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孙机:古代的茶饼价值几何?击缶而歌的缶是何物?
中国古代的宗教观是怎样的?中国古代的茶饼价值几何?击缶而歌的缶是何物?
8月14日上午,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考古学家孙机于国家图书馆举办《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的主题讲座,讲座中,孙机就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阐释。
没有“神”的中国古代宗教观
中国古代的神和西方完全不一样。 商代认为神是祖先神,商代祭祀的对象只有他的祖先。汉代认为的最高神是“太一”,它是一个宗教观念和哲学观念结合的东西,汉代画师很多,但并没有什么“太一像”、“太一庙”。同样,五行学说也是又像哲学又像宗教,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行是相生相兴,相生就是出来,相盛就是让他下去。这一套五行相生相盛的说法全世界别的地方是没有的。五行学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宗教的主流。王朝更替也常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中国古代皇帝、王朝是轮流做庄的。王莽不费一兵一卒当上皇帝,依靠的就是五行学说。
中国古代的宗教思想与西方也不一样。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主要有南北朝前的原是道教与后来的佛教,道教追求生前,佛教追求死后;道教让人成仙,老而不死,佛教则是现在行善,为的来生富贵。
古代道教中的成仙分为两方面,一是吃营养药,生理上着手,二是清静而为,心理上的修炼。后来演化为我们熟知的炼丹,明朝最大的得势的道家都给皇帝吃春药,后来明朝好几个皇帝给他折腾死。
相向而来的车与门前的奉迎者中国的宗教观念和西方几乎完全不一样,没有死了上天堂、下地狱的说法。春秋汉代时就有人有灵魂的说法,但并没有上升到西方宗教观念那个程度。这从汉代画像中可以看出来。很多研究文物的学者认为画像师画的都是死者灵魂升天,画中的马车车队往西走代表升天,往东走代表下地狱。但实际上汉代并没有这种说法。一是往东往西无法界定,其次一些画作中,车队是两个方向对着来,这样更加没法解释是升天还是下地狱。
中国古代宗教观念中没有像西方那样的神,其核心在于用五行学说来解释王朝兴替。
古代一个茶饼价值几万公斤大米
古代喝茶最高峰是南北宋之交,这时候喝的最好的茶不是小灌木上的茶芽,是茶笋。茶芽和茶笋的区别,茶笋是在茶籽地上长出的芽,茶芽是枝上长出的芽。在地上长的茶笋,将其采下来以后只留当中的一鎏,这时候刚从地里出来,光合作用还不充分,还不发绿。这一丝拿出来以后就搁在口袋里,搁9万个口袋,一个壮汉揉,揉到里面成浆糊。把浆糊掏出来以后搁到茶模,做出来的叫茶饼,再压上花纹。就像前些年宾馆里供应你一次性的小肥皂。要是龙纹叫龙团,凤纹叫凤团,这个凤团、龙团还得串成茶串。最贵的一个值几十万钱,当时最便宜时一升米也就十来钱,也就是一个茶笋做成的小茶饼,价值几万公斤大米,豪奢至极。
茶饼怎么喝呢?首先得先把它焙,烤干,然后砸成块,搁到茶碾。茶碾就把茶饼上的碎片碾成茶末,然后过箩,落下去的末可以用“尘”形容,极其细。
宣化辽墓壁画《点茶图》到宋代、唐代喝酒、喝茶都用盏,但喝之前他要先把这个盏烤一下预热,这个茶叶末已经过箩,变成很细的末,盛茶叶末的容器一般是荷叶形的罐。有的盖上还贴着条写着“茶末”两个字。茶叶末的盖里头有个小勺,一个长把的、头很小的勺,这个勺叫“茶则”,则指的是标准三钱的量。茶盏烘热后,便从茶叶末罐里头拿茶则拨出来三钱茶叶末放入茶盏,倒上少量的热水然后去调,即“调膏”,将茶叶末调成茶膏。然后用茶瓶或汤瓶(盛开水的瓶子)往茶盏里倒开水,边倒边搅合,这一套动作叫做“点茶”,点茶时会浮出一层泡沫,叫沫浡,当时认为茶的精华在沫浡里,最为养人。
宋代卖茶翁茶器图北宋饮茶场景中国喝茶简化是在南宋,日本一些留学生到中国来留学,到浙江天目山学了中国下坡路的那个喝法,传入日本。日本的茶道格外讲究,客人和主人位置有规定,端起碗到嘴期间,直线还是弧线也有讲究,而喝的茶就是普通的大茶叶,很苦。所以,日本人喝茶之前要先吃点东西,就是大酱汤,防止喝下茶把胃黏膜给伤了。日本茶道这一套是为了维护日本武士道这种体系,不是为了真正喝茶。
北京奥运会上,击缶而歌实际上是在敲“冰箱”?
中国古代,一直到南北朝以前都是喝凉酒,用冰块来镇。古代秦统一以前,西方说秦人比较落后,是击缶而歌,在瓦罐上敲着就唱,它没有那么好的音乐乐器。这个缶是盛酒的,里面有个方的铜镜叫缶,外面是盛着冰块的,本来是笑话秦,你们陕西佬敲着小陶罐唱歌,但是击缶而歌成为成语了。北京奥运会上,张艺谋就安排了“击缶而歌”,击缶就击缶,旁边还带着冰箱,敲着冰箱唱歌,这就有点不知道怎么回事。
2008年8月8日,中国北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 视觉中国 资料南北朝盛行道教,道教要吃五石散,五石散有毒,吃完全身痒痒发热,别的东西都得吃凉的,还得散步。我们现在说散步,实际是应该是散步,就是吃了五石散以后发热,你必须得走,这个劲儿才会下去,否则会热得很难受。这时候别的都是凉的,酒得是热的,得喝热酒,这样才能和那套药的作用抵消。所以,中国喝热酒是南北朝以后。
宋代的酒虽然是热酒,但不是那么热。它也是一个壶,但这个壶底下有个碗,这个碗叫温碗。一些茶叶博物馆里很多说是茶具的东西,实际是喝酒的东西。
前文说到南北朝盛行道教吃五行散,吃后全身痒痒发热,这也造成了当时竹林七贤穿衣宽大,以方便他们挠痒痒。吃五石散后也不能常洗澡,古代人身上便常生虱子。中国古代招虱子不丢人,当时还有专门刮虱子的梳子。贵族常备三套梳子,中国古代的“梳”,就表示齿很稀,这是最后用的,再密一点叫篦子,再密一点叫yi(四声)(上竹下臣),现在已经不用了,很密的梳子,用来是刮虱子的卵,一些地方叫“虮子”,六朝的学者,一边谈着哲学辩证思想,一边用梳子刮虱子,这都是常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