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韶关革命人物】黄桐华
韶关革命人物
黄桐华
(1910—1984)
黄桐华,1910年出生,广东省梅县人,194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5月在广州逝世。
黄桐华幼时在家乡小学读书,继而入兴宁县新曜乡国文专修学校读书,后又到广州知用中学读高中。
1930年,黄桐华在国民党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总务科任少尉科员,经常接触宣传科的李伯球。李伯球是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农工党前身)的秘密成员。1932年,李伯球介绍黄桐华参加了第三党。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黄桐华任国民党六十五军前敌指挥部别动总队副总队长,投身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初,黄桐华在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部任少校副官,同年冬,任第四战区游干班第二中队长。1940年9月,黄桐华调去北江挺进纵队干训所任政训组副组长,这时候的他,已经倾向中共革命,他经常利用职务之便,支持中共革命活动,并安排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在该所任职。黄桐华还以学术研究的方式,组织该所的人员研究中国革命现状,并和大家一起探讨历史上几次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提高大家的革命觉悟。
1941年冬,北江挺进纵队干训所改为北江挺进第二纵队(简称“挺二”),黄桐华在“挺二”任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日,不断加强“挺二”内的统战工作,拟派一些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进入“挺二”工作,决定通过黄桐华来做“挺二”司令莫雄和政训室主任的工作。经过黄桐华的沟通斡旋,顺利安排了20多名中共党员及进步青年进入“挺二”,并担任各种职务。
中共北江特委书记黄松坚对黄桐华的现实表现和思想进步十分关注,指示“挺二”内的党组织对他进行考察和培养。黄桐华决心跟中共走,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他思想进步快、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于194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5月,“粤北省委事件”发生后,韶关党组织停止活动。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黄桐华努力为党做地下工作,根据党组织指示,他巧妙地将中共北江特委书记黄松坚安排在英德治洗(“挺二”司令部驻地附近)居住,并掩护其活动。
1943年,黄桐华任“挺二”副司令员。1945年6月,国民党第七战区电令“挺二”在英德黎洞“扫荡”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西北支队。面对严峻形势,黄桐华将敌人的部署事先告诉西北支队,部队提前转移。接着,黄桐华率400多人到黎洞,朝西北支队原先活动过的山头放枪,进行假“围剿”,不久即“胜利”归来。黄桐华的行动不但瞒过了国民党第七战区,而且还得到嘉奖。
1946年4月,党组织调黄桐华去香港从事统战工作。1947年4月,黄桐华任粤赣先遣支队支队长。1948年10月,滃江地委根据香港分局的决定,将粤赣先遣支队改称为广东人民解放军北江支队,黄桐华北江支队副司令员。1949年,北江支队改称北江第一支队,黄桐华任北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黄桐华奔走于翁源、英德等地,不畏艰险,分析研究策略,面对国民党军的残酷“清剿”,他沉着指挥作战,多次击退敌人的猖狂进攻,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
新中国成立后,黄桐华任曲江县委书记,领导曲江人民进行支前、减租减息、清匪反霸、生产救灾、征粮、土改等一系列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曲江县从1950年4月到7月,消灭土匪1500人,缴获炮2门、轻机枪7挺、冲锋枪8支、长短枪1700多支,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起到很大作用。1951年1月,黄桐华带领曲江人民进行土地改革(曲江县是省土地改革试点县),使全县农民分到了土地,其中雇农每人平均分到2.5亩,贫农每人分到2.3亩地。
1952年以后,黄桐华在南雄、和平等县开展土地改革,然后调粤北行署财政处工作。为加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领导力量,黄桐华又调任广东省工商联副秘书长,在省工商联工作长达10年。
1969年11月,黄桐华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地点在乳源县桂头镇)。
1974年,黄桐华任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1977年4月,黄桐华任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其间,英德、佛冈、新丰等地的许多老同志因个人历史问题,纷纷找黄桐华写证明,他总是热情接待,并实事求是地出具证明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长期为党的工作操劳,黄桐华的身体越来越差。1983年底,黄桐华进入广州医院接受治疗。1984年5月9日,黄桐华因病逝世,终年74岁。
原标题:《【韶关革命人物】黄桐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