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部手绘动画片是艺术品,希望你能去电影院享受它的美
也许用“经典”来定义一部2014年诞生的作品听上去有些可笑,但8月12日起登陆中国内地院线的《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绝对担得起这两个字。
这部出自爱尔兰导演汤姆·摩尔(Tomm Moore)之手的手绘动画电影在豆瓣的评分为8.8,在IMDb上的评分为8.2,在“烂番茄”上的好评率为99%。诚然这个暑期档有《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大鱼海棠》、《摇滚藏獒》、《爱宠大机密》、《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等各种类型的动画电影轮番上阵,但回归手绘传统的《海洋之歌》与其中任何一部相比都显得别具一格。
即便如今距离它的首映已过去了两年,即便你可能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观看过,但在大银幕上欣赏这部画面唯美、音乐悠扬、故事动人的电影,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海洋之歌》导演汤姆·摩尔1977年出生于北爱尔兰,幼年随父母移居爱尔兰基尔肯尼,中学毕业后进入Ballyfermot继续教育学院(BCFE)的传统动画专业。在他开始学习手绘动画的第一年,皮克斯推出了影史上第一部全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由此宣告新时代的到来。很快,手绘动画变得乏人问津。
等到摩尔毕业的那一年,曾经制作出经典动画《鼠谭秘奇》(The Secret of NIMH)并且将爱尔兰打造成好莱坞动画人才储备库的苏利文-布鲁斯工作室(Sullivan Bluth Studios)宣告破产。随后,爱尔兰的动画产业全线崩溃。
走出校门后,摩尔的同学多半选择进入游戏公司或者为皮克斯效力,而他却另辟蹊径,在1998年和几位同道中人创立卡通沙龙工作室(Cartoon Saloon),尝试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制作手绘动画。
《凯尔经的秘密》到了2009年,摩尔终于推出了首部动画长片《凯尔经的秘密》(The Secret of Kells)。这部奇幻之作取材自爱尔兰国宝《凯尔经》诞生的背景,集法国、比利时、爱尔兰三国多家机构之力,加上欧洲的电影基金会的支持以及摩尔个人的积蓄才得以完成。好在它一鸣惊人,不但获得安锡国际动画影展的最受欢迎动画大奖,还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
《凯尔经的秘密》《凯尔经的秘密》上映之后,摩尔立刻投入《海洋之歌》的制作,前后耗时五年完成。影片的主角是一对小兄妹,居住在海岛上的本和雪儿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对无法开口说话的雪儿的偏爱让本心生不满,他常常对只有六岁的妹妹口出恶言。因为一次意外,父亲决定让两人去城里和他们的奶奶一起生活。无法适应的两兄妹想要偷偷逃回海岛,然而,雪儿隐藏的身世之谜,令他们的归家之路困难重重。
《海洋之歌》影片的灵感来自摩尔和家人在丁格尔半岛度假的见闻,那时他还在为《凯尔经的秘密》做前期准备。当他和十岁的儿子在海滩素描时,海上漂来一具海豹的尸体令他非常吃惊,询问了当地的一位女士才知道,原来渔夫经常为了防止海豹吃掉过多的鱼而猎杀它们。这位女士还告诉他,过去渔夫根本不敢伤害海豹,因为传说它们能控制在海里迷路的人的灵魂,而由人形变幻成的海豹女(Selkie)是海中的精灵。
和许多爱尔兰人一样,摩尔小时候也听过关于海豹女的故事,还看过与此相关的电影《罗恩岛的秘密》(The Secret of Roan Inish),但直到那次目睹惨死的海豹,才想起应该制作一部电影,唤起人们对古老民间传说和自然的尊重。
《海洋之歌》观看《海洋之歌》时,不免会想起摩尔的同胞叶芝的诗句:“走吧,人间的孩子!与一个精灵手拉着手,走向荒野和河流,这个世界哭声太多了,你不懂。”(《被偷走的孩子》)孩子与精灵似乎是摩尔的作品中永恒的主人公。影片中本与雪儿的兄妹之情细腻而很有代入感,那种小孩子看到比自己更小的妹妹或弟弟分走了父母的关注而产生的嫉妒之心,以及作为年长者挺身保护妹妹或弟弟的本能,是我们许多大人以为忘记却不曾忘记的,而小观众或许能从中感悟到什么。
片中精灵的形象或滑稽或忧伤,但都拥有温柔的表情和温暖的心灵,即便曾经迷失,犯下过错,但孩子却能成为它们重归正途的领路人。
《海洋之歌》手绘是技术更是艺术,《海洋之歌》将这一传统动画类型的技艺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相比《凯尔经的秘密》,它在画面上更精益求精,就算从电影中随便挑选几十帧制成绘本,也是水准极高的作品。虽然画面仍旧呈现二维平面视觉效果,但构图更为复杂,除了对称之外,还有不少参照了黄金分割。配色上主打冷色调,以期更接近故事发生地的氛围,丰富配色则加深了画面的层次感。
《海洋之歌》由于海豹女能用歌声唤醒精灵,因此音乐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该片的配乐由以“天·地·人”纪录片三部曲(《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奠定江湖地位的法国音乐家鲁诺·库莱斯(Bruno Coulais)操刀,《凯尔经的秘密》的配乐也出自他之手。
此外,以爱尔兰民间音乐和世界音乐闻名的组合Kíla也参与了创作。同名主题歌由嗓音纯净的民谣才女丽莎·汉尼根(Lisa Hannigan)演唱。
去年,《海洋之歌》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与日本的《辉夜姬物语》一同捍卫了手绘动画的荣誉。尽管它们最后输给了《超能陆战队》,尽管CG动画仍会是将来动画电影的主流,但如同摩尔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所言:“手绘动画是永恒不变的,随着技术进步,CG动画会越来越让人惊叹,但手绘动画不会受这些影响。”
导演汤姆·摩尔以处女作《凯尔经的秘密》一鸣惊人,《海洋之歌》是他的第二部动画长片。【对话】
澎湃新闻:《海洋之歌》花费了五年制作,时间主要花费在哪些方面?
