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PUP冷芝士 | 人类学视角下的当代丧葬文化

2021-11-01 13: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PUP冷芝士 | 人类学视角下的当代丧葬文化 原创 PUP China 普林斯顿读书汇

Editor's Note

人类的命运千姿百态,却终将交汇消逝于死亡。

生命终结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一位年轻人曾在弥留之际邀请好友来家中开派对,陪伴自己在欢娱中走向死亡。

灵魂离开后,你希望自己的遗体以何种方式被处理?有人将爱人的骨灰熔入一张刻录了他们生前录音的黑胶唱片中,也有人取亲人骨头制成珠宝。

以上或许有些惊世骇俗的故事被收录于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新书 American Afterlives。在这本阐述美国当代丧葬文化的书中,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Shannon Lee Dawdy 用温暖细腻的笔触讲述她走访全美收集的真实故事。

作为故事间的引线,她从某种意义上突破了学者的客观身份。通过叙述自己最直接而澎湃的所思所感,她陪伴读者面对死亡这个终极命题,一起在心灵深处实现坦然以对的平和。

点击文末“普林斯顿读书汇”链接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American Afterlives”(非在本文留言区回复),可免费领取本书试读章节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在此人世的未来鬼魂和 Anne

(图源: American Afterlives 的题献页)

PUP 新书速递

一个社会对待死者的方式有力地反映了其信仰和价值。美国近十年丧葬文化的变化大于过去一百年。如今,从遗体的处理到葬礼,美国人越来越多地寻求与众不同的丧葬方式:冻葬、解剖、分解、将遗骸制成皮革或首饰给亲人留念……

这些新兴丧葬习俗反映了美国人正在重新思考人生、仪式和代际纽带。美国人的丧葬文化在越来越物质主义的同时,也在变得更加精神主义。本书是一部纪录片的配套项目,配有专业电影摄影师 Daniel Zox 拍下的照片,以丰富的图像展示了美国“死亡习俗”的变迁。

PUP 精选书摘

作者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走遍了美国进行田野调查,从佛蒙特州到加利福尼亚州,从伊利诺伊州到阿拉巴马州,采访了殡仪馆馆长、葬礼司仪、设计师、公墓业主,甚至还在街头随机访谈,询问几乎可以说是禁忌的问题:你认为我们死后会怎样?你希望你的遗体如何被处理?

以下内容编译自本书末章,是其中一位受访者想象自己的墓穴在未来被考古发掘的故事。作者在这一章中为读者留下了一个有趣的谜题——她并未指明这位“墓主”的身份,但结合文中的线索和书中其他内容可以推测出答案。

她停了下来,擦拭额头上的汗水。咸湿的汗珠顺着她的手背淌下来。她提起水壶喝了一口水后,蹲下来继续考古发掘工作。她谨慎而缓慢地用小铲子刮着因草木扎根而坚实的表层土。每隔一段时间,她就暂停一下,把刮开的松散土壤刨在一起,装入桶中交给她的同事拿到筛子上过土。

当她清理干净表层干燥、顽固的草皮后,下方质地均匀、结构疏松的土层就裸露到空气中了。她仔细察看,试图寻找有明显颜色变化的区域。然而,她却未能发现任何迹象指示此处存在墓葬。

考古团队的预想落空了吗?在此之前,她和同事们发现了一块造型特别的平坦巨石。这块石头上雕刻了一个类似蜻蜓翅膀的符号。结合周围环境显露的种种迹象,他们推测此地可能曾经是一个21世纪的墓地。

突然,在松动的土壤下,她发现了一处不寻常的景象!乍看之下,那里像是躺着一张由发丝般粗细的根茎结成的网。然而,当她换了一把软毛刷,轻轻掸掉表层的泥土后,她发现这些“根茎”其实是褪色的布料纤维——这是裹尸布!

这块裹尸布腐化程度很深,其中一部分已安谧地融于土壤。她犹豫了一瞬,觉得干扰尸身重归于土的自然过程是种亵渎,然而这是她的工作。此处将新建一条高铁隧道,而他们团队临危受命来到这里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他们的职责是识别墓地,并将其迁移后重新安葬在更安全的地方。

她的同事站在墓坑外记录着她一丝不苟地揭开裹尸布的过程。她在布料里发现了干净但支离破碎的骨骸。尽管一个地鼠洞穴贯通了躯干而使得一些脊椎骨移位,仍不难看出尸体原本处于俯卧姿势。亡者下葬时仅仅被裹尸布如新生婴儿一般包裹着,尸身未着一缕——这并不寻常。

同样不寻常的还有放置在骷髅右手边的一个生锈的小铲子,以及左手边的一个深棕色的长方形不明物。她用她兼具摄制功能的手持GPS(定位测量仪)记录了小铲子的位置,然后小心翼翼地松动小铲子周围的泥土,将其取出放入一个可重复使用的标本盒中。

接着,她转到另一边。这个深棕色文物原来是一本书。它的状况已不容乐观,稍不留神就可能会崩裂为碎屑。因此,为了保护文物不在出土过程受损,她只好将它以被周围的泥土包裹保护的状态一整个剖离,再转移到一个同事已贴好标签的无酸囊匣里。这项工作花费了整整一个小时。

