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痕迹︱浮盈十年

简容
2016-08-11 18:2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十年前,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首次列入宏观层的经济目标——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明确“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2012年,十八大报告再次确认“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十年来,国人的财富观念和财富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源于金融资产价格上升的财富效应究竟如何?本文尝试捕捉这一效应留下的经济痕迹。

先来界定一下讨论的范围:

财产性收入。根据国际标准定义,财产性收入指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将这两种类型的资产交由他机构单位支配时所产生的收入。所以房产及房租是不包括在内的。客观上,我国居民个人拥有的自然资源很少,因此国人的财产性收入基本就取决于其金融资产的表现。

居民金融资产的估算。由于统计部门不提供居民金融资产的存量数据,所以我们只能进行估算——1992年以来,央行每年的年报都提供经济五部类的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账户),即住户、非金融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国外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负债上的变化(即金融资产流量数据),其中住户部门由城镇住户和农村住户构成,包含个体经营户。本文假设①住户等同于居民,②1992年前居民九成以上的金融资产为存款,根据储蓄存款的数据以及1992年以来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大致就可以估算出居民金融资产的存量。

居民金融资产的内容。包括存款、证券(股票、债券基金等)、保险、理财产品等。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作者计算

以下是我们对居民金融资产情况的估算结果(如图):

1.截至2015年底,居民金融资产规模在93万亿左右,占GDP比重为136%;

2.居民金融资产中,存款占比已经降至58%,居民基本实现了多渠道的金融资产配置;

3.居民金融资产和M2(广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是同步的,本世纪以来两者曲线的斜率大致趋同;

4.居民金融资产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2年-2002年,快速增加阶段;2003年-2008年,稳定阶段;2009年至今,重新回到快速增加阶段。

5.本世纪以来,居民金融资产占M2的比值就一直稳定在60%-70%之间。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大概可以为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状况做一素描:

1.居民存款的收益取决于央行的利率政策,收益风险很低。过去,存款占居民金融资产在九成以上,目前这一比重已降至六成左右,意味着居民面临的收益风险显著提高——居民存款之外的这四成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理财等,都是随行就市的,直接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或者换句话说,居民与金融的关系日益紧密,居民金融资产的收益日益依赖于金融市场的效率。

2.1992年-2002年,居民金融资产的增加,更多源于收入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2003年之后,居民金融资产与M2的比值稳定,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居民金融资产的增长来源于货币供给的增加,亦即建立在货币幻觉之上。

最后不妨追问:如何才能让浮盈成真?我想很重要的一条是,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实现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只有实体经济起来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才有切实的内涵,否则再美的浮盈也只是朝生夕死的数字幻觉。

这么说吧,金融市场若背弃了服务实体的宗旨,任由 “投机套利”等交易行为的蔓延,那么它也只能沦为赌徒的名利场了,而博弈的结果一定是少数赢家敛聚了多数的存量财富,而非居民整体性的财富增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