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什么有些女权主义者反对希拉里当美国总统?
2015年4月,希拉里推特发文,宣布将竞选2016年美国总统大位。同年9月份,在与电视剧《都市女孩》(Girls)导演、编剧兼主演莉娜·邓纳姆(Lena Dunham)的对话中,她声称自己绝对是女权主义者。这离她宣布竞选美国总统仅隔短短五个月。跟八年前一样,此次竞逐总统宝座,希拉里依旧大打女性牌。
然而,希拉里是否女权主义者,并不是她的一句“绝对”就能决定的。就是否视希拉里为同类,是否支持其竞选美国总统而言,女权主义者之间根本无法达成共识。相反,TA们纷纷因迥然各异的立场态度而唇枪舌剑你来我往。
如果以对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的态度来作区分,中国女权主义者大约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希拉里当选有助于女权主义运动,进而支持其竞选,此派自然包括认同希拉里女权主义身份的人。在她们看来,作为女性政治家的希拉里在政治上的成功就是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希拉里在女权主义运动史上的成功。虽然希拉里的一些言行令女权主义者失望,但这是她在男性政治框架下的不得已而为之。希的许多主张与行动,完全表明她是一名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如1995年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提出“人权就是妇女的权利,妇女的权利就是人权”的主张;再如她于2015年与其他两位女性共同发布世界女性权益报告《打破天花板》。一位网名“女权月”的女权主义者指出,“如果希拉里不秉持女权主义立场,在一个男权社会她将会更如鱼得水”,可正因为希拉里是女权主义者,她在明知女权主义无助于她总统竞选大业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其女权主张。女权月进而指责那些拒绝希拉里的美国女权主义者,认为希拉里为美国女权贡献颇多,但美国女权却未能给予希拉里相应的政治回报。
“打破天花板”在对希拉里女权主义者身份持摇摆态度但支持其总统竞选的女权主义者那里,希拉里不断打破男权社会为女性设置的层层壁垒,一步步走到今天美国总统候选人的位置本身,就是女权主义行为,哪怕希拉里本人的真实意图根本不在推进女权主义运动。并且,打身份牌是美国常见的竞选套路,奥巴马不就是一个成功典范吗?为什么奥巴马的种族牌让很多人热泪盈眶,希拉里的女性牌就得遭遇千人指责、万人质疑了?
这样的双重标准使得诸多女权主义者十分不满。新媒体女性网络负责人李思磐就为此打抱不平,如在2014年《如何报道政坛女性——2013年两会媒介监测基本发现》一文中,她批判一些西方媒体用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诡计多端、野心勃勃的麦克白夫人来指代希拉里。
对于支持希拉里角逐总统宝座的美国女权主义者来说,倘若希拉里斩获总统宝座,那便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男权社会所建构的最结实坚硬的天花板将被打破。因此一些心急的美国女权主义者,如美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布赖特顶着完全可预见的漫天攻击,诅咒说地狱为不支持女人的那些女人预留了特殊位置。这样的迫切心情,在支持希拉里的中国女权主义者那里虽然不能说没有,但实在寥寥。因为放眼世界,作为一国最高领导人的女性虽然很少但并非没有,况且,在中国几千年文化里出过为数不少的女主。
希拉里的中国女权主义支持者,如前面所说,强调其政治成绩客观上对女权主义运动的推动作用。不过,这也似乎是她们唯一可信心满满拿去争辩的内容。毕竟,希拉里的政治行为,尤其是其充满帝国主义色彩的军事主张,完全是与女权主义诸多理念相违背的。因而不可避免的,希拉里的女权主义支持者所持有的支持理由过于单一。而这也是支持希拉里的美国女权主义者所遭遇的困局。
与“挺希”女权主义者或原因单一,或心里没底的尴尬处境相比,“倒希”女权主义者相当理直气壮。发酵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激荡美国社会直至今天的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与前两波女权主义运动有着本质差异。此前两波着重追求男女同权,即女性要享有当前社会下男性所享有的一切权利。而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则清楚看到现存社会结构及建构在其之上的权利本身所具有的父权至上性。在父权制理念之下所建构的社会中追求平等的性别权利等于是在追求对人类本身的异化:被父权制理念所建构的女性在追求同样被父权制理念所建构出来的男性所享有的“权利”。作为被生生制造出来的物品,男女两性以及不被此理念所容忍的其他性别都是受害者。