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安仁镇的华丽“变身”,看华侨城如何以文旅助力乡村振兴

蔡木兰
2021-10-27 14:47
地产界 >
字号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10月16日至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六届安仁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举行。论坛期间,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学术机构、中央企业等各界人士走进安仁镇,切身感受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安仁镇的变化,思考“安仁模式”的乡村振兴,探讨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新动能。

此次论坛举办地安仁,便是央企华侨城集团落实乡村振兴、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果。

因地制宜,形成“安仁模式”

安仁镇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特色文化,但在早前一段时间,缺乏文旅配套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尚未形成等掣肘小镇高质量发展。

自2016年华侨城入驻安仁以来,华侨城践行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基于安仁的特色与优势,确立以文博为核心,文博、文旅、文创“三文融合”的发展思路。“文博”为产业发展推动力、“文创”为产业发展方向、“文旅”为产业市场根源,形成“三文”产业生态圈。

以安仁镇内斜江河为分界线,分为南北两岸,北岸建设安仁古镇,南岸建设美丽乡村,形成“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布局,“双轮驱动”为引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安仁公馆老街夜景

安仁古镇历史悠久,取“仁者安仁”之意得名。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建安仁县,距今有1380余年历史。

华侨城围绕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定位,深挖古镇文化与特色,在保护古镇原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古镇房屋、街道、优秀历史建筑采用“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完全可逆”的修缮方式。而如何将古镇观光模式转变为旅游度假模式,华侨城选择为古镇注入新鲜“血液”,以此丰富古镇文化与娱乐。华侨城引入四川传统文化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非遗油纸伞、茶道等传统文化,打造IP,丰富古镇内涵,如全新衍生的《今时今日安仁·乐境印象》IP沉浸式戏剧游戏,以及安仁论坛、安仁双年展、镇博会、中国小镇美学榜样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活动IP。如今的小镇有了新的使命、新的活力,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正在持续呈现。

今时今日安仁·乐境印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传承人杨隆梅对安仁古镇的发展很有信心。她说,华侨城很重视文化产业,选择了一些不可复制的资源,随着道明竹编、非遗油纸伞、茶道、唐卡的入驻,安仁古镇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安仁古镇就如一个“文化窗口”,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甚至是体验这些民间技艺。

四川省茶艺协会副会长及蒙山派茶道传人杨薇说,大邑县、安仁都有着太多的故事可以讲。她选择将茶馆开在安仁也是想做一个讲故事的地方。“安仁能让人静下来,它留得住人。”

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大帆总结“安仁模式”的四大核心亮点,即以人为本、文旅先行、开放共享、双轮驱动。以人为本,关注农民、城镇居民的需求,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原住民成为最大受益者;文旅先行,文旅业是华侨城的强项,通过调研、分析,寻找适合发展文旅业的乡村,以文旅带动发展,助力其实现乡村振兴;开放共享,深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引进先进优秀企业,一起将项目做大、做强;双轮驱动,以镇带村,将安仁古镇的文旅运营,与南岸美丽乡村结合起来,惠及更广泛的群众。

2019年以来,安仁古镇景区实现“三文”产业产值25亿元,接待游客人数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

打造“美丽乡村”样板

“安仁镇的变化简直‘一天一个样’,发展太快了。”家住大邑县,在安仁镇跑的士的刘师傅发出感慨。

安仁镇的发展不仅带动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周边的居民也得益于发展带来的机遇。正如刘师傅发出的感慨,这些年安仁镇的变化有目共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就业。

安仁古镇·南岸美村

如今在南岸美村溪地阿兰若当店长的刘西瑶就是其中一个。回安仁前,刘西瑶辗转于成都和西藏,主要从事设计。在外务工期间,刘西瑶多次听到朋友提起家乡的变化,她怀着好奇与期待回安仁,“我们自己本地人看到安仁古镇的变化,都觉得越来越漂亮,对家乡有一种自豪感。”

2020年3月,刘西瑶决定回到安仁,入职离家只有一两公里的溪地阿兰若民宿。在公司的培养下,短短一年,她从前台升格为店长。回安仁的这一年多来,刘西瑶形容,很开心、变自信了。此外,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也想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锦绣安仁奇境花园

南岸美村是华侨城集团在西部探索的首个乡村振兴项目,它由原来的三个行政村构成,占地约2620亩。南岸美村以鲜花和艺术为亮点,实施“景观公园化、产业主题化、村庄共享化、管理智慧化”战略,搭建多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众创平台,打造了奇境花园、乡村会客厅、艺术家工作室、乡村生态博物馆、精品民宿、花田绿道等特色产品,形成生态农业示范、亲子科普体验、美丽乡村休闲的综合型业态,是一座集休闲、度假、康养、旅居于一体的开放式乡村美学度假综合体。

南岸美村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核心区”,带动发展现代景观农业为主的“乡村振兴协同区”,形成一核两翼的总体规划结构,再通过网络化的绿道体系串联整个区域,实现全域开放、联动发展。

截至2021年7月,南岸美村实现年游客接待11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3.2万元,较2017年人均年收入增幅达200%。南岸美村项目不仅受到各级政府部门高度关注,还吸引了康佳创投、乡伴集团、影视学院、西华大学、成都农科院、地平线研学、君看文化演艺等社会资源的聚集。

据数据统计,在地相关企业中,各企业90%以上职工为本地员工,带动了600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

继续深耕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华侨城集团确立了“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文博文创等多业务特长和全国布局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共生美村艺术季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依靠路径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华侨城打磨出一份份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华侨城方案”。

到目前,华侨城已在京津冀、长三角、中西部以及海南、云南等区域,建设和运营近30个特色小镇和乡村项目。华侨城在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以及定点帮扶贫困县的资金投入累计达163.5亿元,帮助16万贫困群众脱贫,通过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所形成的开放式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4000万人次。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凤喜表示,华侨城将继续主动融入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好文化旅游的“国家队”“顶梁柱”的带头作用,坚定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同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展现更大的担当,实现更大的作为。

    责任编辑:黄莉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