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用滤镜,“杀死了自己”

2021-11-01 0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野鹤 看鉴

有人说:自己走过最远的路,是商家的套路。

现在可能需要改一下了:走过最冤的路,是旅游博主们的套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坑人的滤镜景点

01

前段时间,某红书博主们拍摄的“虚假”照片被网友们顶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事情的起因是:有人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追随着博主们的“种草”而来,结果却发现图片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就仿佛方便面包装上右下角的那一小块文字:图片仅供参考。

那些让人无语的“照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加了十级滤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网友看到后,忍不住开启吐槽模式。

有人认定是营销炒作,顺便还安利了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所谓的“网红”景点,大多数都是加了一层厚厚的滤镜,还有各种营销炒作。我们国家大好山河,到处都是锦绣灿烂的景色,不用加上这些滤镜。@昨夜雨疏风骤

有人先扬后抑,不认可这种宣传方式:

修图、拍的好看可以说摄影者的技术高超,但是这不能成为引流的噱头@Wang real.

如果只是去拍照的话,角度选对的话,出来的效果也差不多的。但是你是冲着看风景区去的,那大可不必。@@

还有人认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什么好说的:

有人敢拍,有人敢信,就这么简单@Ttfly

不过也有人表示能理解这种行为。

她们认为,能把照片拍得好也是一种本事:

反过来说,人家技术好,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也不一定是坏事呀。@陈晨ScaLapack

这事儿滤镜不能全背锅…拍照水平不到位不懂光影构图之类的再美的景色到你手里也是拉胯…再不起眼的东西到了懂技巧的人手里不用滤镜也能拍出另一番景象…@兎几

同时她们也觉得应该包容这种行为,并劝那些“多管闲事”的人,应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个人认为完全可以包容这种行为!恰当的滤镜、编辑都需要创意——这难道不应该被鼓励吗?@馥郁兰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抛开对这件事情的赞同与反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

不止是旅游景点,我们的朋友圈、个人形象、甚至我们的人生,都开始逐渐失真,滤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家对朋友圈发布的图片修饰再三,文案反复斟酌。

大家都化着精致的妆容,哪怕生病住院的时候。

大家都喜欢摆拍,不管是对人还是对食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似乎所有人都活在一种自己或外界营造的“完美世界”里,顾影自怜。

这种活在别人的看法里,活在自己的安慰中的“滤镜人生”,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滤镜人生中我们丢掉了什么?

02

有人说是真实:

自己真实的样子,别人看不到,有时自己也看不到了,怕是只有在自己心里,等待着有理解自己的人出现时才探出头来@丌

有人说是自我:

总感觉经过磨皮什么的之后,每个人的脸都看起来是一样的;总感觉或许人与人面貌上最大的差别是皮肤、毛孔、皱纹,是肌肤纹理,滤镜后的大家都很美,然而总是让我找不到真实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因为添加滤镜,给自己戴上了一个面具:

工作三年后的一天,一个初中同学来探望我,她一进门就对我说:“你怎么看起来像戴了个面具似的……笑起来太假了……”当时心头一震,是的,不管为了什么,我为别人眼中的自己加了各色滤镜。@蒹葭

还有人发现滤镜里的自己变成了“别人”:

以前的我,总会以自己的面容而自卑,总会觉得脸上多了颗痘痘就不如别人,恍然间,才发现p过的图里都是不认识的陌生人…@眉间朱砂扰红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学者戈夫曼曾提出过一个拟剧理论,它是一种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

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了普通人更多“表演”的舞台。

有些人借此实现了经济利益,而我们大多数人则获得了心理满足,只不过这种满足就像一个个泡沫,一触即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说,生活已经够苦了,为什么不能让我们拥有这种简单易得的快乐?

因为扮演和真实距离更遥远的角色,就意味着,需要不断编织谎言营造人设。

长久之后,一个人只会迷失自我。

而且这种快乐多数时候都是虚假和短暂的,泡沫戳破之后的失落,会让人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对滤镜人生说不

03

这一次大家对于小红书的激烈讨论,可以说是一种对滤镜人生的反思和反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她们认为无论怎么,最美的都是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滤镜时,你是女神,滤镜后,你永远比不上心中的你。@兰心蕙质

没有滤镜的生活,记录下了她们最真实的瞬间:

当滤镜成了习惯,我还是希望,等到以后翻看相册,就算看到一张张“不修边幅”的照片,在好久不见的聚会上,我们还可以互相吐槽着彼此曾经贡献过的表情包,做过的各种“乐事”,度过的各种难关。这是我们的故事,酸甜苦辣自有回甘的瞬间。@林雅雯

因此,她们也希望人们能看到一个更真实的自己:

我多么希望你能够透过那片茶色玻璃看到真实的我那个笑的像个孩子的我,而不是那块茶色玻璃。@多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真实中不仅有自我,也有过去记录下的点点滴滴。

她们担心在滤镜的影响下,我们可能会缺失掉某段珍贵的记忆:

一直对滤镜、美颜、特效的软件保持审慎的甚至抵触的态度,是因为或许再过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回顾如今的照片,你可能不再记得清自己当初的模样、照片里的人、发生的事、经历的情感……@Vincent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们也会对着过去“不堪”的照片,陷入深思后,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上学时候喜欢记录和同学们的丑照,在电脑里已经存了十年了,有时候抛一张到群里,笑着笑着就会热泪盈眶。@坎大哈黎明

滤镜可以让她们活在当下,但无法连接过去和未来:

以前的旧手机没有滤镜,不会P图,摆poss也只有剪刀手。但是,当时拍的照片,看起来有幸福的味道;看着它,好像可以穿越时间的长河回到过去。@小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间的生命力本就可以做到让一切物是人非,那一个个你极力通过镜头想留住的光影,或许就因为这些优秀的软件让你失去当时所有的记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不加滤镜,认认真真地去拍照,当多年后回头过来看这些照片时,它们一定会唤起你的回忆,以致更永久。

写在最后:

社交媒体时代,我们用滤镜“杀死了自己”,活成了滤镜里的“我们”。

而去掉滤镜,我们又有多久没看过自己最真实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蒋勋老师曾说过一句话:美是回来做自己。

滤镜下的彼此确实美,然而生活要你认清真实的自己。

这个真实的自己可能并不完美,但足够勇敢、坦诚,充满人情味。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野鹤

策划 | 野鹤

编辑 | 沉夕

原标题:《我们用滤镜,“杀死了自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