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16高考状元调查⑧:摔门、冷战,与父母也有“小叛逆”

澎湃新闻记者 何锴 徐笛薇 实习生 周珣 陆香 赵怡然 刘香玉
2016-07-24 08:28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大众眼中的“高考状元”,大多因成绩优异、学习习惯良好、天赋异禀等原因,被打上“乖小孩”“完美”等标签。但青春期时的他们,是否也和普通同龄人一样,会有叛逆和不听话的时候?他们是否也会和父母争吵?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家庭又有什么特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根据“2016高考状元调查问卷”的数据以及对状元们的采访发现,跟很多同龄孩子一样,不少状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青春期“小叛逆”,而父母对于他们的沟通程度和教育方式在当时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状元对“父母干预自己学习程度”的打分显示,家庭并未施加太多压力。有29位状元所给出的分数平均为3.25(打分1-9,1为完全放任,9为非常严格),甚至有5人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管理属于“完全放任”。

而在“与父母的沟通程度”这一项中,状元打出的平均分为7.06(打分1-9, 1为完全无法沟通,9为完全没有障碍),给出8分的状元占比最多,达到38.88%,可见状元与父母家人之间的沟通普遍较为顺畅。

逾六成状元来自“超级中学”

“从小到大,父母比较注意帮我选择一个好的学校。”甘肃省理科状元王晴宜初中就读的树人中学是一所当地数一数二的民办学校,高中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也是甘肃的“超级中学”。

王晴宜觉得高中的住校环境给了自己很好的影响。“如果我自己学的话就比较容易分心,但看到大家都在学,氛围很好,就觉得自己也应该那样。假期和同学一起去图书馆自习,看到他们的进度,就会觉得不能输。”

根据澎湃新闻“2016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36名各省高考状元中有63.89%就读于省级、国家级示范高中,相较2015年29名高考状元中的51.72%,状元中拥有“超级中学”经历的比例有所上升。

“我从小到大读的都是最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好的学校具备更优秀的师资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老师教的方法,虽然没有一下就起作用,但到了高中还是对我有很大影响。”广东省文科状元李庆泓认为“赢在起跑线”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与王晴宜同分并列甘肃理科榜首的胡明源虽然觉得孩子小时候的成绩不太重要,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要,但仍表示,总的来说,“选一个好的学校还是挺重要的”。

然而,在湖南省文科状元李丹看来,好学校和好老师虽然有一定优势,但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在于从小养成好习惯、好品质,在于自身的努力。”

在做学习成长经验交流时,面对有些小学生家长的询问,安徽省理科状元孙勇觉得“他们太着急了”。“我觉得学校的影响没有特别大,特别是小学,再赢在起跑线上能赢多少?”孙勇对澎湃新闻说,“小学阶段家长的作用要比学校大得多,有些家长就把孩子放在一所好的学校,自己就管得少了,其实也是一种不负责。”

状元也曾有摔门而去的冲动

“初中时,我可以轻松地应付学习,但如果考试考得不是特别好,家长会说我不念(书)啊之类的,我可能就会比较恼火”,安徽省的文科状元孙勇告诉澎湃新闻,自己那时比较叛逆,“我的父母都是冷处理,管得比较少,我说了些过激言论时,他们就不说话,会让我先自己冷静下来想一想。所以我青春期的叛逆算是好的吧,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差错。”

上海市理科状元李念在青春期也有不循规蹈矩的经历,“我从小就挺喜欢模仿身边的同学,或者一些很有趣的人。”她说,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向父母活灵活现地模仿起班里一个“极品同学”,却被父母狠狠训斥了一番,“他们觉得爱玩没有问题,可是不喜欢我在背后议论别人。”

但也有状元表示自己没有经历过所谓的那些“叛逆”,天津的文科状元马宁妍在谈到自己的青春期时,表示自己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我爱吃爱玩爱旅游,和父母都很有共同语言”。

在安徽省理科状元邢梦琳眼中,家庭的和睦是自己能平稳度过青春期问题的主要原因。“那个是初中时候的事情了,会和父母有些小拌嘴,大多数时候是不太说话。我的父母比较开朗、外向,在家里他们没有固定的分工,家务两个人会分担着做,他们关系比较和睦,也会互相帮助。”邢梦琳还向澎湃新闻介绍了她和父母之间一个温馨又特别的沟通方式,“我们每天晚饭后会有类似一个小讨论的形式吧,大概十几到二十分钟,我们会分别说一下一天的见闻、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也会倾诉些烦恼,我觉得我们之间的交流还是挺不错的。”

