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007:无暇赴死》:告别的中年人,永远的007

阿树树
2021-10-29 15:5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第六任007要谢幕了。

詹姆斯·邦德,这个全世界最著名的英国间谍,即将告别他的饰演者丹尼尔·克雷格,未来迎来全新的形象。至于继任者是谁,包括汤姆·哈迪、“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等著名演员都有望接棒,甚至赌博公司也为他们开出了不同的盘口,虽然到现在人选仍是悬而未决。

对于丹尼尔·克雷格来说,即使这是他15年中出演的第5部007影片,也许有些影迷仍然不认可他过于粗粝的外形。可能对于不少85后来说,上一任007皮尔斯·布鲁斯南才更符合假想的“俊朗英国绅士”形象。虽然布鲁斯南出演的007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赞誉,但他其实也只出演了4部,丹尼尔还比他多。甚至可能对于70后的观众来说,更古早时出演了7部007影片的罗杰·摩尔,才是更为纯正的詹姆斯·邦德,因为那是属于第一代通过家庭盒式录像带,得以了解世界电影的中国观众的记忆。

这都说明了007系列电影,从诞生至今走过的60个年头里,已经超越了一部影片的娱乐,成为了世界电影文化和影像发展历史的一部分。

丹尼尔出演的第一部007电影《皇家赌场》

从左到右为:第一任007肖恩·康纳利,第三任007罗杰·摩尔,第五任007皮尔斯·布鲁斯南

也许大部分观众都没有意识到,第六任007,不仅因为演员丹尼尔·克雷格的硬朗外形,和之前40年的选角风格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商业电影作为大众流行文化,在艺术风格上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这15年的007影片已经鲜明打上了21世纪的烙印。这一代007的彪悍和洗练,明显受到于2002年开始的《谍影重重》等动作影片的影响,在人物形象和动作设计上采用了更为直观“拳拳到肉”的风格,以满足年轻一代观众更为爽快的观影体验。

如果说上一代布鲁斯南的007,是把枪战爆炸突突突的“迈克尔·贝式”风格往上推了一层,那么这一代007,则是在继续保留大的动作场面同时,增加了更多写实化的对抗设计。相比布鲁斯南的最后一部007《择日而亡》,已经运用到了来自外太空的“激光武器”去切割大地,丹尼尔·克雷格参加的对抗还都算是今日世界中可能出现的军事行动级别——没那么夸张,但一样激烈。

实打实的枪械和场面,没有那么多不实用的花哨设计,是这一代007的共同特色。

伴随着动作风格的写实,是更为核心的影片故事深度,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如何在当今世界政局相对稳定的大环境中,将这个最早诞生于1950年代的间谍故事续写下去,是这一代007的难题。是继续像上一代007或是“碟中谍”那样,假想一个来自东欧超级大国的敌人,还是像大部分时下的流行电影一样,描写猖獗不止的恐怖主义组织?说白了,电影中007到底应该去揍谁,这是个难题。

随着导演萨姆·门德斯的加入,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朗了。纯正的英国老乡萨姆·门德斯曾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来拍摄007,其实对于英国观众来说是一件大事,大致就相当于我们这边贾樟柯导演要拍《大闹天宫》了。他制作的《天幕杀机》(2012),在欧美观众中口碑颇佳,也为007的形象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而之后继续执导的《幽灵党》(2015),一样延续前作的风格,将007的故事发展得越来越内敛,把影片的大魔头都指向了007自己。

萨姆·门德斯曾和凯特·温斯莱特是夫妇

艺术导演来拍007,对于007的整个发展是一件大事。它说明了某种艺术风格的继承和调整。无论是否喜欢,《天幕杀机》都是系列中令人难忘的一部。

这一代007,可谓是众叛亲离。从自己心爱的女朋友,到自己的同事、战友、上级领导,早年身故亡父母的故居,无一幸免,都成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最终变成了他执行任务、拯救世界路上的炮灰。这些“特别走心”的敌人,007的心魔们,是导演萨姆·门德斯的艺术贡献,也符合007这个历史超过半世纪的英雄人物,应该具备的文化厚重感。

