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觅远古生物,探索古今罗平

2021-10-29 15: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寻觅远古生物,探索古今罗平 原创 脚爬客 保护地故事 收录于话题#保护地故事 50 个内容 #自然公园 7 个内容

>>> 讲好自然保护地故事

这是保护地故事发表的第50个作品

撰文:梁胜建

设计:魏明格 张也 音频:机灵 毛怀国

视频:毛怀国 动效:毛怀国

编辑:黄波

地球自诞生以来,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有的生命什么也不曾留下,而有的生命却在最后一刻,留下它们存在的痕迹。即使经过亿万年的时间,人们依然能够通过这些痕迹,发现生命最初的秘密。

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黎民百姓,还隐藏着亿万年前生命的秘密,它就是罗平。

从2.42亿年前的生态复苏,到21世纪的民族大融合,时空在这里交汇,生命在这里绽放,下面跟我一起去探寻罗平的前世与今生吧。

地理位置图©脚爬客

01

化石云集,何出此“岩”

“地层就像大自然书写的一本厚厚的古籍,一页页翻开写满了远古时期的故事。”

罗平境内广泛分布的三叠纪碳酸盐岩中,有一组特殊的地层,它厚度大、岩性单一、产状平缓,它就是中三叠统关岭组。

“关岭组”由许德佑于1940年命名,最初是指分布在贵州关岭县附近,代表中三叠世安尼期沉积的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后来在云南东部也发现了该套地层,于是将关岭组范围扩大到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地区,著名的罗平生物群就产自云南东部的关岭组。

罗平地区三叠纪构造分区背景示意图©脚爬客

为系统研究罗平生物群产出化石层位及地层沉积特征,地质学家在罗平县大洼子村附近测量了两个完整的关岭组地质剖面——上石坎剖面和门前坡剖面。

上石坎剖面,岩层厚度约45米,为了保护化石的完整,研究人员采用了人工逐层剥离的开采方式进行开采,在该处采集了鱼类、龙鱼类、爬行类、节肢类、双壳类等古生物化石3000余件用于研究,同时在原地还保留万余件古生物化石,并设立鱼化石考察点——“观鱼台”,用于观赏和科普教育。

利齿滇东龙(Diandongosaurus acutidentatus )正型标本(IVPP V 17761)产自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世关岭组上段 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门前坡剖面位于罗平县大凹子村西北约1千米处,它是罗平生物群化石最重要的化石产地二号点所在地,也是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特级保护区的核心。研究初期,研究人员在此处剥土5000余立方,获得各类化石3000多件,并在此发现世界首例幻龙足迹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上石坎剖面和门前坡剖面不仅为研究罗平生物群沉积、埋藏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沉积学依据,同时也是开展地质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

02

沧海桑田,大灭绝后的生态复苏

“如果说岩层是古籍的纸张,那么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一定是绘在纸张上最动人的图案,而罗平生物群无疑是古籍中最精彩的部分。”

在距今2.514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经历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导致70%的陆生脊椎动物及高达96%的海洋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大家所熟知的三叶虫也未能幸免。

这场规模极大的大灭绝几乎将地球打回寒武纪之前的单细胞生物时代,自此地球生物进入漫长的恢复期。

灭绝事件后的1000万年,也就是2.42亿年前,罗平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地质学家将那片海域称为南盘江盆地,而罗平正处于南盘江盆地的滨、浅海一带。

罗平古生物群生态环境还原示意图©脚爬客

海洋是生命的起点,也是无数生命的终点,相对稳定的浅海海底埋藏了无数的生物遗体。海洋就像一个巨大的沙漏,海底不断接收着海水中沉淀下来的沉积物,一层一层覆盖在生物遗体之上。伴随着沉积物的石化作用,生物遗体也逐渐形成化石。

再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演化,沧海变桑田,原本沉睡在海底的化石出露到地表,为世人展示它们那个时代的繁荣。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

