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k
  • +1
    119

多国科学家:韩春雨基因编辑实验无法重复,要求公开所有数据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王盈颖
2016-07-31 12:38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韩春雨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震惊全球学术界的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正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从5月2日他的论文发布在《自然-生物技术》网络版之后,到现在为止,全球仍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现在已有多国科学家要求《自然-生物技术》介入调查,并公开韩春雨实验中的所有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

北京时间7月29日,一度支持韩春雨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基因学家Gaetan Burgio,反戈一击。他在Twitter上发布长文《我的NgAgo经历》,否认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复实验时得出的结论,表示并无严格意义上的证据显示韩春雨的NgAgo-gDNA技术有基因编辑的迹象,并且要求韩春雨公开所有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

对于澳大利亚科学家的质疑,韩春雨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似乎不用我回应,我看了下,(澎湃新闻)跟帖留言的人不少内行。”

韩春雨的NgAgo-gDNA技术,挑战的是最为流行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论文刚一发表,就引发了轰动。基因编辑技术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目前CRISPR-CAS9是最为普遍的基因编辑技术,被称为“基因魔剪”。 5月2日,韩春雨课题组的论文《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在《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绕开时兴的CRISPR-CAS9技术,课题组利用格氏嗜盐碱杆菌(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的Argonaute核酸内切酶,以DNA为介导进行基因组编辑,简称NgAgo-gDNA。

质疑韩春雨的Gaetan Burgio在7月29日发布的长文中介绍了重复实验的具体过程操作和结论,附带了7张实验结果图。

受精卵原核注射NgAgo之后,基于囊胚的PCR结果。

对NgAgo注射过的受精卵PCR产物的T7核酸内切酶检测。

当用高浓度5'磷酸化的ssDNA(25纳克/微升)和NgAgo原核注射小鼠受精卵之后基于囊胚的PCR和电泳凝胶。

对小鼠囊胚进行NgAgo、5’磷酸化ssDNA原核共注射之后获得囊胚,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之后的一个典型测序结果。

微注射NgAgo的小鼠受精卵凝胶电泳。

代表性的所有电泳胶的序列的Clustal比对。Ank-1作为参考序列。

一个代表性测序色谱图(使用反向引物测序)。

他表示:在多番尝试、试验3个不同的细胞后,没有发现严格意义上证明NgAgo发生基因编辑的证据;在他看来,NgAgo酶需要加热到50摄氏度才能有效,对37摄氏度下NgAgo内切酶的活性表示质疑。

在长文中,Gaetan Burgio表示,“《自然生物技术》期刊应该要求韩春雨公开所有的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并认为:“NgAgo的未来并不明朗。”

Gaetan Burgio选择了小鼠受精卵进行重复实验。因为他长期研究小鼠细胞,较为熟悉,并在两年半前,用小鼠细胞,完成了他的首次CRISPR-Cas9基因编辑。由于韩春雨的论文中使用的是人体细胞,严格意义上来说,Gaetan Burgio和韩春雨所做的不是同一个实验。但由于小鼠和人体结构相似,一般认为人体细胞能完成的实验也能在小鼠细胞上进行。

在Gaetan Burgio发文后不久,来自西班牙高等科学委员会(CSIC)下设的国立生物技术中心(Centro Nacional de Biotecnologia)的科学家Lluis Montoliu转发了该文,并在Twitter上写道:“CRISPR万岁!!!CRISPR-Cas9系统会用上数百亿万年而不衰。难以击垮。”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Lluis Montoliu从非营利组织“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ransgenic Technologies)卸任主席之位。他的Twitter简介显示,Lluis Montoliu的研究方向是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以及基于转基因动物研究人类的罕见疾病。

Lluis Montoliu在Twitter上透露,在NgAgo之前,他们曾用大约2年时间,试图测试Ago家族中来自Thermus thermophiles嗜热栖热菌的酶TtAgo,但同样失败。

随后,7月30日,Lluis Montoliu更新博文称,他已经停止了所有关于NgAgo的项目,同时“建议所有想做这件事人不要再浪费资源”。

7月30日傍晚,方舟子在Twitter上贴出四张邮件截图,并附文称“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原主席Montoliu今天向协会会员发信,建议停止验证河北科大韩春雨实验,不要再浪费时间、金钱和人员。针对该技术调查表明,140个回复中,只有一个(中国神经所仇子龙?)回答有效,73 个无效,63 个在验证。”

图片显示,发件方为代表Lluis Montoliu的“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邮件名为“对Ago的巨大失望:CRISPR万岁!”,发送时间为当地时间7月29日上午9点49分。邮件用加粗字体写道:“(目前最重要的信息是)NgAgo在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编辑中不起作用”、“我建议所有人放弃涉及NgAgo的项目”。