汤姆·摩尔:时间主要花费在处理故事情节上,因为要在民间传说和主角一家的故事之间找到平衡。我们在做分镜脚本时就修改过很多次,尝试了各种版本,才最终定下现在这个故事。
澎湃新闻:那么为什么不是直接改编民间传说,而是将它植入一个新故事,并还将背景放在现代的1987年?
汤姆·摩尔:因为我自己对1987年有些怀旧情结(笑),当时我10岁,爱尔兰开始变得现代化。我感觉现代的故事背景更有趣,因为观众可以产生共鸣,唤起他们对那个年代的记忆。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对神话故事的时间背景没有概念,现代背景跟他们的生活有相似之处,他们更可能和影片中的角色有所共鸣。
《海洋之歌》澎湃新闻:音乐对于这部电影太重要了,我知道鲁诺·库莱斯和Kíla在你开始做分镜脚本时就加入到创作团队,很好奇你们是如何合作的。
汤姆·摩尔:我们之间更多是一种反复讨论协商的合作方式。有时我们对于故事的处理会有不同看法,比如说,我们讨论觉得某个场景人物说话太多,有点无趣,就将那个部分改成用音乐填充。还有一个例子是我们感觉关于妈妈的回忆画面太多了,所以鲁诺提出只用丽莎·汉尼根(除了演唱主题歌和插曲外,也为妈妈一角配音)的歌声作背景,这样即便妈妈不出现在场景当中,观众也能感受到她的存在。
《海洋之歌》澎湃新闻:可以谈一下你的构图吗?感觉《海洋之歌》中很多画面都遵循黄金分割或者对称性。
汤姆·摩尔:我们看了很多古代的艺术作品,比如说一些古代的石雕,上面有很多抽象的图案,例如螺旋、同心圆等等。电影构图也受此影响,我们试着去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一个像房间一样安全舒适的世界。另外我们用圆来表达像子宫一样舒适安全的环境,而当人物要去寻找外面的世界的时候,画面中的对称性就被打破了——是想传达这样的一种意思。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中都出现了大量符号,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吗?比如单螺旋……
汤姆·摩尔:这部电影含有诞生与重生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关于母性的主题。电影贯穿的主题就和妈妈的形象、家的意义相关,螺旋象征着一代代的传承。除此之外,比如水就象征着人的潜意识与情感,水的变化也反映出人物经历的变化。相较之下,简单地去享受看电影的过程会更有趣,象征意义是更加潜意识的东西。
《海洋之歌》澎湃新闻:制作一部动画电影的过程中,你最喜欢哪部分?最不喜欢哪部分?
汤姆·摩尔:先说最不喜欢的吧(笑),应该算是筹资这一环节吧,是比较辛苦但又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最喜欢的应该是配乐,这是我掌控得最少的一个环节。花在绘画上的时间要好几年,而配乐录制只用几天就能完成,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给电影做配乐的音乐家。而几天工作之后,电影会比原先单纯的画面精彩一倍,这让我非常兴奋。
澎湃新闻:你认为手绘动画和电脑动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你的作品会一直坚持手绘,不采用电脑设计吗?
《海洋之歌》汤姆·摩尔:我刚去看了《海底总动员2》,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画面非常真实,就像这些角色是生活在现实世界当中。这也是CG动画的特点,它们试着去复制现实世界,感觉就像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相比于CG动画追求真实,手绘动画更多利用的是符号和图像语言,与图画联系更为密切。手绘动画是永恒不变的,随着技术进步,CG动画会越来越让人惊叹,但手绘动画不受这些影响。现在看来我还是会继续做手绘动画,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值得我探索的东西。
《海洋之歌》澎湃新闻:如今距离《海洋之歌》已经过去两年了,下一部作品有何进展?
汤姆·摩尔:我正忙于制作第三部动画长片《狼行者》(Wolfwalkers)。(还会花费另一个五年吗?)哈哈,有可能,有可能。我们现在还处在做分镜脚本的阶段。创作出一个好故事要很长时间,开始会觉得故事无可挑剔,一旦开始做分镜脚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在第三次重写故事,角色都已经设计好了,动画制作也在启动当中,但故事本身还需要继续打磨。
澎湃新闻:还有哪些你非常想用动画讲述的故事吗?
汤姆·摩尔:有的,但可能不会再是爱尔兰民间传说了。我有考虑别的方向,比如说将一本书改编成电影。另外我已经做了16年的导演了,可能会开始做制片人,帮助其他年轻导演讲述他们的故事,下一部作品之后可能会向这个方向改变吧。
不过,即便是把书改编成电影,也会是动画电影。我个人对真人电影的拍摄不太了解也没有太大兴趣(笑)。
《海洋之歌》-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