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3
“11.11”也是“3.15”!澎湃质量报告征集线索中
想要“薅羊毛”却被“割韭菜”?满心期待的“拔草”却变“踩雷”?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季又开始了,各电商平台预售已经开始,带货主播们纷纷登场,或许你已经切入“买买买”模式。
相比之前,近些年,“双十一”网购节时间跨度不断被拉长,以往的“狂欢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狂欢月”。一些电商平台从10月下旬就开启“双十一”预售活动。
随着持续高涨的网购节热潮带来的大批购物订单,相应的消费侵权事件也在不断发生,投诉量一年比一年高。
据中消协2019年发布的《“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在2019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共计15天的监测期内,共收集“双11”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7908929条,其中负面信息655376条,日均负面信息43692条。整个监测期内,负面信息呈现“倒V”形,11月11日信息量陡增,并于11月12日达到高峰,为132928条。
这个数字在2020年几乎翻了一倍。据中消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10月20日至11月15日共计27天监测期内,系统共收集“双11”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14296274条,日均信息量约53万条。其中,峰值出现在11月11日,为1051437条。
澎湃新闻通过中消协公布的报告发现,在2019年时,“双十一”期间负面信息集中在快递、售后服务、预售规则、促销宣传、产品质量、价格和信息骚扰等方面问题;但到了2020年,负面信息就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和不合理规则等方面。
其中就包括直播数据造假,以及明星带货销量高但售后差等问题。
即日起,澎湃新闻质量报告投诉平台护航 “双十一”,持续在线接收消费者的投诉信息,若在网购中遭遇消费侵权,请保存你的订单记录及相关证据,点击进入澎湃消费投诉平台进行投诉。
这个“双十一”,遇到了哪些“糟心事”?赶紧来吐槽!无论你是消费陷阱的中招者,还是霸王条款的受害人,讲出你的遭遇,我们一起维权!








- 已注销:这就是现在高三学生的语文水平?
- 2020-04-23 ∙ 未知回复举报




















- 已注销:这就是现在高三学生的语文水平?
- 2020-04-23 ∙ 未知回复举报














- 曲终人不散
- 3起整治形式主义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
- 六部门发文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 物美首批千款商品上线多点“外贸优品”专区
- 广东韶关:购买首套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调整为80万元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十艘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 歇后语,“芝麻开花”的后半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