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线是有用的大脑,离线是有趣的大脑

2021-10-29 08: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慢一点也没关系》(00:42)
在线是有用的大脑,离线是有趣的大脑

书名:《慢一点也没关系》

作者:[比利时]吕克·斯维宁

大脑太复杂。以前人们主要关注大脑中隐藏着特定功能的某些部位或区域,而今,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脑网络,能将大脑中距离遥远的区域也连接起来。

重点介绍其中三个网络:默认网络、中央执行网络,以及在两者之间切换的突显网络。

美国神经学家马库斯·莱希(Marcus E. Raichle)有一次在用磁共振功能成像仪(fMRI)扫描人脑时,偶然发现了默认网络。莱希发现,躺在磁共振成像仪里的人,明明不需要也不能做任何事,却仍然激活了一个脑网络。

这个脑网络连接着大脑中相隔很远的区域。而当测试对象需要做任务(比如解谜)时,这个后来被命名为“默认网络”的脑网络就立刻沉寂了。

有人也把默认网络称作“休息网络”,这有点误导人,它和睡觉相似,你在睡觉时大脑也在努力工作,会强化记忆力,并清除各种废物。我更倾向于用“离线网络”这个称呼。

当你处于离线模式时,大脑其实非常活跃。例如坐在长椅上沐浴着阳光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过,这种时候才会产生真正绝妙的想法。这可不是巧合。

离线网络能激发创造力、同理心,并营造出良好的自我形象。因此,我可以这样说:你的大脑在离线时做的工作最有趣。

当你畅想未来时,离线网络也会活跃,这能让你更好地领导别人,更有效地教导别人,因为创造力和同理心都来自离线大脑。

除了离线网络(休息网络),还有在线网络(注意力网络),科学家们也将在线网络称为中央执行网络。注意力是指我们在某个时刻让自己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情,把其他东西都抛到一边。当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人们就能完全投入手头的工作当中;反之,则会不自觉地开始白日做梦。神思恍惚,不知不觉就放下了手中的报价单,转而去思索晚餐该吃些什么,或者发现自己已然置身于离线的世界之中了。

当你专注于某件事情,例如停车、解决危机,或者破解数学难题时,就会使用你的在线网络。这个网络用处很大,如果没有它,我们将没法解决需要执行力的问题。

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生活里,在线网络和离线网络之间的平衡常常被打破。

人们只对以任务为导向的在线网络青眼相加,而常常忽视离线网络。有人可能会反驳:统计学问题能让我感到平静。但一般来说,过多的在线大脑活动会让人过度紧张,从而产生压力,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当然,你的大脑并非总是在线几个小时,然后又离线几个小时。现实中,大脑在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频率非常高,往往在一瞬间就能完成。

假如你开车去旅游,你会密切注意路面情况,尤其在繁忙的高速公路及其支路上。但当车流顺畅时,你的思绪就会游移:没把那封邮件发出去,希望不要给同事添麻烦;顺便希望景区风和日丽,如果下雨就完蛋了,就像上次在威尼斯一样……直到出现堵车,你的在线网络才回来。

所以我们的大脑可以在白日做梦和只专注于“此时此地”之间完美切换。

脑网络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有时,在线和专注非常重要;有时,大脑离线则一刻值千金。反之亦然。

请注意!如果你一直使用在线网络,过度专注于某项任务,就可能会忘记很多事情,比如某个重要之人的生日,甚至还会发生把孩子忘在车里这种事。离线网络也有缺陷,如果在堵车时陷入沉思,那么可想而知,交通事故离你也就不远了。

我们必须在离线网络和在线网络之间保持平衡,因此人脑有一个网络来监管这一平衡,称之为突显网络。它时刻监控着大脑环境,也密切关注着我们身体中的所有变化。决定接下来是运作离线还是在线。

如你遇到了生命危险,就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离线网络上,想着提出什么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你的注意力必须集中于外部环境,以便能够立即做出反应。

这时候,我们的突显网络就发挥作用了。它能够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将大脑切换到在线模式,反之亦然。这样,突显网络就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尽可能高效地处理大量信息,筛选出重要的内容,从而帮助我们渡过潜在的危机。

突显网络的选择并不多——它只能激活离线网络和在线网络这两者之一。如果某个信号具有危险性,非常紧急,那么在线网络就会被激活。而如果情况允许我们走神,那么离线网络就能发挥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倾向于将突显网络称作“交换网络”。

有的事情触发交换的速度比较快,比如疼痛就会立即吸引交换网络的注意,并让它激活你的在线网络。

当你疼痛时,是否尝试过用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很难对吧?唯一真正有用的做法是在其他地方施加疼痛。

