的。”沃尔沃汽车CEO汉肯·塞缪尔森说。
与此同时,吉利也通过这场跨国婚姻,获得了长足发展。
收购沃尔沃汽车,使得吉利从一家本土企业,一跃成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车企。
遍及全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使得吉利乃至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更重要的是,在沃尔沃汽车的反哺下,吉利的技术和品质得到迅速提升,逐渐成长为国产汽车的领头羊。
进入全球市场,一直是中国车企的梦想。但这个梦想,长期受阻于技术和全球化的生产、销售平台。
在沃顿商学院教授John Zhang看来,收购沃尔沃汽车,给吉利带来了上述两方面的好处。
跨国并购由于战略、管理、文化等冲突,鲜有成功案例。当年,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就铩羽而归,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也不欢而散。
相比之下,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创造了双赢局面,先后被收入哈佛、沃顿、中欧等全球著名商学院案例库,堪称全球汽车并购史上的成功典范。
用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菲力克斯·奥伯霍尔泽-吉的话来讲:
“十年之后,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仍然是最成功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之一。对于中国如何向西方借鉴、西方如何向中国学习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典范。”
【放虎归山养出两个世界级车企】
从一开始实力悬殊,不被人看好,到如今成为一个教科书级的并购案例。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就藏在收购之初,李书福在沃尔沃总部的一次讲话中表示:
"我认为沃尔沃是一只老虎。老虎属于森林,在动物园里找不到。我们需要解放这只老虎。"
这一后来被称为“放虎归山”的策略,彻底打消了各方顾虑,激活了整个沃尔沃团队。
在福特管理沃尔沃期间,福特向沃尔沃派遣了100名管理者,占据公司高管职位。但吉利除董事会外,从未向沃尔沃输送任何高管人员。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这在后来成为处理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确保了沃尔沃的独立性。
技术是双方合作的重点。
合并之初,集团上下只有一个平台和架构——沃尔沃的SPA,而且尚在研发中。
模块化造车是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全球各大车企都有自己的造车平台,比如大众的MQB、丰田的TNGA。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沃尔沃汽车和吉利决定研发一个可适配整个集团的可拓展架构。
于是,在一次非正式晚宴上,时任沃尔沃汽车产品战略副总裁方浩瀚(Mats Fägerhag)建议,在瑞典哥德堡建立一个研发中心,由他来负责。
对于这个建议,吉利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整个商讨过程非常迅速。
2013年,作为商讨的结果,中欧汽车技术中心(CEVT)在哥德堡成立。
哥德堡是沃尔沃的大本营,这里地处瑞典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号称汽车界的硅谷,汇聚了世界各国的顶尖人才。
新的技术中心由方浩瀚领导,其运作方式与沃尔沃原来的研发中心截然不同。
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给并购后的管理带来挑战。CEVT负责人方浩瀚曾用一个例子,诠释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如果你让一支球队去斯德哥尔摩,西方球队会先问为什么,然后开始做计划。但在吉利,人们会立即跳上车,在车上思考细节。
对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吉利的做法是尊重、适应、包容与融合。
最终,在双方的努力下,吉利的速度和沃尔沃对技术的耐心,完美协同。事实上,CEVT成立仅一年,SPA架构便大功告成。
基于SPA架构打造的XC60、XC90等车型,随后在全球大卖。
四年后,另一个模块化架构、针对紧凑型车的CMA平台,在CEVT诞生。至此,沃尔沃和吉利拥有了从SUV到各级轿车的全车型造车平台。
放虎归山、充分授权,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
事实上,吉利无论对于自身,还是沃尔沃汽车,都有着深远的战略布局。
并购完成后不久,沃尔沃汽车便在吉利的支持下,着手打造一个跨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三大主流市场的全球制造布局。
沃尔沃汽车拥有品牌,掌握技术,却没有一个好的产品策略。吉利则总能很快跟随潮流,知道什么车型会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基于这样的优势互补,吉利联合沃尔沃汽车,打造了领克、极星等一批新的汽车品牌。
十年来,通过这一系列努力,吉利和沃尔沃汽车逐渐构筑起一个全球协同的研发、采购、制造和销售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沃尔沃汽车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豪车品牌之一。
吉利则收获了全球化。通过全方位深化海外布局,吉利成功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并顺应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全球化发展。
它也因此,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心从西方转移至东方这一产业大趋势中,占得先机。
并购十年,吉利信守承诺,尊重西方商业文明,依法合规发展,不但为后续海外投资与并购提供了信用和实力背书,还为中国企业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全面提升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
此外,吉利还掌握了中国车企最渴望的技术。
并购十年来,吉利在全球建起了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和五大设计中心,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
中国汽车过去因为缺乏技术而广受批评,吉利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这一局面。
通过与沃尔沃汽车联手,协同全球资源和人才,打造SPA、CMA等模块化架构及新的三大件技术,吉利在很多技术领域跻身世界主流制造商水平。
从全球化到技术研发,并购沃尔沃给吉利带来的是质的飞跃。它使得手握核心技术和全球化运营的吉利,因此走上了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之道。
更重要的是,在与沃尔沃汽车磨合的十年中,吉利形成了“尊重、适应、包容与融合”的全球型企业文化。
在强调开放创新、全球协作的汽车产业,这是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汽车的关键。同时,也是吉利在未来汽车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砝码。
【跨国合作应对汽车产业百年大变局】
与十年前,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时相比,如今的汽车产业已是翻天覆地之变。
十年前,全球汽车产业还是燃油车的天下。十年后的今天,电动汽车正发动一场百年未有的大变革。
相比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的革命远不止能源驱动方式,更是一场造车理念的革命。
新的造车模式下,汽车不再是单一的硬件,而是从硬件到软件、生态的协同。这对于以硬件起家的传统汽车企业,无论沃尔沃汽车还是吉利,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资本市场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造车势力,获得了极大的追捧。销量上,它们也正紧逼上来。
相比之下,传统汽车企业却被人诟病缺乏电动车基因。
但其实,面对这场百年未有的大变革,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已筹谋、布局多时。
十年来,双方在电动车领域,联手打造了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星。
同时,围绕未来汽车产业的“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打造软硬件全栈自研能力,并与全球产业伙伴跨界合作,完成在人机交互、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领域的科技生态布局。
为了满足智能电动时代的出行需求,吉利还联合沃尔沃汽车开发了新一代纯电架构——浩瀚SEA,并向全球合作伙伴开放。
基于浩瀚SEA打造的极氪品牌首款电动车极氪001,已量产交付。未来,还将有更多车型投放市场。
与传统燃油时代相比,智能电动时代正在打破产业边界,实现从单体创新到系统或生态式创新转变。
新的造车时代,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很难赢得竞争,必须扩大生态圈新朋友,打造产业链新优势。
从这个意义上讲,沃尔沃汽车IPO恰逢其时。
据吉利控股集团CEO、沃尔沃汽车董事李东辉透露,此次IPO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沃尔沃汽车全面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而在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看来,IPO不仅给沃尔沃汽车提供了融资的渠道和能力,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来。
这将进一步释放沃尔沃汽车的前瞻性技术活力。
今天的沃尔沃汽车,已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2040年率先成为全球气候零负担标杆企业。
而吉利也形成了“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
双方在过去十年的协同,已经成为汽车行业融合的典范。
未来,随着沃尔沃汽车IPO,还将在智能电动时代继续深化协同,为新能源汽车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而这,将奠定两大车企未来五十年的发展。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