跟父母经常谈心沟通的还有天津文科状元马宁妍,她对澎湃新闻表示自己和父母关系融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相同的爱好, “我们一家都是体育迷,从F1赛车到NBA,从兵乓球到中国女排,我们总能从运动中找到话题,”她笑着说,高考后她和父母每天的功课之一就是观看欧洲杯足球赛,为自己支持的球队摇旗呐喊。

从初中开始,辽宁省文科状元刘雨桐的父亲每天都会陪她出门散步1至2个小时,边走边聊聊学习和生活心得。

这种散步交心的方式已经成为了父女俩每天生活的“标配”。刘雨桐对《千山晚报》表示,父亲每次都和她聊一聊学习的心态,如果成绩不理想,就会帮忙分析每一科的差距在哪里。“每天散完步,我都特别开心。老爸用这种方式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中考和高考。”而刘雨桐的母亲则负责全家的后勤保障,“妈妈将我的生活照料得很好。我们也经常聊天,吃啥、喝啥、娱乐八卦我俩都聊。”

成长于单亲家庭的文科状元雯雯(化名)则在与父母沟通上有些“困难”,平时遇到烦心事,她通常都自己消化,不太会经常跟爸爸妈妈诉说。雯雯说:“如果意见不同,爸爸会反过来说教。妈妈是一个更好的倾听者,但妈妈不在身边,所以一般有事我都自己解决了。”她说,“我一直都挺叛逆的,但通常只记开心的,难过的都忘掉了。”

“怪孩子就是在怪自己”

除去和孩子的沟通问题,父母们给孩子营造的学习氛围、教育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孩子一出生就是和我平等的人,我不认为我可以规定他的一切,抚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没有权力限制他,必须听他自己的。” 北京市理科状元周展平的母亲说,从没有在分数上对孩子做出严格要求,“所有事情都尽到努力就行”。

谈到教育方式,她介绍,小学时,周末会带孩子去博物馆,把全北京的博物馆都逛了一遍。“长大了孩子就更多地在家看书、运动,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一家三口谁有问题就讨论,平时都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情。”

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被他们口中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比下去,因而心生自卑。对于这类现象,周展平的妈妈表示,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没有什么可比的,如果喜欢比较还不如领养别人的孩子。而且自己的孩子的基因都是父母遗传的,你怪孩子就是在怪自己,有点滑稽。

甘肃省理科状元胡明源的父母也给他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父母常让他在学习方面自己做一些决定。“平时爸爸妈妈在学习上基本对我没有什么管束,主要是我自己在学。他们也没有干涉过我对自己的规划,像选择准备竞赛和专业的选择,都是我自己做的决定。”

据《西部商报》报道,胡明源的父亲胡苏刚认为,养成孩子的好习惯非常重要,“以前流行CS、跑跑卡丁车等网络游戏的时候,我没有直接拒绝孩子去玩,而是和孩子商定每周可以玩两次,每次一个小时,多一分钟都不会延续。这样下来,孩子对于时间的把握变得非常精确,这对做题时规划时间有很大的帮助。”

负面情绪调查。

遇到学习瓶颈时倾向于用哪些办法解决。

完成作业方式倾向。

澎湃新闻调查显示,88.89%的高考状元表示自己完成作业的方式是“独立完成,有不懂的自己查阅相关知识点”。遇到学习瓶颈时,94.44%的状元选择“自己分析薄弱所在”。面对高三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86.11%的状元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由此可见状元们的独立自主性颇高。“基本上是‘放养’。”黑龙江省文科状元曲铁男很坦率说道,“我不惹是生非,学习成绩还不错,他们也没什么管的必要。我做事比较有分寸,这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吧。”

的确,宽松的教育氛围能减少带给孩子们无谓的学习压力,提供一种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但来自孩子本身的努力和自律更是必不可少的。雯雯觉得,虽然爸爸没有要求过她要考进多少名,但是总觉得可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不希望让爸爸妈妈失望。“爸爸是一个比较严厉的人,小时候自己总感觉考不好的话,爸爸会不高兴,就是一种自己的感觉。所以为了让家里人高兴,会努力地学习,慢慢地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