该化石为高背罗雄鱼 Luoxiongichthys hyperdorsalis ©脚爬客(以化石标本为主,该图仅供参考)

2007年10月的一天,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的领队张启跃与同事吕涛,在大凹子村一个叫上石坎的山头采集岩石标本时,发现了一块具有菱形鱼鳞的半截的鱼化石,这块巴掌大的化石,仿佛是一把时光大门的钥匙,自此打开了三叠纪时期繁荣的海底世界。

两块罗平强壮鱼化石标本 (A为正型标本)及新修订的罗平强壮鱼复原图 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截至目前,罗平生物群鉴定命名的化石有7大门类、40属、113种,其中丁氏滇肿龙(Dianopachysaurus dingi)、利齿滇东龙(Diandongosaurus acutidentatus)、云贵中国龟龙(Sinosaurosphargis yunguiensis)为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云南龙鱼(Saurichthys yunnanensis)为三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这些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海生爬行类和大型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之后,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已进入全面复苏阶段。

上石坎剖面各类化石占比示意图©脚爬客

除了鱼类和海生爬行类,罗平生物群还发现有双壳、腹足、甲壳、软体、牙形类以及植物化石。从古生态学的角度看,这些古生物门类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除此之外,全世界首次发现的幻龙水下觅食遗迹、我国首次发现鲎(hòu)类化石和十足目的龙虾类化石,更为罗平生物群的古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罗平古生物群的食物网 示意图©脚爬客 (主要物种形态以化石标本为主,复原图仅供参考)

罗平生物群除了具有科研价值,其产出的化石标本保存精美,埋藏体位多样,侧视、腹视、背视标本均可见,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罗平生物群化石种类丰富,规模庞大,保存完整,堪称我国三叠纪海洋生物化石库,也是继澄江动物群之后云南省内古生物领域又一世界级重要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

著名古生物学家殷鸿福院士对罗平生物群的发现称赞道:“该化石群门类多样,保存精美,是我国罕见的化石群之一,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意义”。

03

著名迤东,山水罗平

云南罗平位于云南省东部乌蒙山系南麓,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滇东高原向黔西南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上,素有“鸡鸣三省”和“滇黔锁钥”之称。明朝时,以昆明为中心将云南分为迤东和迤西,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所写的“罗平著名迤东”,便是对罗平喀斯特景观的极大赞美。

罗平花海和峰丛©图虫创意

特定的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塑造出了罗平以峰丛、峰林、岩溶峡谷、岩溶高原、钙华滩、溶洞、暗河、泉群以及其间发育的河流、湖泊、瀑布群等组合为特征,以锥状峰丛、峰林景观为特色,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分区明显、雄伟壮丽的喀斯特景观。

“金鸡峰丛”是罗平峰丛景观的精华所在,经历了2亿多年的地质地貌演化,峰丛像雨后春笋般矗立在万亩油菜花田之间。驻足远眺群峰,一个个千姿百态,巍峨形奇,不愧为“中国最美的峰林”。

▼请横屏欣赏

罗平“金鸡峰丛”景观©图虫创意

“九龙瀑布群”位于九龙河之上,经流水千年侵蚀,形成十级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层层叠叠的阶梯状水台绕着水瀑蜿蜒而下,裂帛般的白瀑,绿玉般的流水,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九龙瀑布群因其一年四季美景不断,素有“九龙十瀑,南国一绝”的美誉。

“九龙瀑布群”©摄图网

多依河山水秀美、环境清幽、瀑布密布、风情浓郁,每年三月三,当地布依族青年男女盛装云集,赛竹筏、送蛋包、泼水嬉戏、对歌寻伴,更有特色美食,五色花米饭、干酸菜、血肠粑、酸笋鱼让人垂涎欲滴。泛舟其中,有忘却尘世喧嚣、犹坠仙境之感。

