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校园道路开放的前提
字号
7月27日,一则北京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试点“拆墙”的新闻流传于网络。下午,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对此做出了澄清,并指出本次规划是为推进高校周边区域路网管控,根本不涉及高校拆围墙成开放式街区一事。虽然如此,“探索区域道路微循环”意味着部分校园道路向社会开放。
国内高校在原本大街廓的城市肌理下,都围占着一块很大的区域,周边社会交通只能绕行,这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北京这样高校云集的城市,如果能够将部分高校道路向社会开放,将校园道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这对完善城市路网体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积极作用。
但是,很多人担心,校园道路向社会开放后,校园宁静的氛围将会被打破,校园安全将得不到保障,学校停车难的问题更将进一步突显。因此,在校园道路向社会开放之前,对此举可能引发的诸多问题需要做好解决措施。
从国外众多高校实践来看,这些问题是能解决的。比如美国很多大学校园找不到大门,在城市中走着走着就走进了校园,走着走着又来到了城市,两者互不干扰,和谐共生。
当然,校园道路向社会开放,并不意味着校园无条件、无管制地向社会开放。在一些学生聚集的生活学习区域,可以设置一定范围的机动车禁行区域。为保证学校的安全与宁静氛围,校内楼宇则可通过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来解决。
此外,还可以聘请社会保安公司,加强校园的安全巡逻。一些校园内的重要道路采用分时段的方式对社会车辆开放,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则不充许社会车辆通行。
关于停车问题,美国高校采用了发售停车许可证的方式来控制车辆乱停,比如悬挂红色许可证的车辆可以在校园内任意停车场停放,悬挂黄色许可证的车辆则只能在校园外围停车场停放,没有停车许可的车辆则禁止在校内长时间停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