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想当年丨《寻秦记》放在今天,不一定能拍得好

阿之
2016-10-23 22:0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电视剧版《寻秦记》海报

电视剧版《寻秦记》比我想象中的受欢迎得多。去豆瓣上逛一圈,诸如《刑事侦缉档案》、《天地男儿》、《妙手仁心》等让港剧迷们心心念念的剧,评分人数都只有一万多人。

而《寻秦记》的评分人数有四万多人,评分也达到了8.1分,受欢迎程度快要和陈小春版的《鹿鼎记》以及《潜行狙击》不相伯仲了。

《寻秦记》豆瓣评分截图。

《寻秦记》拍摄于本世纪初,那时还没有“IP”的概念。如果小说作者黄易晚生个十几二十年,那放到现在肯定也是个类似于“天蚕土豆”或“我吃西红柿”这样的大神级写手。

那个年代的玄幻小说和如今的网文也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动辄几百万字,却让拥趸们死心塌地穷追不舍。

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除去幻想因素,这类超长篇小说描摹的世界,其实比较接近现实世界的状态:人物描写或对话常常废话连篇,未必推动故事的发展,这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样的——生活中遇到的人,未必每一位都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与他们的日常对话,也常常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而艺术性较高的文学作品、戏剧作品则不同,是扣除了无意义的人物和对话后,对生活场景的高度凝练。故事里出现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必须承担某种功能,或推进剧情,或展现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欣赏性虽高,代入感却不佳。

如今的网文正是依靠对琐碎生活的高度描摹和高度理想化,让读者产生极强的代入感,并且用极长的篇幅为主人公提供尽可能大的成长空间。

试想一下,如果你追一部连载了三年的小说,那你就和主人公一起长了三岁。这三年间,你和主人公一起拜师、修炼、打败对手并抱得美人归,并且除非故事完结,否则你根本无法预测之后会发生什么。

《寻秦记》剧照

《寻秦记》虽不是网络小说,却明显具有这种高开放度和低严谨度的特征。原著里,项少龙穿越到秦国是完全无目的、无计划的,是因为他在酒吧打架事件中展现了强健的体格,因此被科学家选中,成了时空穿梭实验的试验品。

穿越到秦国后,他以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接受眼前的一切,甚至因为一个个投怀送抱的美女,而丧失了返回现代的欲望。

可放到连续剧里,故事可就不能这么整了。连续剧有固定的篇幅,有限的篇幅得完整说完一个故事,这就要求无论原著小说多长、长什么样,改编成电视剧后都得有一个核心矛盾,主人公得有个明确目的。

《寻秦记》剧照

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有个著名的“写作八法则”,其中一条就是“任何一个角色都要有个明确的目的,哪怕只是要一杯水”。

例如,《甄嬛传》里,甄嬛的目标从“嫁个好男儿”到“不被人欺负”再到“登上权力的顶峰”,这个目标随着她的个人成长轨迹一直在变动。

《琅琊榜》中,梅长苏的目的则从头到尾都是“辅佐靖王,直到他登上王位”,之后的一切策略,也都围绕着这个目的调整和执行。

观众追剧时,也常常会抱有明确的目的:这个人最后死了没有?他们两个到底在一起了没有?这个坏蛋被绳之以法了没有?

如果没有核心矛盾和人物动机,所有的角色都在自说自话,剧情也就毫无意义、不知所云了。

为了摆脱这样的囹圄,剧版《寻秦记》的主创把人物设定和前传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项少龙不再是部队里的登徒浪子,而是一个有固定女友却恐婚的G4(即隶属香港警队的“要员保护组”)成员。

项少龙和女友

因为迟迟不肯结婚,让女友另投他人怀抱,这让科学家说服他做时空穿梭实验时,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理由:“如果真能穿越时空,你就能回到过去,挽回你和女友之间的感情。”

项少龙做时空穿梭实验。

带着这个理由穿越到秦国的项少龙,因为急于挽回爱情而有强烈的动机回到现代。他能否回到现代也成了观众追剧时最关心的问题。

穿越到秦朝的项少龙。

许多小说的原著党看了连续剧后大为不满,质疑电视剧改编太多、人物减少或合并太多。

但电视剧若忠实地复制小说,恐怕只会凌乱不堪,更何况和带着明确目的的电视观众不同,小说读者并不关心项少龙是否能够回到现代,因为原著小说中的项少龙自己也不关心这个问题。

尽管故事情节和原著小说有所背离,但剧版整体还是忠实于原著精神的。

和当前大部分以吊丝逆袭为主题的男频网文不同,《寻秦记》带有一定的精英主义倾向。原著小说中,项少龙不但是顶尖部队的精英分子,同时还是搏击冠军,深受性感美女们的青睐。年仅二十岁就已在部队打遍无敌手,禀赋异于常人。

项少龙深受美女喜爱。

这和《神雕侠侣》中,古天乐饰演的杨过颇为相似:杨过练武起步虽晚,但学武不久就秒杀同门的武氏兄弟,这不也是天赋异禀的体现吗?

除精英主义意识外,小说中对人物强壮体格以及打斗场面的描写,都体现了尚武精神。而在剧版中,虽然项少龙擅长枪械和搏击,但刚穿越到秦国时,却因为不擅长用剑而屡次在打斗中处于下风。这也体现了主创的思虑周全,并不为取悦观众而给人物扣上不合理的光环。

《寻秦记》剧照

对于一部作品来说,逻辑统一是多么重要的事儿,不合理的事物容易让人产生怀疑。而一旦产生怀疑就容易抽离和跳戏。

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还有另一条要则“尽量用全知的视角说故事”。

如今很多长篇网络小说叙事时喜欢用第一人称,即便使用第三人称叙事,也会用第一主角的视角看问题,其效果和第一人称叙事无异,都属于有限的认知。

电视剧的受众相比小说而言,要广泛得多。男频网文改编的电视,受众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女性观众。

读《寻秦记》小说时,读者无论男女,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项少龙角色中。但在观看电视时,女性观众也许会带入乌廷芳、秦清、赵倩公主这些女性角色中。这就要求每个角色不一定要像主人公那样戏份吃重,但一定要立体、有血有肉。

《寻秦记》中人物角色众多。

同时,电视剧有意将原著中大段只取悦男性观众的风流快活的戏份删除。这种“全知”视角不但更易呈现众多丰满的角色,也能让观众看到一个更为立体和合理的世界。

比起忠实地复制原著,理清线索才重要,清晰地把不同线索构筑的世界呈现出来更重要。

喜欢卷福的观众,肯定不会是因为他最贴近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况且大部分的电视观众,其实是没读过原著小说的。

至于对代入主人公情有独钟的亲,或许电脑游戏会是更好的选择。据我所知,《寻秦记》是有游戏的,只是评价不高,因为3D的打斗场面寒碜得像广播操而让代入感大打折扣。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