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睡不着|这个《冬》,太寂寞了
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恐怖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今晚介绍一部黑白文艺片《冬》。冰天雪地,很寂寥。
品质上乘的艺术电影每进院线,总会生出诸多波折。
但另一方面,一则新闻又在指责院线,称在国产电影扎堆上映的7月暑期档,《冬》并没被公允对待,导演邢健以及去年曾被各种刷屏的“80岁男模”王德顺,更被视为小咖中的小咖,发行机构考虑到院线上映不会卖座,为了收回成本才与视频网站合作,优酷埋单,实乃帮了这部电影。
电影《冬》海报。公婆说理向来是鸡同鸭讲,孰是孰非尚无结论。就目前来看,这部“黑白默片”没有逃脱文艺片惯常能有的命运,但响应者寂寥,不代表影片就曲高和寡。
时长73分钟的《冬》虽然几乎没有故事,却明明白白讲出了王德顺饰演的“空巢老人”,如何在冰天雪地中展示自己的孤独与慰藉。《圣经》中上帝创造世界花费六天,他在等量的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杀死一条小鱼、一只小鸟和一个孩童,而上帝休息的第七日,他化为飞鸟。
王德顺,《冬》这则结构仿若贝拉·塔尔《都灵之马》的西式寓言,置身的却是如假包换的东方式意境,首次拍摄电影长片的邢健借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影片配乐亦是中西结合,吉他与古筝交替发声),向观众宣示他作为一个导演的野心,极端环境里寂寞的老人,似乎是全人类的缩影。
如果说这其中有刻意与牵强,是因导演能力没有跟上他的思想。
影片伊始展示的老人在野外顶着狂风暴雪独自垂钓的远景,似中国水墨画,极容易让人想到柳宗元那句“独钓寒江雪”,但老人鱼钩伸向的水域,却是他在雪地中自行挖掘的小坑,他并无“孤舟蓑笠翁”的清高从容,相反一脸的忍耐坚持,更像在做一场看客只有自己的行为艺术。
独钓寒江雪。《冬》剧照当老人折身回到简陋破旧的住处,墙壁上贴着的年轻女子单人或与年轻男子合影,以及孩子的照片,告诉观众他也曾有“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过去,而贴着“囍”字的热水瓶、被他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另一床被窝、写有“爱之花”的枕巾、他的孤枕难眠、接连不断的叹息以及次日醒来摆在饭桌上的另一副碗筷,皆在说明他对消失(也许亡故也许逃离)的家人尤其爱人的思念,和对陪伴的渴望。
墙壁上的照片指向过去的时空。导演设定的老人的起居环境,限制观众对其身份的猜想,加上其后出现的几个孩童,将老人视为中国当下众多仅剩老弱病残的乡村里的一名留守者,或者独身在城市艰辛打工的农村老汉,也许颇为合适,而老人对伴侣的渴望,虽没郝杰2010年执导的影片《光棍儿》里的老杨等人般露骨,却更能将人震触——影片中有处细节,老人听着窗外呼啸的寒风,在床上辗转反侧,伸手拿起硬物砸碎了玻璃,包括吉他弹奏的配乐在内的所有声响,戛然而止,直到他自行解决完生理需求,这一日才算勉强结束。
写着“爱之花”的枕巾。但老人可以指向每一位老无所依者,不分地域。杨荔纳2007年拍摄的纪录片《老头》,镜头对准北京城里一帮见天扎堆闲聊的退休老人,无论是单身生活还是有相濡以沫的老伴,当生命走至黄昏,老头们活着的唯一乐趣,似乎是对过往岁月嘲弄着怀念,他们对死亡恐惧,却也深知每个人都要与死神赴约。假如将这帮北京老头孤立来看,每个人都是《冬》里的老人。
然而影片中的老人,肩负的不止代表特定的老年群体的使命。上帝用六天创造的天地万物生命链条,老人用毁灭的方式作出回应。当感受到鸟儿的灵性以及对自己的不舍不离,他面不改色将那条钓来钓去的小鱼剁成肉泥,希望鸟儿享用,当孩童给予他更多的快乐,他又毫不犹豫把鸟儿烤了让孩童食用。这其中的生命链条关系,皆由他掌控。
老人生命将逝。可是在东方佛教揭示的“生命循环”面前,掌控其它物种生命的老人,不过是因果轮回中的某个业或某个果。
片中孩童落地之处,正是老人钓鱼的水坑,当他重回孤零零的生命状态,生命弥留之际,看到鱼儿畅游、听到鸟儿鸣叫,甚至年轻时的爱人也从旧时空而来,无须借助类似毕赣《路边野餐》里逆行的时钟般的象征物件,大大方方与他相会。
老人化身为飞鸟。而他死后化为鸟儿飞向窗外的茫茫天地,梵乐随之响起。西方的万物关系原只是表,东方的生命认知体系才是内里。
影片多处定格皆似中国水墨画。这部影片的气质,除了冬天的长白山天然提供近似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般的外部环境,以及诸多远景镜头将人与环境打造成流动的中国水墨画,亦与王德顺的表演密不可分。
片中老人的情感,有较为丰富的层次变化,起初在室外垂钓时执着,初遇鸟儿和孩童时冷漠、相处后欢欣,杀鱼烤鸟时狠毒,知道孩童死亡时悲伤,思念爱人时压抑、与她重逢时激动,生命将逝时坦然。王德顺诠释时,每种情感的分寸均拿捏得异常到位。
老人吃饭多摆一副碗筷。但电影《冬》其实可以做得更极致些。
单说镜头,蒙太奇剪辑手法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题和画面的单调带给观众的疲劳与压迫感,却也削弱了影片的力量。
如果用长镜头将老人的某段生活轨迹记录,大概会给观众造成更大的冲击——就像蔡明亮电影中动辄10来分钟、看似一动不动的长镜头,揭示都市男女的日常生活形态,让观众感同身受主人公的孤寂无聊。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