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围观|“巴铁”路面测试:“投资回报应该放在安全性后面”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贾茹
2016-08-04 21:15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2016年8月2日,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巴铁1号试验车启动综合试验。“巴铁”是一种新型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 设计适用于城市主干道路面的上空,依靠电力驱动。同时又有媒体报道,这个热炒的“巴铁”项目背后是某网络金融P2P理财公司在运作,其资金链风险很高。 对于巴铁运营的可行性和投资风险,市民们这样说:

薛女士,曾经从事轨道交通行业三年半

“我觉得这个是不可行的。”

“这个巴铁项目出来应该从整个城市的规划上有很长远的考虑,现在直接把这样的车型和成品放出来,应该适合什么样的城市和条件呢?”

“据我所知,这个巴铁其实已经不算新技术。”

“德国我所知道的信息它已经有这样的‘巴铁’了,不用占用公路上的地理面积,也已经在运行了。”

“技术上不能说是领先了,而且国内运行的条件是不成熟的。”

“它运行要受城市交通设施的限制,比如高架,桥梁的高度。”

“我们现有城市大部分已经建成,难道为了运行这个巴铁再去重建或者重新规划吗,这会花费很大成本。”

“巴铁运行在地面上的也只是一些小型轿车,像suv稍微大一点的车子高度上都会有限制,我觉得这个都是不现实的,可行性和效果不大。”

“巴铁总体来讲具有和地铁一样的功能,其次减少地面用车行驶的面积。”

“但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我们本身地铁已经很成熟,市民也很享受这样的便捷出行方式。”

“像巴铁这样的技术要真正运用,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受用到这种交通方式带来的便利,我们都不知道。”

“小城市的话,建造巴铁这样的项目,也要考虑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城市交通规范的线路。”

“如果连地铁高铁这样的项目都没有必要的话,那我们需要去考虑这种成本更高的项目吗?”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行业内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数据,而不要在媒体上看到项目出来就一片欢呼。”

王万盛,36岁,金融投资从业人员,出行方式:地铁

“我认为这个挺好的,可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

“至于安全问题,我觉得这肯定有监管部门对它有一个严格的要求的。”

“不管怎么说,现在一、二线城市的交通是一个严重问题。这个肯定是对城市的交通各方面挺好的推广。”

“当然巴铁如果需要融资的话,我是可以大力支持一下,我很看好这个项目的。”

陈女士,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 

“我不看好这个巴铁项目。”

“不过可以鼓励创新。”

“巴铁那么长,在现实中怎么解决转弯什么的,会不会造成其他车子的堵塞问题呢?”

“下面行驶的车子如果朝不同方向转弯,又怎么解决呢?”

“还有这种车子的话,发生是事故乘客逃生问题是不是也需要相关部门的评估?”

“感觉也没啥科技含量。”

陈俊忠,24岁,装潢工程管理,出行方式:地铁、私家车

“这种在新城区还行,你在市区、闹市区根本不行,这个技术最起码还5-10年才能成熟,这早了。”

“那种工业园区我感觉还行,直接用这种(巴铁)通勤。”

“而且这个基础设施建设太大了,所有的路边都要开那个槽,跟地铁一样,造价感觉比地铁还要高。”

“这个感觉美国那个‘超级高铁’那个项目感觉差不多的,都是那种概念性很强的。”

“技术水平还目前达不到的,肯定有人质疑这种东西的,老实说可行性不高吧?”

潘志明,52岁,务工人员,出行方式:电瓶车

“应该来说是比较好的呀,公交车下面再通车,它不影响别人的呀。应当是好事情。”

“你说它不行也不对的,你说它行也不对的。”

“如果专家肯定了,就直接发展了呀。我认为应当政府批它一段地段,给它一段试运,给它试运一年或者是半年。”

“行呢推广,不行呢再想别的政策。”

“我认为他的构想很有创意。”

“爱迪生也不是名牌大学。人家照样发明了好多东西的,没事的。”

“任何东西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有70%的(把握),大家都会去投资的。”

“好与差在它发展的情况以后,现在可能下结论都是不对的。”

“投资进去你就要抱着50%判断是错误的(准备),50%是成功的。”

彭盛,40岁,应用物理研究人员 出行方式:私家车,出租车,地铁

“想法挺好的,而且我也挺赞成有中国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因为中国太缺少真正做这种事情的了。”

有点担心它的安全性,万一路上行人通过这个轨道的时候,这个安全性做得怎么样,他们设计的应该考虑到这些事情。”

投资回报应该先放在后面吧,这个项目要想成功的话首先要解决一个安全性的问题,解决了这个的话,就有可能得到政府层面的支持来推广这个。”

“这种新的概念的推动如果没有政府在背后支持是行不通的,光靠一家公司在背后支撑是行不通也做不好的。“

“我在美国也待过十年,我完全相信这种新的idea在国外出现很正常,然后没推广成也会有各种原因,有公众的不同意见,西方国家很尊重public opinon(公众的意见)。”

“在中国,这种项目更容易被推出或者成型。”

(学历)其实不影响你创新,这有基因的原因,有的人就是对于产生新的点子,或者是把不同的东西链接到一起产生非常的东西,这些跟学历没有关系。”

鲜铤,25岁,债券融资,出行方式:地铁

“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需要匹配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吧,像上海有磁悬浮呢。”

“这个东西肯定是中国特色嘛,先试点呗,到底行不行拉出来遛一遛。”

我觉得P2P都是小打小闹的,像这种项目还是需要很多资金投入的。”

“P2P它到底能不能融到资,或者会不会老板就跑路了,他承诺那么高,到时候是否能完成,不确定性很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