多依河©图虫创意

鲁布革峡谷坐落在云贵两省的界河——黄泥河上,与多依河相邻。鲁布革是布依族语,意思是山清水秀的布依族寨子。

鲁布革峡谷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她既有华山的险峻,又有桂林山水的秀美,更有长江三峡的奇观,同时保留自己幽深秀丽的特点,因此,她又有“小三峡”的称号。

鲁布革峡谷©图虫创意

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鲁布革峡谷修建第一个引进外资、设备和技术的水电站——鲁布革电站,它把昔日汹涌奔流的黄泥河水真诚的挽留在这里,形成了今天的高峡平湖。鲁布革电站不仅没有破坏鲁布革峡谷的风景,反而为鲁布革峡谷锦上添花,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一大亮点。

布鲁格水电站建筑之雄伟、布鲁格峡谷两岸之惊险、金鸡峰丛造型之奇特、多依河河水之幽静、九龙瀑布群之秀丽,共同造就了罗平雄、险、奇、幽、秀为一体的自然山水景观。

04

油菜花海,布依风情

罗平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境内居住着彝、布依、苗、回等23个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创造了各种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布依族就是其中一支极富特色的民族。

布依族,秦汉时称“濮越”“越”“僚”等,隋唐时期称为“僚”“俚(lǐ)”“布云”“都云”等。宋元时期,汉族统治者把布依族称为“番蛮”,并发展出“龙、石、罗、方、张、韦、程、卢” 这些既是部落名称,又能划分区域的“八番”,因此,现在的布依族中以此八姓为主。

罗平“螺丝田”和居民群落©图虫创意

明清时期,布依族被称为“仲家”, 亦有“侬人”“沙人”“沙族”之称,为了跟文山一带壮族(也称为“浓人”)区分开,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将居住地罗平县八大河、黄泥河、块泽河、多依河区域等历史上被称为“沙人”“沙族”“仲家”的民族确定为布依族。

水,是布依族神韵所在,族人们居住的地方多依山傍水,为此,他们建造了一种适应斜坡的房屋——“干栏”式吊脚楼。吊脚楼以青山绿水为背景,展示了布依族人民古朴、勤勉、和谐的生活图景。当晨辉初泻、淡雾飘绕时,层层叠叠的“干栏”式吊脚楼,宛如神仙所居,令人神往。

贵阳花溪镇山村 布依苗族博物馆 有较为典型的吊脚楼建筑,也有大量运用石材的布依族传统民屋©图虫创意

罗平赋予了这里的人们山一样的豪迈和水一样的柔情,布依族的人们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自纺自织的布匹,再利用植物靛进行腊染,制成百褶裙,包头巾,虎头帽。穿上衣裙,带上配饰,织布舞、伴嫁舞、狮子舞、龙舞、铜鼓舞,各种各样的舞蹈就跳了起来。

布依族的部分族人依然保留着纺线织布的习惯 图为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王佑镇布依族人正在纺线©图虫创意

在九龙瀑下,在多依河边,优美的舞姿,悦耳的情歌,绘成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青山、绿水、罗平©图虫创意

从远古的土壤中拔升而起的生灵们,不再是古时的模样,但却一样满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山间的雾岚和炊烟,缠绕在吊脚楼的檐角和窗棂,熏染成了千百年人和自然斗争融合的颜色。

而在洼地中,平原上,绵延80万亩的油菜花海随地势起伏,如波似浪,锥状喀斯特峰丛点缀其间,层层叠叠,连绵无垠,开的那么热烈,那么灿烂,让这一首生命的赞歌,永远传唱。

主要参考文献及图片参考来源:

[1]文芠. 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鱼类化石及其古生态学特征[D].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2]周长勇, 张启跃, 吕涛,等. 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产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J]. 地质论评, 2014, 60(2):285-298.

[3]胡世学, 张启跃, 周长勇,等. 罗平生物群—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及中三叠世生物大辐射的见证[C]//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0.

本文版权归属保护地故事,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阅读更多自然保护地故事,请关注保护地故事(ID:NRstory)

原标题:《寻觅远古生物,探索古今罗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