——但这种艺术上的独特追求,似乎也让007变得越来越不好看了。这一代从大受好评的《皇家赌场》(2006),到后来的几部影片,每一部都充斥着复杂贯穿的人物纠葛,也有对007经典元素的重构和致敬。就像漫威一样,这十多年的007电影,渐渐发展成了一部饱含恩怨情仇的电影连续剧。人物更深邃了,然而豆瓣的评分却始终落后于每部都是8分上下的《碟中谍》系列。也许越发深沉的007,与观众想看的风流倜傥花天酒地又充满刺激的间谍生活,反而越行越远了。 

这是《无暇赴死》中让人一言难尽的新人物。观众可能都无法喜欢她。

当电影缺少更好的吸引观众的方法时,换演员就是最直观的改变,也是宣传上的卖点。其实哪怕不是电影风格的问题,这也到了不得不更换主演的当口。你能想象007是一个50岁的中年大叔?丹尼尔·克雷格今年都53岁了,让他继续上天入地挥拳秀肌肉,未免有些残忍了。而“碟中谍”中年逾六旬的汤姆·克鲁斯呢?他没问题,作为制片人,他自己筹钱拍片,想打到几岁都可以。老当益壮,和我们成龙大哥有的一拼。

但是007不行。他代表了间谍的时尚,西装领结,复古豪车,曼妙美女,新奇有趣的小装备,还有豪绅聚会中永远的那句“伏特加马丁尼,用摇的,不要搅的”。所有这些令人愉快的冒险元素和绅士品位,构成了观众想象中英伦间谍该有的样子。同样,这个时尚骄子也应该保持年轻。

每部007的各类细节,都代表了一种英伦绅士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格调。关于酒,就可以说出不少。

以下要开始强烈剧透了

以下要开始强烈剧透了

以下要开始强烈剧透了

《无暇赴死》海报

作为这一系列风格的终结作,《无暇赴死》请了导演凯瑞·福永来执导。这位美国导演风格较为文气,广受好评的美剧《真探》第一季就是他的作品。显然制作方决定将之前两部的文艺气质继续保持下去。

——我们想要的不只是流行,而是这一系列经典的格调。

于是这部影片里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007怀疑女朋友出卖了他,于是分手了,之后整个人的外表看起来非常老迈;

007退休了,他的工作甚至007的代号,都被一位黑人女性接替了;

007又爬起来拯救世界,和女朋友重聚了,发现自己原来还有个女儿;

007为了女朋友和女儿的生命安全,顺便为了拯救世界,彻底牺牲了自己。

官方没有发布007女儿的剧照,因为不想剧透吧。但是影片第10分钟女主角一摸肚子,观众多半都猜到007有后了。

最后一件事的原因比较蹊跷,在影片故事的情感上,007的牺牲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亲人,而不是太过伟光正地为了世界人民。大体逻辑就是007中了一种对自己无害的毒,之后再也不能和女朋友女儿碰面,否则她们就会死。这里涉及到“纳米机器人”、“基因病毒”这种貌似高科技又十分空洞的设定,总之看动作片的观众都不会太在意就是了。

必须要把这些线索简要地说明一下。甚至这样的剧透会利于观众观看和理解剧情。因为两个半小时的影片,这些线索交织在一起,包括与上一集《幽灵党》的故事纠葛,会让观众陷入一种“我是不是晚进了电影院,错过了好多前情”的错觉。

我是谁?我在哪儿?希望大部分观众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前情不会写满问号。

如果说这一系列评分较高的《皇家赌场》,是新一代007的崛起,那时他赤条条的出现,一路打打打,尚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人物关系,那么《无暇赴死》,就是把之后数集出现的线索都一一盘剥了一下:包括007内心仍对上任女友有怀念,与现任女友又组织出了三口之家,和美国中情局的盟友终于分别,彻底消灭邪恶组织魔鬼党,又在自家谍报单位MI6里闹退休,和上司M关系处得不太顺,还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到最后终于光荣成了单位荣誉墙上的一个名字,皆大欢喜。

