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吴咏怡博士:大师级教练也需要被教练吗?

2021-11-01 13: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吴咏怡博士 Dr. Catherine Ng,港大ICB企业教练与领导力培育课程学术顾问,港大ICB客席副教授,拓思顾问与教练机构创始人、首席导师,国际教练联合会ICF认证的大师级教练(MCC)(自2005年认证至今)

教练是否也需要被教练?

请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看你的答案是否会发生变化。

前言

教练的价值在于承托客户,在客户身后给予关键而及时的支持。

那么谁来承托教练呢?

教练背后那双有力的手又属于谁呢?

没错,答案还是教练!

你需要一面镜子

比尔盖茨曾经在2013年Ted大会上发表过一个关于教育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Everyone needs a coach(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教练)。”

比尔盖茨认为,不管是什么人,即使是位高权重的领导者和企业家,都需要得到反馈,就像是每天早上需要照镜子整理外表一样,每个人都需要教练的反馈来帮自己看到思维盲点和模式,以不断修正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就如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在他最重要的大臣魏征去世的时候感慨: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是一样的道理。

我非常认同比尔盖茨的观点,每个人都需要教练,即便大师级教练也不例外。

经常有学生问我:“您现在已经是大师级教练了,您还会被别人教练吗?”

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是,如果一个人的教练经验和技术已经足够成熟,那么他/她就应该具备自我教练的能力,当然就不需要被别人教练。

就好像是得道的禅僧,已经领悟人生真相,不嗔不怒,自然不需要别的师傅来指引。

在领导力上的资深教练来说,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作为一个大师级教练,虽然我已经有26年的教练经验和16年的大师级教练资历,但我在支持他人的时候,也需要被教练来保持自己的教练状态。

自2018年开始,我聘请了一位美国的MCC大师级教练做我的教练,她比我晚一年成为MCC, 年龄比我大将近十岁。

每两周一次,每次凌晨6点,线上被教练一个小时。

这样的长期被教练经历对于我来说非常宝贵,就像比尔盖茨所说,我需要教练来帮我照镜子,帮助我“正衣冠”和“明得失”。

教练背后的教练

很多人会问,您自己已经是大师级教练,有深厚的教练功底和丰富的教练经验,为什么不能自我教练?

在这里,我想送给年轻的朋友们一句话:只要是人,就都有盲点,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即便我有26年教练行业的经验,自我教练的技术再厉害,也还是有自己看不到的背后的东西。

MCC这个头衔只是告诉我,我的坚持及努力被认可。

在过去的16年里,每三年的续牌代表着我仍然对教练技术充满激情,始终热爱及相信,但这不等同于我就可以停止学习自己、他人及情境。

坦白说,成为MCC后,经常被邀请去做分享或出席不同国家的教练会议,越多机会看世界,越感到自己的不足。

我承认自己作为“人”的无知和有限,从而抱有谦卑之心,去听别人给我的反馈,这会让我对自己、他人和所处的情境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以更加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去年一次的教练中,我和我的教练谈及我的企业在中国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

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我的企业在那里设立了办事处,并开始了教练课程。

但是由于我和我的团队都没有完全准备好,发展遇到困难,加上疫情的爆发, 无奈之下我决定放弃在这个城市的发展。

但课程已经开始,这个决定会让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感到失望甚至是愤怒,因此有大量的善后事宜有待处理。

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我感到十分焦虑,于是在教练的过程中,我和我的教练讲了很多关于事情本身如何处理以及我的情绪这方面的问题。

教练安静地听我倾诉。

在我讲完之后,她只给了我一个非常简短的反馈,这个反馈却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

她说:“You need trust(你需要信任).”

当我听到“信任”这个词的时候,犹如电流流过全身。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应该对我的团队多一些信任,放手让他们去做,这样会使他们成长,也让自己卸下很多担子。

在我之前的一本书《团队加减法》中,我曾经讲过关于“信任推动”和“怀疑推动”在企业管理中的不同结果。

但即使我是这本书的作者,在实际的问题中,我还是很难做到信任推动。

我的教练没有关注“事情”,而是关注我这个“人”,她只说了一个词“Trust”,但这个词是她看到而我没有看到的,就是这个词让我在霎时间有了内在的突破。

那天放下电话之后,我用了一个小时和我的团队沟通,以信任的态度安排好工作,后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本以为会很棘手的善后工作。

这次的教练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练客观中立的反馈以及对人内在的关注对于生活在VUCA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地重要,这样的陪同会让我们全方位地看到自己,尤其是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东西,即使是大师级教练也不例外。

有客户说:“吴导您确实太辛苦了,您既要做教练,又要做守门员,有时还要兼做球员”。

诚如他所言,我是创业者,身兼数职,压力十分大。

面对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内卷严重的年轻员工,加上教练市场的急速而不健康的发展、反复无常的疫情, 近年我也经常会感到情绪崩溃。

作为一名企业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商业环境,我需要教练帮我更清楚地看到我所处的情境以及我自身的思维盲点所导致的决策偏差;同时作为一名教练,我同样需要保持良好的教练状态去教练他人。

有温度的陪伴

近日,我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教练个案,这让我的情绪非常低落。

我支持了一年的民营企业高管由于最近的一个决策失误,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生死存亡及他的职业发展。公司决定停止他的工作以及对他的教练服务,我和他的教练合约被迫中止。

这不仅对他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对我也是。

我感到十分内疚,很多自我怀疑和否定的声音冒了出来:你都已经是十多年的大师级教练,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同样的问题之前也出现过,你为什么没有足够敏感,没有及时地提醒被教练者?

在教练期间出现这样的事情,作为教练你难辞其咎!