身边发生的动静也是突显网络极为重视的信号。移动的物体会立即引起大脑的注意。

有一次,我正安静地坐在水边,将脚泡在水里。忽然我就被吓了一跳,原来是一只小鸟从相距不远的地方向前跳了几步。这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物体开始移动,在线网络就被激活了,因为交换网络发出警报。

想想原始人吧:他害怕所有的动静,因为哪怕是最小的动静都可能代表着危险的降临。而如果身边的环境安静了太久,我们有时也会失去冷静,这也就是暴风雨前的沉默。

推荐阅读:

《慢一点也没关系》
作者:[比利时]吕克·斯维宁
译者:常江涵、许楚琪

编辑推荐

★资深压力管理专家,专治各种压力过大。

最近,你有没有感觉过度焦虑、又忙又累、人际困扰、职业倦怠?你为什么总没有时间放松?为什么总害怕来不及?比利时社会心理治疗师吕克·斯维宁博士,同时又是统计学家和商业顾问。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致力于压力研究,依据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大数据统计和商界人士经验,结合20余年研究成果,研发出了这套专为快节奏内卷时代量身定制的高效工作手册和休息法则。

★科学教你平衡大脑,健康大脑才能更高效。

该书颠覆传统认知,用前沿神经科学揭秘大脑日常工作模式,生动通俗的为我们介绍了集中注意力的“在线大脑”和负责创意想象的“离线大脑”的分工和工作机理。告诉你让大脑保持平衡的重要性。正如作者一再强调的,时常放缓节奏、放空自我的人,才更容易让“离线大脑”发挥效力,从而创意满满,灵活应变,问题迎刃而解,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10大要义、14个方法。“慢一点”反而更高效。

是什么主导着我们的行为?无聊与创造力的关系?职业倦怠了怎么办?如何减少生活中的慢性应激?书中精准总结了压力、疲惫的成因,针对不同问题给出保持大脑健康与活力的10大基本要义。和高效睡眠、养成成长型思维方式、逆转消极、学会联想、寻找心流等14个进入离线大脑的方法。贴近生活,无需专业训练,即学即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改善熬夜、失眠、肥胖等亚健康状态。帮助人们远离心理“现代病”,改善人际关系,重拾创造力和同理心,重新掌控自己的工作进度和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效率和品质。

 

内容简介

无休止的工作,烦琐的家庭事务,电子产品中的信息爆炸……我们被裹挟着向前狂奔,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越来越少。于是,压力、焦虑和职业倦怠接踵而至,我们逐渐失去了同情心和创造力,甚至疏远了身边的人……

在这个快节奏的内卷时代,能够高效地休息放松至关重要。在20余年压力研究经验的支持下,比利时著名医学家、社会心理治疗师吕克·斯维宁博士指出,想要在每天激烈的竞争压力中生存下来,偶尔让我们的大脑处于离线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书给出了14个进入离线大脑的日常技巧,帮助我们以更科学、积极、平稳的方式处理压力,养成健康的用脑习惯,恢复活力和创造力,并最终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效率。

 

作者简介

吕克·斯维宁(Luc Swinnen):比利时保险医学和统计学家、社会心理治疗师、商业顾问。20世纪90年代起深度参与压力研究工作。遵循大脑功能规律并结合20余年经验,开发出了相适应的工作模式。已出版作品有《压力与倦怠问题的 101 个答案》《过度友好》《不要给倦怠机会》等。

 

译者简介

常江涵: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荷兰语专业,荷兰语、英语译者,自由插画师。曾任根特大学语言中心翻译。译作有《隐形天赋》《情绪之书》。

 许楚琪: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荷兰语专业,荷兰语、英语译者。曾接待比利时法兰德斯文化部部长、荷兰前文化参赞访华。参与接待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访华工作。

 

精彩点评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接管人类的工作,它们从不疲倦、不休假、不罢工。 但是,只要我们为大脑提供有效的休息,人类就可以通过情感和创造力将自己与机器人区分开。任何想要为自己的离线大脑创造良好环境的人,都能够在本书中找到必要的灵感。

——脑信息网络联合创始人 埃迪·范登布里勒

 停顿,实际上会使你的前进更加充满活力、内涵丰富,方向也更清晰。它有助于我们坦然面对前方我们为之担忧、感到信心不足的一切。

——正念减压疗法创始人 乔·卡巴金

 当你放眼四周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大脑。

——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 比尔·盖茨

 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平静下来,心灵会产生更大的空间,让你注意到更多微妙的事情——这时候你的直觉开始发展,看事情更加透彻,也更能感受现实的环境。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 史蒂夫·乔布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