彻彻底底就是一部中年人的社会关系史。从玩遍世界到承受老婆家庭的压力——当然也收获了一份亲情,而在单位上班则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瓶颈,成了特别破坏公司文化的一个刺头,好在最终还是在体制外消失了,让所有人其实都松了一口气。

007其实挺苦的。就跟所有痛苦的中年人一样。他忍受的煎熬不再是外在敌人施加的酷刑,而全部是复杂的社会关系带来的人情世故的痛苦。这大约就是把电影发展成电影连续剧后,动作片会慢慢变成伦理片的内在逻辑。

影片中的大部分男子都是中年人。请看他们的发型。

这些内容,可能都是文气的导演,顺着前任发挥的。其实越是有追求的导演,越不喜欢动作戏,他们宁愿拍文戏。因为文戏中才能看到“人”,动作片都是场面和特效而已。强如李安导演,拍的几部动作片一样过于黏糊不够脆爽。这都是剧情大导演的通病。

在动作和各种场面设计上,本集007其实非常回归传统。007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创了各类外型特异的坏人,一看外表就让人不快,能体会到他们的邪恶。虽然放到今天,这已经成了对残障人士的某种“轻微歧视和误导”,但本集007仍然还是通过独眼龙、大麻脸等外表缺陷塑造了邪恶的敌人。同时也延续传统,把敌方基地都放在了一个远离内陆的孤立之境,让他们在那里偷偷制作足以毁灭全人类的杀人武器,最后也方便让007轰轰轰把奇观化的邪恶基地彻底炸个干净。这些想法都源自于冷战时代群众对于偏远地区核基地和毁灭武器的恐惧,都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而在更多小段的设计上,007还是比之前两部有了更多的幽默感,尽力在体现出生动活泼。比如第一位美丽的“邦女郎”看似十分不靠谱,最后身手却让人出乎意料,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设计。“邦女郎”,这个提法也是属于上世纪的文化,今天细品同样会显得“物化和贬低女性”。于是本集出现的两个“邦女郎”——每部007都有两个优雅美女这是标配——都没和007有什么肢体接触,都是打架的好战友而已。这同样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微妙改造。

女朋友?女朋友不占名额,是上集留下来的。

可怕的反派和美丽的姑娘。谁是好人都写在脸上。这是通俗时代电影的文化遗产。

《无暇赴死》大体就是这样。对007熟悉的观众,能看出不少经典的元素设计和改造;专业的影视研究者,能从文本中分析出数十年社会文化变化对影片的影响;但是对于只想进影院爽一把的观众来说,可能故事就有些纠结了。

虽然不可否认,007和女朋友分手的段落,包括最后的牺牲,还是拍得挺细腻,甚至让人有点小感动,但中间那些属于中年人的生活压力,未必是年轻影迷想点的菜单。也许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时尚和流行的过山车冒险,才是007该有的样子,毕竟进电影院大家是来娱乐的,不是上影视文化课。压力可以有,但似乎都应该点到为止,不要太拖泥带水。所以如果观众觉得两个半小时的影片太过冗长和拖沓,那么也是很合情合理的。毕竟大家自己的生活也挺艰难了,中年人的生存瓶颈就不用再一一细致展示了吧?

风流潇洒只是假象。本片中007基本没有这样秀一把模特风范的时机。

总之对于主创来说,《无暇赴死》都在尽力呈现细腻的剧情和人物,观众如何评价是之后的事。这一代007的落幕不似上一代那么仓促,配上了一个还算宏大和有分量的结局,也算是一种圆满。至于未来007的风格该怎么变化,还有待下一任主创团队一起来设计,现在他们人选都没定呢。也许观众会认为都是007,其实到最后每一部都是不同的电影。无论你是分开一部一部看,还是连在一起纵观60年,只要你喜欢,就够了。

这就是007,以及他带来的电影文化,以及影视发展变迁的魅力。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