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74%高中高二学生人人有课题:告别刷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2016-08-17 10:58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随着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上海市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改变,许多高中的学生不再是“埋头刷题”的“机器”,而是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

上海市已有188所高中的高二年级学生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约占全市高中总数的74%。澎湃资料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记录进综合素质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明确,把4个方面纳入评价范围: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情况。

2017年起,上海还将在推动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过程中,试行把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参考。

据上海市教委近期一项针对全市高二年级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调研显示,上海市高二学生拥有课题12057个,其中9553个课题已经完成了结题,上述课题除聚焦科技创新和社科人文领域外,还涉及艺术、体育、环保、金融等诸多学科;上海市已有188所高中的高二年级学生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约占全市高中总数的74%;此外上海市高二年级学生还拥有1101名学生课题研究校外辅导教师。

上海高中生聊研究性学习:拓展视野,丰富阅历

对于高中生中常见的“刷题”现象,上海市静安区市西中学学生徐瑞彤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这只能算是对一个高中生最低层次的要求。她觉得自己两年来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拓展了视野,也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多了一份思考,“这份收获是无法通过‘刷题’获得的。”

徐瑞彤介绍说,刚开始她对研究性学习还没有什么概念,在一次闲聊中,导师王巍问:“你知道地铁施工中的明挖法和暗挖法吗?”这可考倒了立志将来报考工程类专业的徐瑞彤。

在王老师的启发下,徐瑞彤去做了一些关于上海市重点工程项目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视频类资料,不久就完成了《地下工程技术在北横通道中的应用》的学习笔记,这让她不仅对施工工艺和工程设计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理想的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吴淞中学的郭青钊从小便理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他告诉澎湃新闻,自己花了很多时间搞研究,还曾参加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冬令营和夏令营。好在父母并不反对,“我想最直接的原因大概是基础型课程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有了提高。”事实上,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他发现研究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习能力,“通过这些研究的经历,挖掘潜力,我找到了一个潜在的自己。” 郭青钊说。

重点中学偏爱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目前,上海各高中学校,尤其是试验性示范高中在实践中已形成多种实践创新形式。七宝中学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系统实验,建设了多个创新实验室,近年来学生研究成果卓著,今年有8名高中学生获得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

据上海市教委的调研数据显示,上海约75%的公办高中已建立创新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内容涉及到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等众多学科和领域,“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这些实验室的共同出发点。

上海市吴淞中学、市西中学今年与上海市电教馆、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一起,联合成立创客教育联合体,通过吴淞中学的道尔顿工坊、市西中学的创客空间等,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举行创客教育体验夏令营,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500张门票在活动开始15分钟后就被“秒杀”,开幕当天没有抢到入场券但仍心有不甘的学生100多人在吴淞中学门口申请旁听。

建平中学每年要求高一新生三年中完成至少两项课题研究,并纳入学生高中的绩点排名。复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等知名高中都坚持自己着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在暑期布置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除了这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同济大学二附中、鲁迅中学、东昌中学、曹杨中学、行知实验中学等一批普通高中、民办高中等,都围绕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要求,开展暑期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王荣发认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是终身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所以应当培养学生多参加自主研究性活动。学生不断“刷题”,充其量是滚瓜烂熟地掌握有限的知识,孰不知,机械地完成大量习题,不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厌烦学习,更大程度上是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