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邱季端称会鉴定“京师瓷”,北京市文物局尚未收到申请
就“京师瓷”事件,北师大博士生向校方提交请求调查的公开信。面对质疑,捐赠者邱季端称会进行鉴定,并将“先挑出60件”请质疑者许勇翔过目。但北京市文物局表示,目前既没有收到关于设立博物馆的申请,也没有收到瓷器认定的申请。
有学者指出:博物馆的入藏鉴定,是由国家文物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鉴定,而不是由捐赠方指定鉴定人选。古董圈有“杀猪”(以假货坑人)之谓,尤其是蒙富商,据说江浙一带富豪中招者无数,主要在于收藏者过于自信又不愿聘请收藏专业人员把关所致。
捐赠现场对于最近纷纷扰扰的“北师大接受邱季端捐赠瓷器”事件,澎湃新闻(thepaper.cn)于2016年7月27日以《6000件“京师瓷”捐给北师大?文博专家:必须先鉴定真假》一文进行了报道,并专访了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许勇翔。
“北师大瓷器捐赠事件”新闻当事人邱季端。对于网上流传的邱季端藏瓷器照片,许勇翔在接受采访时评价说:“我可以开门见山地说,这不是真的,我一般不说人家东西是真的假的,但是这个东西年份很浅,我说比你年龄还小呢。”并提出:“我的一个观点就是,高校办博物馆、接受人家捐赠文物,事先必须经过鉴定,这是原则性的问题。”
2016年8月2日,《厦门日报》刊载了邱季端对质疑的回应,称“质疑者没有见到捐赠实物,仅凭猜测和网上流传的几张照片就妄下结论,这是非常草率的”,并提出会在正式捐赠之前经过四道鉴定:“首先,我会在自己所有的藏品中亲自挑选一遍;接着,请一些高水平的藏家朋友再挑一遍;之后,再请国内外知名的瓷器专家来鉴定一下。人工鉴别后,还会使用仪器鉴定,主要是通过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科技鉴定和拉曼荧光谱设备鉴定。”
不仅如此,针对许勇翔的质疑,邱季端还专门表示:“我想先挑出60件藏品,即打算捐献的古陶瓷的1%,请许勇翔先生一起过目,帮助把关。考虑到先生已经退休,车途劳顿不便,我们想先发60件藏品的照片请先生严格把关,以免混入仿品和赝品……已经委托上海博物馆的朋友,将上述意向转达给许勇翔。”
对此,许勇翔向澎湃新闻(thepaper.cn)记者表示,他在此前报道中仅就关于博物馆藏品入藏规范进行探讨,不愿意也不会与相关某个人进行任何接触。
《南方都市报》则于8月1日刊发关于北师大博士生就此事件提交公开信的报道。报道中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5级博士生刘昕鹏于7月30日向学校方面递交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希望学校就7月13日邱季端捐赠中国古陶瓷藏品一事进行专项调查,以正视听。报道中提出的刘昕鹏的质疑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捐赠藏品数量之大(约6000件)、规格之高(有相关人士估值愈万亿元)乃国内甚至国际专业拍卖行、各大博物馆难以望其项背;捐赠者对藏品的收藏放置与业界保存收藏方式相差较远;部分藏品照片显示制作工艺与各大博物馆类似藏品差别较大;学校接受捐赠前未对藏品进行专业鉴定;出席捐赠仪式的个别专家曾因为仿伪品背书而在业界受到争议;学校是否有专业能力对新建博物馆和研究院进行良好管理等。这些质疑与猜测,有些是基于收藏常识,有些是基于收藏规范,但无论如何,这些评价都对捐赠事件本身以及北师大、邱季端的名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南都》的报道称北师大教育学部或会在周一安排老师和刘昕鹏面聊此事。
针对该事件,有读者在澎湃新闻(thepaper.cn)留言说:“必须鉴定,虽是捐赠,但也不能不清不楚的!”也有读者针对《南都》相关报道评论说:“捐赠假的比不捐还恶劣懂吗!”,更有读者指出:“给学校捐一批假的东西,混一身好名声?学校还得专门建一个博物馆供着你这批假货?骗名和骗钱一样。”
关于鉴定,浙江工商大学教师、美术学博士闻松则更进一步指出:“既然是博物馆,就必须对所入藏品作出正式鉴定,即由国家文物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鉴定,而不是由捐赠方指定。”并解释说:“古董圈有专门‘杀猪’(以假货坑人)之谓,尤其是蒙富商,据说江浙一带富豪中招者无数,主要在于收藏者过于自信又不愿聘请收藏专业人员把关所致。”
然而,北京市文物局在《南都》报道中的回复称:尚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关于设立该博物馆的备案申请,也未接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相关咨询;同时,尚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关于这批瓷器认定的申请,也未接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相关咨询。根据《博物馆条例》对备案登记博物馆藏品的相关规定:博物馆可以通过购买、接受捐赠、依法交换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方式取得藏品,不得取得来源不明或者来源不合法的藏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