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她将艺术融入白族扎染,获2021Loewe基金会大奖,传统技艺惊艳世界

2021-10-26 21: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非遗&艺术家 | 她将艺术融入白族扎染,获2021Loewe基金会大奖,传统技艺惊艳世界 原创 jojo 了不起的匠人

林芳璐创作的《she》扎染艺术作品,获得2021年Loewe基金会手工艺奖(Loewe Foundation Craft Prize)大奖,这是该奖在经历七届后,首次由中国手工艺术家获得。

她说,这是中国古老工艺在当代依然生生不息的魅力,我们感受得到,全世界也感受得到。

林芳璐获奖作品《She》

“这件作品是在大理创作的,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所以作品的造型呈现优雅的抽象形态,温润柔和”

林芳璐回忆第一次看到扎染的制作过程,发现纤维的肌理竟然可以产生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并在纠缠中迸发出张力。她称之为“一种心灵的撞击。”“那种力量向我扑面而来”。她很快决定了,她要留在这里,这就是她要做的事情。

蓝印花布是刻版印花,蜡染的最终效果也取决于之前画好的花样。但扎染不是,做同一种扎花,因为每个人力道的不同、缠法的不同,染色后出来的每一种花都不同。

扎染有一百多种技法,柔软的棉布受到不同结扎方式包括力度的影响,整个制作过程充满了不可预测性。

每一针每一线都有反应,根据这个反应才能继续缝制,直到这个过程聚足了充分的力量,形态就在这个时候自然出现,就好像来自内心最深处。

白族扎染的工艺分为绘图、扎花、煮布、染色、固色、拆线、晾晒。林芳璐跟当地的白族妇女同吃同住,一起流汗,付出大量的劳动与时间,盘旋在她心里的意象也渐渐清晰。

扎染古称扎缬,指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打绞成结后染色。

她们特有的自然、活力和真挚,跟我之前遇到的所有人都不同。从刚开始的好奇和吸引,到后来渐渐与她们产生情感连接,会被她们的命运影响,也会被感动。

她设计了一套完全属于她个人的,现代语境下的扎花系统。包括10种不同的扎花方法、对10余种棉麻布料进行扎染,掌握每种面料的特质、又研究了50余种抽象纹样进行扎花造型研究,从传统的技法中发展出属于她个人风格的扎花形态。

对于传统手艺的理解,林芳璐有自己艺术家的敏感和视角,她认为,创作之前,是理解和传承。沉浸在云南的经历,既是一次田野调查,也完成了她个人“基于传统的抽象式的再想象。”

林芳璐的艺术敏感发掘得很早,四五岁的时候就喜欢画画,喜欢动手做点什么,后来开始接受系统性的美术训练,也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中央美院学习。

产品设计专业的系统训练,让她有机会接触到陶瓷、琉璃、大漆等传统手工技艺,体会不同技艺特点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筛选和修正内心的过程。直到她去到云南周城,见到扎染,才真正确定了与她连结最深的东西。

有人说在她的作品中,感受得到当地女性复杂的情感、她们对于宿命的传达。看似轻盈的织物里拥有庞大的能量,更令人着迷的是,丰富的抽象扎花纹样细节繁复,又互相纠结扭曲着,蕴藏着潜藏着就要喷薄而出的力量。

她的作品是动态的,在生长的,拥有边陲少数民族自然而真挚的生命力。

作品体量巨大,由白布层层扎结、附着着于空间内壁的墙面上。她像是借此创造了一层皮肤,却繁冗厚重,其上堆叠盘踞着历史百转千回的故事;又像是一块块白色苔藓,长期曝露在空气中不断“增生”——这种增生既向外绽放、又向内收缩,如同受创后结下的伤疤。

林芳璐在《SHE’S》中舍弃了“染”的过程,仅保留白布单纯的本色,从而寻求以一种皱缩而成的张力。”

——《林芳璐的“异乡基因”》

Launching a new collaboration series with Nero H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faculty at Virginia Tech @nerohe / This series of work is seeking for the exchange between digital craftmanship and its physical twin / They coexist, they interdepend.

林芳璐 / 匠匠

访谈时间

您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发现了云南的传统扎染?这种工艺的哪一点让你兴奋和感兴趣?

林芳璐:是从我的研究生毕业创作课题开始的,那时候我需要选择一个我认为有意义并感兴趣的课题去进行研究,我开始在网络和书籍中寻找灵感,最终决定去云南白族看看扎染工艺,于是买了张前往云南的机票。就此开始了我与布料的旅程。

白族的扎染工艺最大的亮点,也是最让我为之动容的就是扎花工艺,也就是扎染工艺其中的一个步骤,通过在布料上的缝制、抽线、打结等方式,使原本普通的棉布呈现出让人震撼的肌理效果。

能谈谈田野调查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您在艺术洞察或者敏感度方面的影响吗?

