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高二学生获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最高奖,从未参加各种奥赛
8月18日上午,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的近500名“创新少年“们凭借各种酷炫而又”脑洞大开“的精彩创新、创意斩获各种奖项。
来自上海华师大二附中的高二男生蒋嵘以《四分块矩阵 Drazin 逆的表示》项目一举获得“中国科协主席奖”,这是本项赛事最高奖,全国仅3人获此殊荣。不过,蒋嵘的数学老师兼副班主任表示,蒋嵘并非奥数竞赛型选手,相反他各科成绩均衡,善于思考、提问,平时爱好足球、音乐、阅读等,还担任班长职务,是个兴趣广泛的孩子。
高二男生蒋嵘斩获大赛最高奖项“中国科协主席奖”上海男生斩获最高奖项“主席奖”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大赛最终评出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一等奖32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91项,10位科技辅导员获得“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56项、二等奖133项、三等奖157项。
大赛中,上海代表队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10个学科一等奖、11个二等奖、10个专项奖,5个青少年科技创意之星。同时上海高二男生蒋嵘还斩获大赛最高奖项“中国科协主席奖”,另外两名“主席奖”获得者分别为来自湖南的谭天和来自天津的曹可欣。
据悉,历时7天的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30多年来首次在高校举办,也是第一次将科技系统与教育系统紧密融合,第一次全面实现校地联合。大赛期间,主办方精心策划组织了学生开放活动日、知识产权讲座、科技教育论坛、STEM教育论坛、教师科学工作坊、“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协作网”成立仪式等多项针对学生和科技辅导员的特色活动。
“主席奖”获得者自学大学数学课堂上演化出课题
闭幕式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了大赛“主席奖”及数学组一等奖获得者蒋嵘,看上去有些腼腆的他表示自己完全没想到能获得大赛最高奖项,因为数学组本身参与的学生就不到10位,属于科创大赛中比较小众的领域。
“我是从去年开始关注Drazin 逆这个领域的。当时是在一节物理课上,老师在拓展介绍中向我们展示了物理运动方程的求解,我回家进一步求解过程中接触到了Drazin 逆这个概念。”蒋嵘说,“然后在解微分方程的数学课上,我更加加深了理解,并逐步演化出了这个课题。”
他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外国人Drazin 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上的矩阵的“逆”,因此也被称为Drazin 逆。“国内外有很多人研究Drazin 逆,我只是求解了其中一小块,稍微向前推进了一下这个命题。这是很有意思的命题,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还是会继续求解下去。”蒋嵘表示。
历时两三个月,蒋嵘写了整整十多页论文,并以此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成功入围此次全国大赛,最终获得最高奖项“主席奖”。
“评审团专家考察非常仔细,一位专家对一位选手,比如我所在的数学组,每位成员前后要经历8轮一对一专家评审,专家会问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也会问我日常学习情况,比如课余学了哪些数学知识?”蒋嵘说。
在他看来,虽然这项数学成果距离实际生活应用较远,但远期还是有较大应用价值,会对马尔科夫链,云计算存储数据等提供帮助。
虽然凭借数学课题一举获得最高奖项,但蒋嵘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在班上并不算拔尖,也绝非数学天才型选手,“但我很喜欢数学,高中时我就选修过学校里过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课程,也自学了一些大学数学。”
他认为,要获得数学研究能力还需培养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而不单纯是一种解题能力,“数学很多时候都需要观察、找规律,通过对已有的规律进行猜想,然后对这些猜想来做证明,简单而言,需要经过观察、猜想、证明三步。”
未经奥赛培训各科成绩均衡
蒋嵘对自己每天的时间有精确的规划。除了上课、做作业,他每天晚自修都会留一节课自学数学,还会去操场夜跑20分钟左右。他酷爱足球,是学校班级足球代表队成员,还喜欢听音乐,也会弹钢琴,“我的各门科目成绩都比较平均,我喜欢比较平均地分配自己的时间。”蒋嵘说。高中以后,他也不会再去校外补课,在他看来,学校提供的资源已经足够他汲取知识。
他说,今后会考虑申请国外大学继续攻读数学,“数学学习是对人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借数学学习机会能够提升我自己。虽然目前我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但我相信数学能让我更好应对今后的挑战。”
对此,蒋嵘国际课程班的副班主任兼数学教师汪健透露称,蒋嵘不仅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堪称“学霸”,还担任班长职务,善于用行动带领全班同学做事,颇具领导能力。
“他不是一个竞赛性选手,没有经过奥赛的专业培训,也不参加各种奥赛,是一位各门学科成绩都比较均衡的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发展数学特长。”汪健表示,评判一个学生数学能力的标准,是看他能否提出合适的问题,而蒋嵘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强,“每次我上课他都会很积极地思考,课后和我进行交流讨论。他这次参赛课题也是根据课堂上的内容逐步演化而来的。”
“蒋嵘此次的参赛成果主要是以一种算法来呈现,推算了Drazin 逆命题在某种情况下的一种算法,作为十七八岁的学生挺不容易,在同龄人中也是比较杰出的。”汪健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