因而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的诉求是以新的道德伦理替换为父权制理念背书的西方主流道德伦理,且以此为指导,彻底重构当前社会体制,以建立一个所有人可顺畅呼吸的社会。美国女权主义者一边在继承前两波运动遗产的基础上继续其未完成的事业,如对建立在性别歧视之上所有事物的反对,一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现存制度及规范的批判,以及对现存体制替代者的寻求上。虽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中国女权主义者循着西方女权足迹争取西方主流意义上的平等与自由(比如在政治、法律面前的平等,以及机会平等;比如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免于他人干涉的自由以及实现自我的自由),但TA们中的许多人已相当熟练地运用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中所产生的女权主义理论,对接受既存社会体制并寻求此体制内权利的前两波女权主义运动进行反思与批判了。
显然,全身上下渗透着新自由主义思想、以资本主义发言人亮相且由衷支持帝国主义理念的白人精英希拉里,与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的诉求完全背道而驰。与美国国内反对希拉里的女权主义者一样,一些中国女权主义者也因此而厌烦希拉里。
再者, 即使希拉里是女权主义者,她也是典型的新自由女权主义者。与经典自由女权主义不同,前者对自由主义展开内部批判,犀利地揭示出其自由民主宣言对女性的排斥,新自由女权主义则完美镶嵌在新自由主义框架内,并不时助力之。具体来说,新自由女权主义者力捧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个体主义,完全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从社会体制转嫁到了个体努力之上。进一步说,TA们虽然对性别不平等有着清晰的认识与体会,却否认现存社会、文化及经济对该不平等的巩固乃至促进。因而,TA们所强调的,是个体对自身的全权负责:我成功了完全是因为我个人能力的强大,至于你的失败,抱歉,你可能是太软弱了。
新自由女权主义与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帝国主义、异性恋霸权以及跨性别恐惧症深刻交织在一起,如今在女权主义内部饱受批评。在很多中外女权主义者眼里,希拉里可谓新自由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女权主义学者钟雪萍本月初撰写《希拉里选择女权主义还是女帝国主义?》一文,指出希拉里的政治生涯深嵌在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逻辑之中,与此同时批判了性别本位主义者过于简单天真的逻辑。此外,希拉里两次竞选大打女性牌,有绑架女权主义者的嫌疑。似乎你如果不支持我,那你就不是女权主义者,其中的粗暴已直接被奥布赖特演绎得淋漓尽致。这引起了诸多女权主义者的反感,尤其是作为女性主义学者的女权主义者。在今年2月份题为《两百岁的驴》一文中,钟雪萍认为希拉里用女性身份,乃至诅咒手段争取女性选票的做法,可谓黔驴技穷。此外,钟表示,即使希拉里上位了,那也是精英主义而非女权主义的胜利。
当然,一些女权主义者也不放过希拉里数次处理克林顿性丑闻或因屈从于软弱的隐忍,或出于政治投机的隐忍。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样的隐忍都被一些人视为对女权主义者的背叛。
不过,与美国女权主义者对希拉里竞选总统的高度敏感以及由此而来铺天盖地的言论相比,中国女权主义者对希拉里及其总统竞逐的关心度甚低。TA们围绕的问题与美国女权主义者关注的中心问题无异,即希拉里是否为女权主义者,女权主义者是否要支持希拉里,并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或开启新的议题。而TA们的讨论所给出的答案,也已经在美国女权主义者的讨论框架内。
中国女权主义者对此事的冷淡,部分地或许与整个中国对美国总统大选所持的围观态度有关。但更主要的问题在于,Ta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为女权主义正名中。其中原因自然不难想象。倘若更多的人真正愿意去了解女权主义,不再高筑城墙,且往内乱泼脏水,中国女权主义者的关注点自然会更加多元。要知道,世界上本来也是没有墙的。并且这样一来,TA们的层次也将从反复强调女权主义不是与男人作斗争上升到对社会体制、理念的反思、批判及推进上。
(本文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博士)
上海文艺评论基金特约刊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