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的符号有哪些?留下50多座建筑的邬达克算一个
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吴同文住宅、武康大楼……在上海留下了超过50个建筑项目的斯洛伐克裔匈牙利籍旅沪建筑师邬达克,是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符号之一。
8月2日,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指导,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主办的《符号上海——当艺术遇见邬达克》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展出,展览将持续至10月16日。这是自2011年起,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连续第六年举办的城市历史风貌主题展览。
主题墙邬达克生平及作品列表邬达克头像雕塑展览通过“是城市塑造了我们、是我们改造着城市、城市因我们而生动”三个既独立又互相依存的版块,从学术、艺术、生活三个层面,以近30个展项,近百位参展人作品,在1000平米的展厅中汇聚成一次彰显上海城市人文精神的,具有专业性、新颖性和思想性的城市主题展览。
步入展厅,首先经过的是两面等比放大的邬达克建筑图纸墙,原件由城市规划建设档案馆收藏。第一部分“是城市塑造了我们”,观众可以通过展墙上的摄影作品、3D的建筑模型以及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了解邬达克自1918年到1947年的29间在上海建成的50多个项目。上海硬笔画研究会会长张安朴所绘的邬达克建筑水彩画在展出之余也捐赠给城市规划展示馆。展厅中心的环幕影厅外侧是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华霞虹领衔团队梳理的邬达克及其建筑年表,内部则由邬达克在上海的建筑分布图和概念影像组成。
城市典藏(3D模型)城市典藏(照片墙)上海之子-梦幻魔都
海上星韵(烫画)
张安朴新创作的参展作品——吴同文住宅展览的第二部分“是我们改造着城市”借助艺术的力量表达人们对于城市的想象。7位中青年艺术家,分别以雕塑、装置、油画、综合材料、版画等艺术创作形式,解读和再现他们眼中的上海。在展厅的最后,作家陈丹燕带领其团队历时两年所做的武康大楼口述史项目,以都市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式为今天的城市书写记忆,在这里以纪录片的形式得以呈现。
建筑之基——建筑材质版画武康大楼口述史拓片区
在最后的板块“城市因我们而生动”中,广告人邵隆图将展览从“城市”引向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在这里观众可以通过“新民摄友眼中的邬达克建筑摄影赛”的获奖作品,感受到普通市民对城市文化遗产的关注;可通过“符号上海——漫行邬达克建筑定向赛”的火爆场景,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年轻一代对参与城市寻访活动的热情;可以通过纪录片《城市更新之眼》,用更为理性的、直观的视角,凝视在属于6栋邬达克建筑的白天和夜晚里发生的日常生活。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真实地记录了上海“城市更新”进程中的“时光片段”,也直观展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将汇聚成这个城市的生动形象。参观者还被邀请写下自己心目中的“城市符号”。
一位外国的建筑师能够在他乡获得瞩目,并且在半多世纪后的今天持续受到关注,不仅有他本人的天分与勤勉,也有这座城市赋予的包容。此次展览,是上海近年来首次将邬达克现象与城市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尝试,剖析了上海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城市生活乃至个人成长的深刻影响,也是第一次以“众筹”方式集结了11位艺术家、7位导师、4支校园团队、2个群众性活动成果、近百位参展人作品,共同诠释一个特定主体的城市历史风貌建筑。
主办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展览的初衷是想找寻上海的符号,并呼吁大家留存和传承能够代表上海文化的元素和记忆。为此,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将陆续推出系列展览,每年一次,最终总结出8-10个能够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符号”。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