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道明镇竹艺村:一场设计、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正是曾经陶渊明笔下描述川西林盘的动人图景。林盘是成都平原典型的农村聚落,这种传统生态聚落延续至今长达四千余年,是一种传统生态聚落,更是厚重文化的载体。
在崇州市的川西林盘打造中,“四不五原”规则正可谓是洗尽铅华,回归本真:不大拆大建、不挖山填塘、不过度设计、不冒进求洋;最大程度地保护原生态、留下原住民、保留原住房、尊重原产权、使用原材料。对原有房屋和肌理以尊重为主,坚持多保护,少开发,才为人们留下本味的川西林盘。
而在川西林盘的打造与修复中、在崇州“乡村振兴”表达里,道明镇竹艺村一直是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道明竹编
竹艺村并不是一个行政村,而是龙黄村9、11、13组自然形成的林盘聚落,位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所在地崇州道明镇,作为历史悠久的竹编之乡,道明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已有约两千年,以竹为名,让文化沉淀。
有专家指出,设计、文化与艺术应成为乡村振兴前期的启动资源与后期长久存在的灵魂要素,如此,我们在竹艺村的发展路径中亦可看到该理念的精准表达。
竹艺村最初以“竹里”为舞台,由“网红点”打造向片区综合开发更新迭代。作为川西林盘代表地标,其与周围树木、花草、青山、田野浑然一体,描绘出一幅有川西特色的生活画卷。不仅如此,“竹里”还代表中国农村走进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有效助推竹艺村更好地走出去,以此来达到设计、文化与艺术的相互渗透,构建诗情画意的川西林盘。
竹里
现在的竹艺村不仅是旅游目的地,更是承接举办各项艺术活动、时尚展品发布等活动的优质载体,真正让从历史中走出来的竹编与国际交流沟通,使其再焕生机。
近年来,崇州市充分发掘竹艺村所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金字招牌,在道明镇竹艺村,手工竹编小店“知竹”、宁静风雅的“三径书院”、介绍竹编历史的“竹艺博物馆”、标志性建筑“竹里”等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及空间不断为竹艺村增色增收。
数据显示,道明镇竹编产业创收超过1.3亿元,接待游客6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有效处理好了“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
以林盘为基底、以竹编为纽带、以“竹里”为“导语”,道明镇竹艺村提供了一份具有崇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方案,其是一场设计、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也是川西林盘当代语境下的重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