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贵州草海兴衰记:人鸟争地成天然污水厂,人类让步后慢慢恢复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宇 复旦大学学生 张一然 黄驰波
2016-07-22 14:55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它是与青海湖、滇池齐名的中国三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

外界对它的景致曾给出“湖天合一”的评价。

它就是草海,坐落在贵州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也曾遭遇严峻的人鸟争地、水污染等问题,一度被调侃为“贵州最大的天然污水厂”。

2016年7月起,澎湃新闻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推出“记录中国”特别报道。

关于草海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5年10月28日,草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启动大会暨首批治理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毕节市威宁县举行。大会传达学习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的批示。陈敏尔在批示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扎实做好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优化等工作,让草海这颗“高原明珠”更加靓丽。

在今年7月初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来自中国和瑞士的专家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为草海的发展建言献策。瑞士水务专家磊托·舒尔泰斯在发言中说道:“草海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假如要在湖边发展工业,污水处理的成本将非常高,是相当不明智的。”

草海之所以吸引众多关注,是因为目前针对草海的污染综合治理已进入新阶段。

近日,由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组成的“记录中国”报道团队走进威宁县,实地探访草海的现状。

“人鸟争地”的博弈

作为贵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草海这颗“高原明珠”的生态保护一直备受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草海形成于清朝嘉庆年间,水域面积最宽时为50多平方公里。由于20世纪50年代末“围湖造田”和70年代初的“人为放干”,草海的水域面积大幅缩减,一度减至5平方公里,草海及其水系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产生了人畜饮水困难、候鸟迁徙离开等恶果。

草海的大幅缩减甚至也影响到了云贵高原的气候,当地一度饱受干旱、冰雹等恶劣气候的困扰,有分析认为与此有关。

草海被誉为世界十大观鸟基地,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之一。鸟类的消失给当地政府和民众带来了“危机感”。

面对历史遗留的生态问题,草海的保护工作被提上日程。

《贵州日报》去年4月刊载的一篇名为《草海治理之路》的报道中提到,1982年,贵州省政府决定建坝蓄水还湖;1985年,当地建立了省级保护区保护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环境和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同时还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和生态保护教育,提高草海周边群众“人人爱鸟、人人护鸟”的意识。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草海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中国政府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又将草海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湿地。

2009年拍摄的草海西海码头,水质富营养化较严重,水面飘着绿色的浮游物。  杨文斌 图

来自黔东南州的摄影师杨文斌2008年第一次来草海,就被这片宁静的湿地吸引。2012年,他从教师岗位转行到媒体从事摄影工作,开始有意识地用镜头记录下草海的生态变迁。

通过多年观察,杨文斌注意到,因为每年有成群结队的珍禽来草海越冬,这些珍禽会啄食草海周边种植的庄稼,让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不胜烦扰。

“早不过九月九,晚不过三月三。”杨文斌说,“农历三月三之后,候鸟才会陆续从草海飞走。”

由于村民们种植的白菜、萝卜、土豆等作物经常被候鸟啃食,有些村民只能放弃在正月前后播撒土豆种子,改在农历三月三之后才播种。

“庄稼被啃食得太厉害,一些村民肯定是不高兴的。有时候他们就会向草海管理局(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的前身)反映,由此获得一定的补偿。”杨文斌说。

对于这些不远万里来越冬觅食的“贵客”,村民们虽然无奈,却也没有真正驱赶过这些候鸟。20世纪90年代甚至还出现过当地村民祖正文以身挡猎枪护鸟的故事,一度传为佳话。

30余年的保护,让草海“劫后重生”。如今的草海重新形成水草丰茂、生态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水域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草海也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贵州日报》去年4月披露的一组统计数字显示,如今草海有包括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黑颈鹤在内的224种、10万余只鸟类在此过冬,候鸟总数占全国六分之一以上。

近两年,草海附近村民还人工种植了优良草种紫花苜蓿、黑麦草、三叶草等黑颈鹤和其他鸟类喜食的植物。

杨文斌告诉“记录中国”报道团队,黑颈鹤在当地被视为吉祥鸟。他曾花了近五年时间跟拍一位草海护鸟老人臧尔军,“用臧老的话来说,这里的鸟儿就像是村里面自己的孩子,每年看到它们来过冬,就像是在外的孩子回了家。”

“贵州最大的天然污水厂”

除了曾发生过“人鸟争地”的矛盾,草海还曾遭遇严峻的水污染危机。

“记录中国”报道团队从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草海管委会”)计划发展科负责人段荣彬处了解到,草海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来源包括城区生活污水、环草海村庄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污染等。

段荣彬说,过去由于草海所属的威宁县非常贫困,是国家级贫困县,周边的老百姓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根本无暇顾及生态保护。他们在承包的土地上进行耕种以此谋生,土地耕种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草海上游老城区的生活污水,便都流进了草海,成为草海首要污染源。

上述《贵州日报》的报道提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和污水不断增多,草海流域分水岭内,9万多人的生活污水流进了草海,还有庄稼地里施用的化肥和农药也在雨季流入草海。

“水污染问题确实很严重,我在2008年第一次到草海时,就在西海码头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污染物,水体的富营养化比较严重,绿藻铺满水面,水不清,看不到底。”杨文斌也向“记录中国”报道团队讲述了草海的水污染危机。

多重污染冲击下,草海一度被调侃为“贵州最大的天然污水厂”。

多年来,为了解决草海的水污染问题,相关部门付出了不少努力。

2013年升级改造一新的草海西海码头,水质也变得更好。   杨文斌 图

2013年8月,中国科协赴草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草海水系生态面临严重威胁。草海区域内森林覆盖率仅为15%,常年蓄水面积仅25平方公里,如果不及时治理,30多年后草海极可能退化为沼泽。水污染问题更为严峻,草海上游水质为V类,中游水质为IV类,下游水质仅能达到III类水质标准。

