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争议“养熊业应否淘汰”背后:活熊取胆是否属于虐待动物?
在日前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争锋中,代表产业声音的中国中药协会药用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甚至搬出了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即将通过的《中医药法》相关条文作为理据,称上述法律为野生动物用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不过,野生动物保护界并不认同上述看法。
8月8日,多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及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负责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活熊取胆”应属于虐待动物行为,已经被新修订的野保法所明确禁止,并且在目前新野保法实施细则及相关名录还未公布的前提下,专委会拿新野保法为其“辩护”还为时过早。
针对动保人士的质疑,专委会相关负责人8月10日向澎湃新闻回应称,“是否属于‘虐待动物’这个问题很复杂,黑熊养殖有相应的行业标准,这还是要让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来定。”
而管理部门的态度依旧不明确,国家林业局的一位负责人则向澎湃新闻表示,“既要把野外的管理好,又要让产业发展,这是一种兼顾吧。”
专委会:黑熊养殖不可能说淘汰就淘汰
8月5日,澎湃新闻独家报道,中国中药协会药用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发函“叫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称国研中心)。
国研中心此前发布《我国活熊取胆的现状与养熊业战略转型的建议》调研报告,建议2020年后,通过发展替代技术、做绝育手术、发放财政补贴等方式,争取在2035年甚至更早时间淘汰养熊业。
专委会称,国研中心的上述报告与刚刚通过的人大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即将通过的《中医药法》的大背景相悖。
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下称新野保法)在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并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但对于野生动物商业利用的争议却并未随着新野保法的修订而中止。
专委会向国研中心发函称,刚刚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新野保法”)“对动物入药予以肯定”,明确了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科学论证,纳入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不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上述说法与新野保法第二十八条基本相符。专委会认为这一规定为野生动物入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而此前征求意见的中医药法(草案)则提出,“鼓励发展人工种植养殖,支持开展珍贵、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繁育及其相关研究。”
在专委会看来,上述两部法律相互呼应,为包括黑熊在内的野生动物入药提供了法律支撑。
专委会一位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国研中心相关调研报告在网上发布之前,他们已通过其他渠道看到了报告的纸质版本,专委会认为该报告“不合时宜”,报告中关于2035年甚至更早时间淘汰养熊业的相关内容并没有得到相关法律的支持。
7月28日,福建归真堂在看到这份调研报告后,向澎湃新闻回应称,“我们正在商讨应对。”
“因为一些组织对黑熊养殖行业的‘攻击’,社会对活熊取胆的争论,黑熊养殖这个行业已经被打压了20多年,养殖企业已由原来的100多家,缩小到现在持证的68家,但不可能说淘汰就淘汰,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上述专委会负责人说道。
该负责人透露,这份报告发布后,包括福建归真堂在内的会员单位开会讨论如何应对,最后决定8月2日当天给国研中心发函,希望他们消除影响,“把这件事澄清一下。”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专委会经中国中药协会批准,于2014年成立,包括福建归真堂在内的药用动物养殖、生产加工企业为其主要的会员单位。中国中药协会官网显示,时任专委会筹备组组长、现专委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刘继德,为黑龙江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养熊殖基地。
专委会在成立大会上表示,“将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与政府沟通,为企业服务,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宣传我国药用动物保护和人工饲养药用动物所取得的成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看病治病对动物药的需求”。
动保人士:活熊取胆违反“禁止虐待动物”条款
然而,相关研究者以及动保人士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8月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在目前新野保法实施细则及相关名录还未公布的前提下,专委会拿新野保法为其“辩护”还为时过早。
解焱认为,黑熊能否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还不确定,因为新野保法中有一条明确规定“禁止虐待动物”,凭这一条黑熊养殖很难通过专家的认可。
“我认为‘活熊取胆’就属于虐待动物,事实证明,长期‘活熊取胆’使黑熊得肝癌的几率是非常高,严格说来,这也属于虐待动物的范畴。”解焱说。
解焱强调,即使黑熊被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可以人工繁育,但也并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允许“活熊取胆”,“这是绝对没有依据的”。
它基金秘书长张小海也认为,新野保法首次增加了“禁止虐待动物”条款,“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他认为,既然法律中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在实施中就应当落实,而很多兽医在公开场合表明,长期用于取胆汁的黑熊,是没有健康的,“这是一个非常残忍的行为,属于虐待动物的范畴。”
此前,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监管处一位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新法从法律上将野生动物划分为野外种群和人工种群,这种变化给管理部门增加了新的问题,“今后的管理需要把握好如何区别对待这两类野生动物,哪怕是同一种梅花鹿,也要采取两种管理措施,这在执法当中增加了鉴定和认定的难题,但是法律代表的是全民的意志,法律通过后,我们作为执行部门,就要不折不扣的去执行,执行的过程中就要想办法,既要把野外的管理好,又要让产业发展,这是一种兼顾吧。”
但动保人士对此表示担忧,在中国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本土机构“美境自然”创始人张颖溢博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对于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法律上可以用“不得威胁野外种群”这类说法,但实际操作中却会由于缺乏调查数据及调查难度高等因素而很难评估和操作。
“人工驯养野生动物需要花钱养殖,养完后按照现在的标识管理制度管理,需要做标识,做完标识才能够上市,这样由于管理成本增加,商品的价格也会上升,价格很高的话就有可能会刺激一部分人铤而走险去直接盗猎野生个体,因为这样的成本更低。我认为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对执行者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管理跟不上,对于濒危物种的野外种群就有可能是灭顶之灾。”张颖溢说。
针对动保人士的质疑,专委会相关负责人8月10日向澎湃新闻回应称,“是否属于‘虐待动物’这个问题很复杂,黑熊养殖有相应的行业标准,这还是要让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来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