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舌尖上的千年之约——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香溢四海硕果累累
千里运河水,千年淮味香。10月30日,第四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顺利闭幕,取得累累硕果。这是饕客与食博会的第四次相约,而淮安与美食的情缘,已延续千年。
从大运河上轴舻帆影,到高铁线上列车飞驰;从盐商显贵的府邸珍馐,到市井人家的烟火蒸腾,时代激荡,城市变迁,淮安的味道,却穿越古今,历久弥香。
历史悠久的美食文化
淮安人爱吃。淮安市淮扬菜美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岱明介绍,淮安有考古实证的美食史可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青莲岗文化,仅2018年黄岗遗址就新发掘了2000多件8100年前的炊具、餐具、饮具等陶器。至今,淮安名菜钦工肉圆和江淮一品,仍完整保存了2500多年前周代“八珍”捣珍及鳖羹的传统烹艺。
历史悠久的淮安美食,在明清时达到鼎盛。随着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淮安成为漕运指挥、运河治理、漕粮储运、漕船制造、淮盐集散“五大中心”,也是漕运总督、河道总督两个中央大员的驻节地。雄厚的财力支撑,庞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众多名厨高手汇聚,交流创新,斗奇争胜。
1949年10月1日,淮安美食再度迎来高光时刻。为了能做到“兼顾”,“开国第一宴”决定选择口味适中的淮扬菜,宴会除邀请当时北京最有名的淮扬饭庄——玉华台的几位淮扬菜大师掌勺,还从淮安抽调了张文显和孙宝仁两位大厨参与。妙契众口的淮扬菜肴让嘉宾们称赞连连。
得天独厚的美食沃土
淮安美食得地利,淮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0多件,位居全国设区市前列,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百花齐放的淮安美食。盱眙龙虾、洪泽小鱼锅贴、金湖莲藕、涟水捆蹄……在淮安,几乎每个县、区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这种差异甚至可以细分到镇。以淮安区为例,朱桥镇有甲鱼,博里镇有羊肉,平桥镇有豆腐……各个小镇地理相邻却美食各异,皆自成一派,底蕴深厚。即使食材相同,也能同台竞技,一比高低。如小龙虾,盱眙主打十三香,金湖特色是蒜泥,口味各具特色。
资源丰富,发展均衡,和江苏经济类似,淮安美食颇有些“散装”的味道,这种“散”体现实力,更蕴藏潜力。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运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集成政策做大做强食品优势特色产业,精心培育“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集聚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近200家,形成从“田头”到“筷头”的全产业链条,食品产业产值数年前已突破千亿元大关。
如今,坐拥“中国淮扬菜之乡”“中国食品名城”等金字招牌的农业大市、食品产业大市淮安,通过多年精心“烹制”,已成为江苏重点打造的“三沿食品产业带”核心板块、“十大食品产业集聚区”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13+1”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
蜚声世界的美食品牌
淮安美食聚人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实施,淮安被明确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位条件和战略优势正在失而复得。
风劲正是扬帆时。新时代的淮安人,不断发掘美食文化,打响美食品牌。近年来,淮安先后在美国、英国、丹麦、瑞典、日本等国家举办“淮扬菜美食及烹艺展演”“淮扬菜美食文化交流”等活动,赴约旦、朝鲜等国家举办淮扬菜推广、品鉴活动,深化与“美食之都”城市的交流合作,展示淮安美食的魅力与风采。
推介走出去,展会引进来。依托悠久的美食文化,雄厚的食品产业,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应运而生。经过前三届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省重点培育的唯一食品类国际博览会,吸引近1300家境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参展,其中境外参展企业占比30%以上,世界500强、国内百强、行业百强参展企业占比60%以上,三届累计意向合作金额超130亿元。
本届食博会以“绿色创新发展,链接食尚生活”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方式举办,精心设置主题展览、会议活动、美食博览三大板块,组织开展2021中国淮扬菜大师赛总决赛、美食烹饪技艺交流展演、主题消费促进等活动,设有休闲方便食品馆、精选预制食材馆、跨境电商食品馆、淮安特色食品馆等4个专业展馆和10个专业展区,350余家境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在这里集中展示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高规格举办以“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RCEP成员国食品产业合作圆桌会议,就贸易便利化、食品产业链布局等进行对话。
经前期洽谈,本届食博会共签约项目75个,协议总投资807亿元,成为淮安乃至全省食品企业与国际知名食品企业经贸交流合作的桥梁。曾经的“运河之都”变身“美食之都”,向世界发出邀约,品鉴淮安味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