林芳璐:田野调查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非常适合我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只有身体力行的走进乡村去,去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才有资格说,我了解这件事情,我做过研究,做过调查,我可以再去做我的发挥。我才有话语权,说我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创作去努力。

他们当地的有些妇女是不识字的,好多连名字都不会写,只能口口相传,非常需要我们把它记录下来。我研究生时候的论文,就相对比较系统的把这些技法记录了下来。

如何理解您说的“手工艺永远都是现代的”?

林芳璐:传统技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就是当下的,它发展到现在,是有当代性存在的。虽然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生活形态也发生变化,但我们还是用当下的眼光去看待它,去解读它。

我看到扎染工艺的时候,虽然它已经上千年了,但我并没有觉得它很老,也没有觉得跟我有非常大的距离。它是特别有力量的,有丰富肌理的,以及女性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生产出来的,堪称艺术品。我当下的这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撞击。

目前看来您的作品主要的应用在家居方面,未来会有什么其他应用场景的拓展吗?

林芳璐:现在作品大概有四个方面,一个是纯艺术的创作,装置和雕塑、软雕塑的作品。

另外是侗族手织布作品,以大型的装置雕塑为主。

第三部分就是绘画作品,从今年逐渐尝试,灵感来源也是跟扎染相关,会有一些染色的工艺,染色的图形放到绘画里面去,它是一种媒介的转化。

最后一部分才是艺术家具,也就是产品部分。我注册了fanglu collection的品牌,尝试更商业更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但产品还是孤品,不会量产。这种艺术家具其实就是艺术品,也有收藏价值,只不过兼具实用性。

您这次获得罗意威奖,代表了西方看待扎染怎样的视角?

林芳璐:“吸引评审团注意的是这种将工艺传统抽象化的想法,”Loewe的艺术总监兼竞赛评审团成员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在一次视频会议采访中表示。该会议由阿纳特许•扎巴尔贝斯科(Anatxu Zabalbeascoa)担任主席,与会者包括贝内德塔•塔利亚布(Benedetta Tagliabue)、帕特里夏•乌基奥拉(Patricia Urquiola)、德扬•苏季奇(Deyan Sudjic)或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等知名人士。

“这件作品的规模非常不同寻常,它创造了一种被某种抽象景观所吸收的感觉。这是一种大部分陪审团从未见过的东西,这种新奇性是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认为有价值,有意义,非常有力量能够打动人的作品,或者是技艺,它是共通的。我们认为有力量,所有人都会这么认为。就像毕加索看到非洲的古老面具,深受感动,并且将非洲面具的元素放到自己的绘画当中,是一个道理。

聊聊您目前最重要的艺术作品,以及最新涉及的领域。

“这件是疫情期间在北京创作的,高楼林立,焦灼孤立,都是身在这座城市的创作感受,这种创作的在地性是我一直在关注的...”

”它的形态是可变的,可以挂起来或者随意控制它的造型。“

“它很像一种绽放的感觉。灵感就是白族女性手艺人,年轻的时候她们一定是像花一样绽放过的。但是现在虽然看似枯萎,但是她们年轻时候那种花季的感觉,时不时的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林芳璐2021新作品

林芳璐最新侗族手织布亮布作品

现在使用板蓝根等天然染料的扎染技艺正面临传承断代的困境,您认为艺术家关注相关领域,能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呢?

我觉得大家低估了传统技艺。扎染作品它就是一块蓝白相间的花布,大家并不知道它是要经过那么多复杂的扎花,那么多丰富的技术,中间的汗水和工艺都是被低估了的。

使用天然染料成本是非常高的,种植板蓝根、收割、浸泡、发酵成熟的一桶染料可能需要一个月。板蓝根是很娇气的,浇灌它的水要很干净,当地只能用苍山的山泉水,这样就只能种在半山腰上,离洱海又不能太近,因为洱海当时有一些污染。种植条件也好,或者是人工条件经济条件都不太允许当地再用天然染料了。

我的力量其实非常渺小,我只不过是一个艺术从业者,但是我希望可以通过这种微小的力量一点点做,我会一直做下去的,不管别人怎么看或者是企业做不做,政府做不做。未来是看起来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的文化的根其实就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还在从事的传统技艺,我作为一个艺术从业者,在艺术方面或者审美方面或者是当代艺术史方面,做我势单力薄能做的这些事情。

林芳璐 / 普鲁斯特问卷

部分

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预测未来

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知识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在世艺术家大卫霍克尼。

他八十多岁了,还在坚持每天创作。

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能够坚持从事艺术行业

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与离世的亲人相处的时光

当艺术家遇见非遗手艺,系统的、创造性的传承;独特的、个人化的表达,也许是让古老新生的最美途径。

了不起的匠人,将持续关注聚焦传统的艺术家,为您带来更多精彩故事。

-Fin-

运营 |匠匠

编辑 |jojo

文中图片由匠人本人提供

* 如需转载请联系匠匠并注明媒体来源

原标题:《非遗&艺术家 | 她将艺术融入白族扎染,获2021Loewe基金会大奖,传统技艺惊艳世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