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丰走读(2) ||从水稻育种专家到“稻田画家”
星期六开车来海丰,星期天返回广州,星期一一大早如常赶到单位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回到自己研究员的本职岗位上。
从2018年开始,他每个双休日都是这样来回500多公里,折返于广州、海丰两地。出于对“海丰油占米”的牵挂,风尘仆仆地来,一身泥水地离开。2020年10月他退休了,干脆驻扎下来,与妻子过起了牛郎织女的生活。
付出换来的收获让他感到欣慰。2020年,“海丰油占米”终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由“海丰名片”变为广东名特优农产品名片。品牌叫响了,海丰油占米卖出了好价钱,农民钱袋子增加了实实在在的份量。当地农民都叫他为陈教授,称他是海丰的“袁隆平”。
天生丽质油占米,养在深闺人未识
从莲花山脉到红海湾,是亿万年海水冲积而成的方圆数十公里的广袤平原。这片平原有机质含量高,土厚泥肥,光照充足,加之临海空气质量好、湿地多,地表水源充沛,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尤其适合水稻的生长,因而海丰素有粤东粮仓之美誉。
“海丰油占米”是海丰的传统特产。据明朝嘉靖年间《嘉靖海丰县志》记载:“一曰农以生百谷,谷之品曰稻,稻有三种,粘之类有赤粘、白粘、黄粘、迟粘、埔粘,而交趾粘最为繁盛。”这是海丰种植优质油占米最早的文字记载,说明此前甚至更早的年代海丰就有种植优质油占米的习惯。
这些年,全国各地名特优产品纷纷成为市场新宠,但“海丰油占米”相当长时期却“养在深闺人未识”。这让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一位专家感到很着急。这专家就是陈教授——陈建伟,海丰人。
(万亩油占米基地)
金秋时节,走进这片肥沃的土地,站在可塘“五罗片”万亩“海丰油占米”生产基地田埂上,稻田里刚抽穗的稻禾绿油油的,微风徐来,炎日下的稻禾像一簇簇绿色火焰在广袤平原上翻滚、四处蔓延。“那个就是陈建伟教授了。”顺着手指,午时正阳方向,绿色地平线上有一顶草帽正朝我们游动过来。见此,我们沿着村道迎了上去。
陈建伟,这位拥有诸多光环和荣誉的农科专家像个地道的老农出现在眼前。他脚下穿着一双过膝雨靴,个头不高,雨靴沾满泥水,身上衣裤的泥水、汗迹也是斑斑点点,草帽下的脸庞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
他说他是海二代。父亲原籍汕头,后供职海丰一锡矿。海丰莲花山下总寮镇是他出生成长地。
1982年,他从当时的海丰第一学府彭湃中学考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专业是作物遗传育种。学成毕业分配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良种繁育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科研生涯,他多次担任稻米新品种选育课题带头人,承担过国家“863”、国家“948”重大专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攻关项目等多项国家、省重点攻关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育成水稻品种80多个,以第一完成人申请水稻品种权5项;曾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妈妈的味道”,长长的牵挂
交谈中发现,陈教授说话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介绍专业问题深入浅出,毫无违和感。
他说他跟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海丰油占米”一直是他的牵挂。小时候,“妈妈的味道”中,最难忘是海丰油占米的香味。他说,“海丰油占米”口感、颜值都不在广东两大品牌大米增城丝苗米、马坝油占米之下,然而长期以来价值得不到市场认可。他觉得凭自己所学专业应该为家乡做些事。基于此,他加入了广州“隐舍乡贤”群。“隐舍乡贤”多为海丰籍人士,其名有“反哺”故土之意含,他想通过这个群的人士牵线搭桥,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018年,经“隐舍乡贤”有关人士与海丰农业部门对口联系,他利用节假日回到了阔别10多年的家乡开展专项调查。调查发现,海丰农户种植油占米非常零散,品种杂乱旧,品质不稳定,加之缺乏品牌推广意识,市场价格与常规品种差不多,农民种植油占米积极性不高。一开始他感到不知从何下手。凭自己的专业经验和掌握的市场情况,他决定从种子入手,因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他与广东中荣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被该公司聘为农科技术顾问。
