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医药园区“后浪”迭出,知名“前浪”能否继续领跑?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2021-10-26 16:56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600多家园区“竞相绽放”,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位于长江北岸的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曾是全国首家医药高新区,并坐拥唯一“部省共建”的“金字招牌”,可谓是医药园区中的“老牌王者”。然而,面对政策红利消减、资源要素向高能级城市集中,其能否在“群雄逐鹿”的赛道上,“杀出血路”继续领跑?

类似话题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泰州举办了专家咨询会议及一系列论坛,试图在专家学者的观点碰撞和思想激荡中找到清晰的答案。

“老牌王者”

说到发展医药产业,江苏泰州无疑是行动较早的城市之一。

位于泰州的中国医药城,启动建设的时间可以追溯至2006年11月。2009年3月,中国医药城升格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一年后,国家科技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四部委与江苏省政府签约共建中国医药城,由此成为全国唯一部省共建的医药高新区。

据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港区委书记叶冬华介绍,该园区围绕“医”和“药”两大主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生物药(疫苗、抗体药)、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化学药新型制剂3大主导产业和特医配方食品、动保2大特色产业。

伴随着产业集群而来的是,各类医药企业和高端人才。据官方披露的数据,中国医药城已集聚了1200多家医药健康企业,其中包括阿斯利康、雀巢等14家知名跨过药企。另外,还累计引进了4300多名生物医药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医药城的疫苗产业集聚度在全国各大园区排在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该园区参与开展了覆盖全国5条技术路线的6项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和临床样本检测,支援抗疫前线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达1.5亿人份。

在中国医药城的带动下,泰州也跻身了医药强市的行列。该市医药产业规模实现120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成长的烦恼

时移世易。

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全国众多城市纷纷入局,在医药产业赛道上竞逐,一时间呈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光景。仅以江苏为例,除了泰州之外,连云港、南京、苏州、南通、徐州、常州和无锡的医药产业均已形成集聚效应。

比较而言,南京具有区位、人才、研发等多重优势,而苏州、无锡、常州及南通则有“环沪”优势,承接上海产业的外溢可谓“近水楼台”。

产业规模虽不及泰州的连云港,在新药研发方面的优势则不可小觑。

一度领跑的泰州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10月23日举行的中国医药城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高港区区长孙宏建坦言,近年来,全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园区超过600家,激烈的区域竞争导致发展模式复制、政策红利衰减、资源要素抢夺等同性竞争现象,泰州医药高新区面临着“突破区域同性竞争瓶颈”的困惑。

与此同时,“生物医药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高风险等特征,导致园区在较长时期内产业规模不够大、扩张速度不够快。”孙宏建还表示,面对生物医药园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泰州医药高新区也萦绕着消解产业发展迟滞效应的难题。

“前浪”的出路在哪

为此,中国医药城的“二次创业”成为摆在泰州决策层面前的重要议题。

今年6月,中国医药城与其所在的行政区(高港区)实行“区政合一”,便是诸多“连环拳”之一。

另外,泰州还提出,将中国医药城的定义扩大到该市全市域,以原来的中国医药城(泰州医药高新区)作为中国医药城的核心区,对融合后的医药高新区和高港区的定位是“特区”,支持其率先发展,在用地指标、财税补助等方面予以倾斜。

千帆竞发,焉能坐以待毙?

针对产业发展迟滞的问题,孙宏建表示,该园区正在提升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协同转化能力。其中,在研发方面,尝试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院大所集聚区,设立“离岸孵化”,加速研发速度和成果转化,同时柔性用人,做到既能“走出去”,更要“引进来”。

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看来,未来的生物医药产业或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是“研发的天下”,对比国内外大的医药研发中心可以发现,人才集聚度是占领研发制高点的重要要素。

李佳认为,泰州在这方面不占优势,选择“离岸孵化”作为提高研发水平的路径,需要与本地的产业集群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实现“孵化在外地,产业转化在泰州”。

“一个地方(从无到有)建设一所大学很难,但应提前布局研究生院。”李佳表示,这是提高人才集聚度的重要途径,“这一轮城市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能否抢到人才将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走向,也决定一个城市未来的走向”,

“现在各地纷纷建设医药产业园区,有的地方的政策力度可能比泰州更大,但是泰州医药高新区在全国起步较早,服务生物医药企业的专业化程度高。”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大涛说。

刘大涛认为,泰州应该发挥专业服务的优势,并以此来招引更多企业落户。从抗体药发展来看,泰州在创新研发或许不具备优势,但是可往产业转化、商业转化等方向努力,吸引相关生产基地、销售公司入驻。

在这场专家咨询会上,如何将泰州医药高新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观点,引发了专家学者的共鸣。中科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徐涛认为,检验检测是泰州医药高新区的特色产业,该产业可产生健康大数据,这是泰州医药高新区的“财富”。与其他医药园区避免同性竞争,“或许可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利用寻找突破口”。

“健康医疗大数据会对生物医药产生新的靶点。”徐涛表示,找到相关的靶点又能促进抗体药物的研发,由此成为“first in class”。为此,徐涛建议,在产业选择方面,泰州应把健康管理与健康医疗大数据结合起来发展,推动诊断、药物研发走在前列。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