关于这件事,我和我的教练进行了对话。在她面前,我倾倒出了我的伤心、沮丧和自责,积累了多日的情绪得以释放。

在教练的启发之下,我慢慢看到了这次个案的失败不仅仅是由于我的原因,也有很多外部的原因。

由于是公司付费,客户自身被教练的意愿度不够高,对问题的突然出现准备不足,而外部也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外因内因同时起作用,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在和教练的对话中,我慢慢发现,其实“我是可以的”,我遵守了一名教练所应该遵守的职业准则,并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整个教练的过程,有很多责任其实不是我可以承担的。

即使我是大师级教练,也不代表着每个长期教练合约都一定是成功的,失败反而是更加珍贵的经历,可以让我反思和成长。

在这次对话之后,我走出了自我否定的泥潭,开始思考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和态度去做好收尾,支持到这位被教练者。

后来,我主动和企业方说我想给这位被教练者免费做两次教练,支持他走出困境。

企业方十分欣赏及支持我在这个困难时期出手支持,这位高管也愿意被支持。

和以往不同的是,他被教练的意愿度更高,他不再是一个遵从公司安排的“高管”,而是一个需要帮助的普通人。

他变得更加谦卑和开放,更加坦诚地说出他在困境中的忧虑和恐惧。

而此时的我,也不再受制于那些自我否定的声音的控制,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力量,以更加平和和热忱的态度去为他人提供帮助。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教练合约的中止反而是我们教练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最后的两次教练是一年多合作之后的升华,挫折让关系中的高墙迅速消融,教练的艺术之美在苦痛中重生。

而如果没有我背后的教练支持,这场美丽的蜕变就不会发生。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将会被机器所代替,“人”的劳动价值慢慢被削弱。

但是,作为“人”,有一种价值是永远不会被机器所取代的,那就是“有温度的陪伴”。

我为我选择了这样一份陪伴他人成长的事业而感到自豪,而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同样需要别人的陪伴。

在彼此的陪伴之下,我们会有更多的勇气走完人生的未知之路,这漫长的旅程因为有了这样的陪伴而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关怀,也会变得更加精彩。

请保持谦卑

我见过很多年轻而不够成熟的教练,拿到了ACC(助理教练)就觉得自己水平足够高,不需要被教练了。

我不想把自己放在“权威”的位置上告诉年轻的教练们一定要怎样做,市场和客户的反馈会让“停止学习”的教练们品尝到后果。

曾经有一位PCC(专业教练)说她已经不能被别人教练了,因为她知道教练会问什么问题,会自动地“反教练”,挑战或质疑教练。

如反问教练:“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不问別的问题? ”、“你为什么不用那个教练方向?”

对于这样“反教练”的情况,我想可能的原因:

一是不够谦卑和开放,还是把自己放在“教练”的位置,而不是一个“需要支持的人”的位置上。

二是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友情支持”式 同行或同辈之间免费互相教练,喜欢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够在乎对方的感受,如果要是对自己的教练目标认真对待以及表示对教练的认可,最好是正式地付费请教练,付费是尊重教练的专业及付出, 同时会让你更加重视这份教练合约,,让你更加清楚地看到及关注到自身的需要。

虽然我已经是大师级教练,但我在被教练的时候,丝毫不会想“他接下来会问什么”,而是全然忘记自己教练的身份,把自己完全当成一个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开放而安心地跟随教练的问题思考和反馈,这样才能让自己从教练服务中最大程度地受益,真正通过教练对话看到自己的盲点、干扰、潜能而积极为自己的目标负责任,作出改变。

当教练提出一个好问题时,我会立刻说:Good question(好问题)!

便立即沉浸在挖掘好问题背后的未知中,而不是和教练讨论为什么当时他这样问,以及背后的逻辑在哪。

做教练要有教练状态,保持用心、好奇心,有温度地陪伴客户去探索自己,当切换为被教练者时,就要有被教练者的状态,全然信任自己聘请的教练,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上,带着改变自己的强烈意愿去探索未知的自己,为自己负责任。

作为教练的时候,他/她是保持教练的状态和角色,但不是永恒或唯一的身份,教练是一个人而已,他/她也有自己在生命中不同的角色及责任,所以他/她也需要被教练,否则教练这个人本身就被限制住了,看不到自己的盲点及潜能,没有办法更好地支持他/她的客户。

我和我的教练

我十分感谢我的教练给予的陪伴,她给予了我充份的信任及安全感,我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及思维想法,因此经历了精彩而不平凡的三年:

● 在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她不断提醒我注重我的目标;

● 在去年经历疫情的时候,她还不断关心我、关心我的公司、关心中囯的状况及发展;

● 当我面对公司及行业发展前景的时候,她不断提醒我公司的优势在于Quality(品质),她让我坚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信念,坚持追求卓越品质的价值观。

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我的公司也还“活着”。

从她身上体验到的大师教练(MCC)的风范及使命感,支持我一直保持良好的企业家及专业教练的状态。

我们的教练关系还在继续中, 她在支持我如何培养公司及行业的接人, 让我可以循序渐进地交捧, 我可以专心致志做只有我可以做好事情。

每个人都需要一名教练,每个教练都需要一名教练,我对此深信不疑。

在这份坚定的背后,是我对教练事业执着的信仰。

教练就是人与人的陪伴,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我们需要另一个人陪同我们穿越丛林,一起面对生活不断抛来的挑战。生命对于生命的影响,就在于这样的陪伴之间。

很美好,不是吗?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是否有所触动?你的答案是否有所改变?选出你心中的答案,评论区分享你的理由和感想。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插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