方舟子所贴的邮件截图。

但Lluis Montoliu及其所处的“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的言论,引发了部分国内科学家的不满,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仇子龙。7月30日晚上,他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质疑“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和Lluis Montoliu在领域内的专业性。

仇子龙发文质疑“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和Lluis Montoliu在领域内的专业性。

此前,仇子龙被传出重复实验成功。7月20日,科学网有博文称仇子龙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但仇子龙本人在7月21日作出回应,表示实验室仍在重复,优化各种条件,目前的实验结果距离韩春雨论文中的结果“相差甚远”,并呼吁韩春雨提供“可重复NBT发表文章的NgAgo,或者优化的Ngago2.0,smart版本等等”。

对NgAgo的质疑声自6月下旬开始就陆陆续续,韩春雨本人在百度贴吧上做出过一些回应。

6月28日,他在对网友的回复中表示,新系统刚出来都会“不好使”,他也认同目前NgAgo系统不够稳定,等2.0版本出来会找专门机构免费发放。

面对质疑,他说,“我敢把质粒提交到addgen上,在协和讲座发放质粒,对自己实验的重复性还是很有胆气的。”韩春雨所说的“addgen”其实是Addgene,一家全球科学家质粒共享的非盈利组织。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Addgene官网上的确看到了韩春雨上传的质粒信息。这些质粒可供全球科学家直接用于重复韩春雨的实验。

7月2日,在贴有方舟子质疑原文的帖子中,韩春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回应,强调NgAgo系统对污染特别敏感,实验时不要有寄生菌和支原体的污染,并对实验环节做出技术性的建议。

但7月2日之后,韩春雨不再有新的回复。7月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联系上韩春雨,他以“学校告诉我不要做任何回应”回绝。

有基因学家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如果最终《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在介入调查后也认为韩春雨的实验是无效的,那么他在5月2日发表的论文将会被《自然-生物技术》删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119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2.2k)
发表
热评论
科学实验是要求有可重复性的,你们不要自己脑补一些没有影子的事情
2016-07-31 ∙ 未知
650
回复
举报
    科学实验必须要有可重复性,否则这个实验就没有说服力。无脑喷我也是醉了。就怕到时候被打脸啊!
    2016-07-31 ∙ 安徽
    517
    回复
    举报
    • 浪迹天涯我不懂科学,但过段时间就真相大白了
      • 2016-07-31 ∙ 陕西
        回复
        举报
    • 田笑笑一项新技术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可重复性就是为了反复验证。我们应该是在1000次实验中发现一次成功,就应该再做10000次,哪怕只能重复一次,这样才能找出成功的要素。而不是做了999次失败的实验,就告诉大家这个实验是个骗局,大家不要再重复了!
      • 2016-08-02 ∙ 山东
        3
        回复
        举报
    老外就是想知道这门技术,坚决不能给出去,身正不怕影子斜!支持韩
    2016-07-31 ∙ 四川
    431
    回复
    举报
    • chenlong92没上过大学读过理科吧?科学实验就是要求重复性稳定性,如果每次结果都不一样,你说是这样就是这样了?那还叫科学吗?那是神学
      • 2016-07-31 ∙ 华东师范大学
        11
        回复
        举报
    • 王照海做过实验没?不能重复的实验就是无效的
      • 2016-07-31 ∙ 未知
        3
        回复
        举报
    • 明天的明天驴唇不对马嘴,什么都不懂。可悲的不是你说出了你的想法,而是还那么多人顶。总以受迫害心里判断。科普任重道远
      • 2016-07-31 ∙ 未知
        9
        回复
        举报
    • 共21条回复
    如果实验无效,这人丢大了
    2016-07-31 ∙ 山西
    280
    回复
    举报
    • shuaya不丢人,科学本来就需要验证,需要重复。
      • 2016-07-31 ∙ 上海
        2
        回复
        举报
    • linexc这有什么丢人的
      • 2016-07-31 ∙ 德国
        回复
        举报
    不得不怀疑老外的目的。
    2016-07-31 ∙ 未知
    23
    回复
    举报
    • 翔翔有什么好怀疑的?
      • 2016-07-31 ∙ 澳大利亚
        236
        回复
        举报
    • 无无任何无法重复的实验都会受到质疑,这没有什么目的。
      • 2016-07-31 ∙ 广东
        16
        回复
        举报
    • 天雨路滑滑外国人都是别有用心的人?
      • 2016-07-31 ∙ 上海
        17
        回复
        举报
    • 共9条回复
    加载中
    • 废墟中搭起生命之桥
    • 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举行
    • 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揭晓
    • 赛诺菲血友病新药美国获批,系首个降低抗凝血酶的血友病疗法
    • 交通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烟草及双维投资发行A股股票,募资规模不超1200亿元
    • 上海市举办F1的赛车场
    • 由海尔集团投资制作的国产动画片,主角是一对不同肤色的兄弟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