也就是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草海的水质远没有达到国家自然保护区I类良好水质标准的要求。

针对草海的种种威胁,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等20位专家调研后撰写了关于抢救性措施保护草海的报告上交国务院,这份报告还获得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批示。

2014年,贵州省委请省发改委牵头,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评审所有项目,编写了《贵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一年后,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该规划。批复内容包含八个方面:生活污水、面源污染、生态保护和修复,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管理能力建设,及少量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共43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07.9亿。

《规划》将分两期实施,近期为2016年至2020年,远期为2021年至2030年。

水污染治理的棘手程度,加上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意见,让威宁县政府决定从整体上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系统解决草海的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物种安全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毕节日报》今年4月报道,在毕节市“十三五”规划中,威宁组建了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管理体制由“厅市共管”(贵州省林业厅和毕节市政府共管)调整为贵州省人民政府授权毕节市管理。

草海管委会已开始在综合治理上“大展拳脚”。段荣彬对“记录中国”报道团队表示,当地打算通过完善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成草海污水处理厂、环草海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等方式进行草海污水治理。

据草海管委会规划建设科负责人祖启朝介绍,目前草海在靠近老城区处新建的一个污水处理厂已于今年4月投入试运行,加上一个以前的污水处理厂,总处理污水容量每日可达2万吨。此外,针对草海水质监测也已经展开,草海管委会投资355万元购进的三套移动式水质监测船已在草海中上下游投入试运行。

“草海综合治理工程才刚刚启动,初见成效,很多项目还没有完全完成。等到项目完成后,草海一定会有新的大变化。”祖启朝说。

改变已经悄然发生。

2014年8月,游客在夏天的草海里游览。   杨文斌 图

7月中旬,“记录中国”报道团队搭乘民用小船行驶到草海核心水域时观察到,草海的水质变得很清透,一层层的绿色水草在微风吹佛下在水中飘来荡去。

易地搬迁,实现“人鸟共存”

在草海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开发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威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远景城市规划可达到80-100万人。整个威宁的总体规划,也以综合考虑草海保护为前提,尽量减少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冲击,力图打造以草海为重点的县城生态经济圈,鼓励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生态产业。

“记录中国”报道团队在草海看到,整片湖泊目前已建成了开放式景区,环海路上的农家乐也逐渐红火。

段荣彬向“记录中国”报道团队透露,下一步环海路将建立生态隔离带,并在草海周边种植乔木,打造森林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草海的旅游产业也将延伸至周边乡镇,北面草坪、以及草海附近的板底乡等地区,都将打造生态旅游,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与此同时,为了退耕还湿,当地还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整合扶贫生态移民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扶持村民就业。

今年45岁的邓荣(化名)就是扶贫工程易地搬迁的居民之一。邓荣告诉“记录中国”报道团队,他们家以前靠种地、喂猪赚取收入,实施搬迁以后,她家获得了土地补偿款,花了十几万盖了一栋新房。

如今的邓荣还有了一份新工作,成为草海景区的游船公司雇来的“船娘”,每天按号出勤,排号划船。每条船一次可拉载6名游客,收费360员。而每载一船客人,邓荣便可收入180元。

邓荣说,自己闲时还可以帮有划船编号的邻居代划,算下来一个月可以入账接近3000元。每逢冬天观鸟旺季时,游船的生意会更加忙碌。“以前只能种地,现在划船比种地的收入好很多。”邓荣笑着说。

邓荣有4个孩子,一儿三女,大儿子已经结婚,三个女儿还在读书。谈起如今的生活,邓荣的笑容便从皱纹里钻出来。她很满意现在的划船工作,夫妇俩的收入足够供孩子们继续念书。

2014年11月,草海的冬季,是候鸟的天堂。  杨文斌 图

邓荣说,以前没有想过可以靠这一片草海养活全家。她目睹了草海由盛及衰的危机,也见证了这片水域焕发重生。她会给船上的游客讲,这两年草海的变化:“冬天好多鸟来草海(过冬),我划着船经过湖面上时,成百上千只鸟就在船前面飞起来,很漂亮,很壮观。”

“记录中国”报道团队了解到,目前草海周边的易地搬迁工作正平稳有序进行。据段荣彬介绍,草海的生态敏感区搬迁涉及500户共2000多人,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安置区已经在建。投资12亿的威宁县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也正在开展对草海周边7112户征拆房屋的测量工作。

“生态移民不仅治标,还是治本。只有真正减少了人类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草海的自净能力。”祖启朝对“记录中国”报道团队说,草海从人鸟争地逐渐转向人鸟共存。

杨文斌总是会回忆起今年春节拍摄黑颈鹤时的一幕:“我们趁着天亮之前,沿着山路走到草海的胡叶林核心区。所有的黑颈鹤就在一两百米的水面站成了一排,特别壮观。日出时,鸟儿一批批地腾空而起,红日、草海水、姿势优美的黑颈鹤,那画面太美了。”

随着草海水域的不断扩大,震撼到杨文斌的美丽画面还会不停出新。

据段荣彬介绍,根据综合治理规划,到2020年草海水域面积将恢复至33平方公里。

草海曾遭遇严峻的水污染危机。近几年,当地政府采取了综合手段治理水污染。图为在草海靠近老城区处新建的一个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试运行。  威宁县委宣传部 图

此外,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批准成立了草海管委会的同时,还成立了贵州草海保护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草海管委会正利用PPP合作、低息贷款等模式大力融资,治理草海。

段荣彬说,贵州省正在筹备扶贫攻坚基金,拟加大对生态扶贫的倾斜,“草海也将借力这个平台,让这里的水更清、鸟更欢、民更富。”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