这本古籍被运回实验室后,实验室考古学家会借助于激光等工具来尝试阅读它。这项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不仅已大面积腐坏,它的的书页似乎也因土壤的压迫而粘合在一起了。但无论如何,学者们都会尽力找出可供阅读的蛛丝马迹,以此来推断墓主的身份。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文中图片均来自 American Afterlives

解谜:墓主何人

作者 Dawdy为读者留下了三个可供推断《尾声》中墓主身份的信息线索——一个描绘蜻蜓翅膀的标记、一个铲子和一本书。事实上,作者早已在 American Afterlives 正文的字里行间为“墓主之谜”埋下了伏笔。

若你想自己探索谜底,请点击PUP新书速递栏目的书卡购买本书,踏上“考古解谜之旅”;若你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谜底,请滑动下方图片。

向下划动,揭开墓主之谜

American Afterlives 的第一章中,作者 Dawdy 回忆了她与一位“居家丧葬运动”(at-home funeral movement) 推行者 Jerrigrace 的对谈。“居家丧葬运动”鼓励美国人去世后不立即将死者送往殡仪馆,而是将遗体保留在家中,直至一系列的祭奠仪式完成。

Jerrigrace 的朋友 Carolyn 去世后,根据遗嘱,Jerrigrace 拥有了一部分 Carolyn 的骨灰,且被允许任意处置这些骨灰。此后一个偶然的机会,Jerrigrace 带着朋友的骨灰去漂流了。当筏子漂浮着来到瀑布之间一处平静无波的水域时,她从背包里取出了装有骨灰的袋子。就在那一刻,一只蜻蜓突然立在她湿漉漉的手上,久久不离——直到 Carolyn 的骨灰尽数随水流而去。

Jerrigrace 说,北美印第安文化认为当一只蜻蜓降临在你身体上时,至亲至爱的灵魂正来到你身旁。这个说法是否真的源自印第安文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Jerrigrace 信仰着这个说法,并在那一刻感受到了超越人世范畴的灵魂共振。

这大概是做这个研究丧葬文化的项目长达几年的过程中,对 Dawdy 触动最深的一段经历 。虽然她曾几度拜访深夜的墓地和惨白的停尸房,然而只有这次的对谈经历让她起鸡皮疙瘩。后来,她请一位纹身设计师(也是访谈对象之一)为她在手上纹了一个蜻蜓翅膀。

这就是蜻蜓的故事。至于铲子和书,Dawdy 不仅是人类学家,也是一位热忱的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这三个线索所指向的“逝者”的身份是否昭然若揭了呢?《尾声》中的叙写或许是 Dawdy 对自己在访谈中无数次问过研究对象的那两个问题的回答:你认为自己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你希望自己的遗体以何种方式被处理?

以考古学视角研究当代美国丧葬文化

若从科幻创作的角度评判《尾声》里这段幻想未来考古学家如何发掘21世纪墓葬的叙述,作者的想象力似乎极度匮乏——文中所述的考古学家的工作流程与研究技术和当今时代如出一辙。如果不是作者很直白地在文中写出“21世纪的墓地”,读者不可能领悟到这段叙事的时间设定。

然而,这段文字的意义不在乎想象力,而在于这种作者刻意打造的跨越时空的一致性——时代变幻,但不论是现代人发掘古人坟墓,还是未来人考古21世纪,死亡作为人类终极命题却亘古不变。不过,尽管人终有一死,各不相同的丧葬方式却又刻下了个体与时代的烙印。

因此,本书的《尾声》看似与这本书探讨当代美国丧葬文化的主题关联甚微,却恰是其精髓所在。因为整个研究项目的基本理念都建立于悠久的墓葬考古研究传统之上,即一个社会如何对待死者的物质证据可以作为推断该社会人类日常生活、价值观和信仰的有力线索。

这种对物质线索的解读代表了一种广义的法医学,正如福尔摩斯从罪犯不小心留下的雪茄灰中读出他们的心理。作者采取了考古学的方法研究当代生活,并通过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探索这些物质线索反映了研究对象以及这个地区与时代怎样的特质。

传统的考古学家仅有文物证据,但研究当代丧葬文化给了作者一个优势,即询问当地人他们自己如何看待美国的丧葬文化。有些触及人类社会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使是当事人也无法提供一个精准的答案,但作者可以与她的访谈对象们一起探讨。最终,她以更宏观的史学视角,将访谈所得的碎片化信息置于历史背景下去理解,也因此收获更深的时代洞察。

PUP 作者简介

Shannon Lee Dawdy

芝加哥大学教授、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以及电影制作人。她的著作有 Patina: A Profane Archaeology。

PUP 名家推荐

“触动人心的优美笔触。”

——Science 杂志

“当我们的后代需要理解21世纪初美国的文化流变时,他们一定会参考这本书。”

——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 Thoma W. Laqueur

- END -

相关热读文章

原标题:《PUP冷芝士 | 人类学视角下的当代丧葬文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