他将收集到的省农科院、华南农大近20个品种拿来试验试种,而后筛选出二三个品种,扩大种植推广面积。经中荣公司海丰“五罗片“基地的种植推广,新品种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可以少打农药、少施化肥,便于管理,品质也有了较大提升。在此基础上,他接着协助海丰农业部门开展“海丰油占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通过内审,当年纳入国家农业农村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0年,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级证书,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级保护行列。
(陈建伟教授在田头休息间介绍育种基地情况)
跨界变身“大地艺术家”
陈教授不仅是位水稻育种专家,还是一位“大地艺术家”。谭围稻田画便是他的得意之作。
互联网时代,品牌要打出名声,除品质要过硬外,还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或者一个颇有艺术范的画面让人传颂、传播。借鉴一些网红打卡地经验,2019年,他在中荣公司“五罗片”基地一个叫谭围的大片稻田里开始创作“大地艺术"——稻田画。
“我的稻田油彩大部分出自这个育种基地。共100亩。”他指着眼前这一大片稻田说,这里属于城东后林村,除育种外,还展示着一些“海丰油占米”主推品种。
来到一块长满各色稻禾的稻田前,但见稻禾有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一行行,成排成列,奇异的色彩在微风中摇动,煞是好看。“这是怎么种出来的?”
他说,植物叶子绝大部分是绿色的,这是叶绿素在起作用。如果叶子花青素含量高就会变成紫色,含量越高紫色就越深;如果叶黄素多了,就变成黄色,叶绿素少到一定的程度就呈白色。有些是自然变异,有的则需要通过人工干预,即通过人工杂交增加某一色素含量,使其变为我们需要的颜色。但颜色的改变对稻子品质和产量都没有影响。
他说,这里的稻种有很多血缘,不但有国内国外的,还有野生稻的血缘。
做稻田画要先进行育种,而后把图案计设好。因为图案很大,得先用电脑对设计图定好点,然后在田间进行卫星定位。谭围那幅稻田画,卫星定位定了3800多个点,而后用绳子连成图案,接着按绳子连成的图案插上不同颜色的秧。随时间推移,这幅“大地艺术”作品就渐渐丰满长成了。自2019年起,谭围稻田画就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游览拍照,现在互联网上随时可搜到写着“海丰油占米”等大字的稻田画照片,这对“海丰油占米”的品牌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这些年,中荣公司通过“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防治、统一技术、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示范带动,尤其是中荣公司统一收购,价格比市面常规品种每公斤高出七八毛钱,农民种植油占米的积极性普遍高涨。目前全县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
他说,“海丰油占米”向更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去年10月退休后就驻扎海丰,不再经常地广州海丰两头跑。搞育种实验,工作量很大。育种其实就是大海捞针,仅这100亩基地的材料就有1300多份,每年要做1000多对杂交,虽然中荣公司给他配了三个助手,但主要工作还得他亲自动手。海丰县委县政府及中荣公司对他的工作、生活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照顾和支持,对他开展的科研项目,省市县农业、科技部门在经费上也都给予一定的支持。
“趁身体还行,再干5年”
除了忙于基地诸多事情外,他每年还开讲多场水稻生产技术讲座,对技术骨干和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培训;同时还经常下到田间实地解决种植户生产上出现的问题;还担任农业农村部“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项目” 的技术顾问,协助项目立项、品种确定、实施等;协助汕尾市项目“2018年种业创新提升项目——优质稻良种示范基地建设”的设计和实施,参与“海丰万亩优质稻示范片”的建设。
他的工作日程,每天都是排得满满的。妻子每次从广州来看望他,见他忙得不亦乐乎,没时间陪她,小住几天就走了。他对妻子说:“趁身体还行,再干5年,到时天天陪你!”
对于将他称为海丰的“袁隆平”。他连忙说:“这个可不敢当!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太高的境界,作为海丰养育出来的,既然有一技之长,帮别人都会帮了,更别说是帮自己的家乡了!”
他的话,质朴得像脚下的土地。
采写:曾祥驹
统筹:温碧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